瞰江苏|作别“小透明”,太仓文旅这样“破圈”!
创始人
2025-10-13 11:07:37

3天涌进10万乐迷,对一个常住人口不到85万的县城来说,意味着什么?今年国庆长假,太仓这座江南小城因为后浪音乐节的成功举办,一跃成为全国演艺文旅的新晋网红城市。

2025年国庆“碰撞”中秋,长假迎来8天的“超长待机”,文化旅游消费需求集中释放,所有城市都在寻求一个爆发口。太仓以一场音乐节为核心爆款,结合滑雪、露营、骑行、桨板、卡丁车等年轻人钟意的文旅产品,累计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同比增长33.47%,十大商超销售1.45亿元,文旅市场实现“旺丁”又“旺财”。

这座曾经的文旅“小透明”城市,是如何破圈,吸引八方来客的?又该如何把这波文旅“流量”变成“留量”,以文旅产业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冲上“C位”

太仓,是什么时候有了流量的?“老太仓”的直观感受,可能是“城南那个滑雪场”建好之后。

2023年11月,冰雪主题的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开业。正逢2022年北京冬奥之后,冰雪经济席卷全国。这座“四季恒温”的室内滑雪场,日接待能力超3000人次,填补了长三角高端室内滑雪市场空白。自开业以来,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带动太仓旅游增长10%,更以“滑雪生活化”理念实现37%的复游率。

太仓“无中生有”的破冰智慧,不仅打破了“江南鲜见雪”的地理宿命,甚至吸引了东北干部南下“取经”。借助“智慧雪场”系统与体育赛事引流,冰雪运动也从“冬季限定”变为“全年可享”。

流量不止于冰雪。今年夏天“苏超”爆火,太仓也乘“热”而上:第二十届罗腾堡啤酒嘉年华携手德甲球星开启“足球之夜”,阿尔卑斯雪世界举办“雪山啤酒节”,用音乐、美食与运动演绎“冰与火之歌”……

而今年国庆假期举办的苏州后浪·元气森林音乐节,则为太仓文旅“破圈”再添一把“火”。太仓敏锐抓住演艺经济下沉趋势,将音乐节作为城市IP核心抓手,继2024年芒禾音乐节后,再度积累成熟办展经验;更以“宠粉”服务拉满体验感,高铁站开通专属接驳车,增设女性友好厕所,从秩序维护到应急响应全链条覆盖,不少乐迷直言“从落地到离场全程顺畅,安全感十足”。

同时,太仓将文旅纳入“3+3”产业集群,全域旅游体系精准匹配乐迷“多玩一天、多住一晚”的需求,为承接流量筑牢基础。

音乐节的热度在数据与口碑中具象化:3天时间里,朴树、陈楚生、任嘉伦、新裤子乐队等超30组艺人轮番登台,近10万乐迷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经济带动效应同样显著,长假期间太仓17处景点接待游客破百万,同比增长33.47%,酒店一房难求、餐饮排队至深夜,商超日销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这场音乐盛宴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释放自我、交流情感的平台,也展现了太仓的文化活力。一位来自杭州的乐迷直言,第一次来太仓就被这座小城圈粉,“我们逛了古镇,感受江南烟火气,打卡阿尔卑斯雪世界,太仓的体验感很强,不虚此行。”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文旅融合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强大吸引力。这场音乐节不只是视听盛宴,更成了太仓的“移动名片”——让“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形象更鲜活,以音乐为纽带串联起城市的开放度与国际范,印证了县域文旅破圈的太仓实力。

如今,多元场景让太仓从“小众宝藏”进阶为长三角“微度假C位”,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已达515万人次,同比增10.75%。

书写新叙事

近年来,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消费升级,人们对旅游和休闲活动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国家重视文旅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让文旅成为新风口。那么,没有名山大川的禀赋,没有传世诗篇的加持,太仓何以在短短数年间“接住”风口,“拿捏住”流量密码?

顶层设计是关键。早在十多年前,太仓就提出打造“现代田园城”的构想,《新华日报》在2013年11月19日做过专题报道。这十多年来,太仓“现代田园城”的发展战略始终没有变。

在此基础上,太仓积极探索“全域皆景、全域可游、全域精彩”的发展新路径,重构文旅基因:将文旅产业纳入“3+3”产业创新集群,深挖古今交融的历史底蕴、移步见景的田园风光与中西合璧的人文魅力,系统性梳理生态、人文、旅游资源,扎实推进农文旅融合项目落地。

特色产品是核心。不同于传统文旅的“大而全”的思路,太仓坚持“小而精”的定位,依据不同区镇的特色禀赋,在场景、业态等维度开发新产品。

当传统古镇陷入同质化,有着1300年历史的沙溪古镇走出了“反差感”路线:用卡丁车赛道划破水乡晨雾,以LINE FRIENDS打造全国首个国际卡通IP萌趣露营村,叠加古镇观光与温泉度假,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从常熟来体验卡丁车“速度与激情”的00后青年刘星直言:“清晨被稻田咖啡唤醒,午后赛车、夜晚品黄酒或夜游园林,太仓拿捏了年轻人想要的松弛感。”

