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模特""AI衣服" AI时代网购服装有多少可信?
创始人
2025-10-13 16:16:03

“AI模特”“AI衣服”“AI直播带货”

AI时代,网购服装有多少可信?

当你在电商平台上被一位面容姣好、身材比例无可挑剔的模特穿着的连衣裙所吸引;当你看到卖家秀里清一色的“氛围感”大片;当你进入直播间,听着主播用流利的话术展示服装细节时,你可能从未怀疑过眼前这一切的真实性。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重塑线上服装行业的展示方式。从静态的模特图、平铺图,到动态的上身视频、直播,一条完整的虚拟形象产业链已然形成。在缺乏显性标识的管理真空下,一场关于“真实”的信任危机正在滋生。

精美卖家秀为AI生成

“这条裙子的卖家秀简直是杂志大片