流量还在向国际延伸。今年3月,太仓港首批外籍船员入境游体验团开启“江南奇遇记”,探古镇、品春鲜后直呼“超乎想象”。作为年货物吞吐量超3亿吨的港口城市,太仓年入境船员达14.7万人次,正将“港口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加之560家德企扎根的基因,德式风情街、啤酒嘉年华等欧陆风情与江南美学无缝融合,吸引跨国客群“反向打卡”。

业态创新是支撑。太仓通过“旅游+”的方式,打造文博游、乡村游、冰雪游、工业游、体育游等新兴业态品牌,撬动多元消费场景。今年5月,元气森林全球零碳示范工厂在太仓投产。这座智能化工厂,不仅布设立面光伏与生态花园,更开辟参观走廊打造“工业旅游”场景,通过自动化流水线展示着每小时数万瓶饮料的生产“魔法”。

在县域旅游热背景之下,要想赢得“泼天的富贵”,核心还在于擦亮特色。从山东“淄博赶烤”的网红效应,到“尔滨宠粉”的温情互动,再到甘肃天水“热辣滚烫”的民俗文化……“一个文旅IP带火一座城”,无不印证特色是文旅的灵魂。太仓深谙此道,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聚焦自身优势,将“现代田园城”的顶层构想细化为“冰雪+音乐”“古镇+潮流”“港口+国际”等独具辨识度的特色名片,让“小城特色”释放出“破圈能量”。

站在郑和当年下西洋的长江入海口回望,太仓的逆袭恰似新时代文旅发展的微观样本:没有“顶流命”就自造风口,缺乏先天优势就重组基因。当“真诚服务”遇上“硬核创新力”,这座蛰伏多年的江南小城,正在书写文旅新叙事。

“下一站”风景

对正加速深耕文旅领域的太仓而言,“下一站”风景在哪里?

太仓人深知,答案不在对短期热度的追逐,而在对长期价值的探索。当文旅市场的热潮不断迭代,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可持续路径。

今年2月,太仓市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太仓市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从特色旅游交通网络搭建、国家级旅游民宿培育,到“1+5+N”全域旅游消费维权体系构建,力求以游客满意度、群众获得感的提升,擦亮城市文旅口碑。

在“个性”上做深文章,让历史底蕴与现代潮流碰撞出独特火花。今年7月,微短剧《郑和下西洋:沧海新途》上线即火爆,1天内短剧平台热度突破3364万,还登上CCTV-6电影频道海外版,成为文旅宣传的标杆。该剧将郑和故事与太仓地域文化深度绑定,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新风尚,让小城文旅吸引力辐射全国乃至海外。

在“跨界”上拓新边界,打破产业壁垒,构建更多元的文旅场景。以前旅游的载体是景区、景点,现在的载体已经是“物物皆可游,处处是场景”。太仓博物馆引进了郑和仿生机器人“讲解员”;在全域旅游会客厅内设置多个特色互动体验区,引入裸眼3D、沉浸式体验空间及飞行影院等数字化产品,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旅体验;探索数字化营销策略,推出了太仓文旅IP形象“仓宝”,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精心打造系列文旅产品及服务体系。

在“合作”上打开格局,以区域协同实现资源互补、客源共享。“苏州人游太仓”就是一个全新尝试。今年秋天,在“东张”吸引上海游客的同时,也积极“西望”接轨苏州,让更多苏州市民游客走进太仓,从亲子、青年等不同客群的需求出发,设计了滑雪体验官招募、元气森林音乐节联合促销、秋日城市打卡计划等一系列“量身定制”的体验,让“家门口的度假”玩出新鲜感。

或许,低调务实的太仓,距离“顶流”还有差距,但从一点一滴做起,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真诚追求,就是持续聚拢人气的第一步。做大“游太仓”的朋友圈,太仓正以更开阔的视野探索文旅发展的新可能,在文旅赛道上走得更稳、更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潘朝晖 龙美娟

图片来自太仓市委宣传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信证券:重视国产化与出海合力... 中信证券研究部最新发布报告表示,10月以来,OpenAI、xAI等陆续更新大模型能力,产业创新持续推...
"AI模特""AI衣服" AI... “AI模特”“AI衣服”“AI直播带货” AI时代,网购服装有多少可信? 当你在电商平台上被一位面容...
帐篷一搭,江景入画!秋天去长沙... 马上又要降温了 秋天长沙最舒服的地方 不在山上、不在街头 而在江边 风一吹、天一凉 就是露营的最好时...
2025上饶秋季旅游主题活动婺... 央广网上饶10月13日消息(记者周蓓)10月11日,2025“大美上饶自在山水”秋季旅游核心活动——...
原创 喜... 唠唠喜马拉雅山的卓巴人:没婚姻没爹叫,世世代代这么过,咋就这么自在? 咱说在咱多数人眼里,到了岁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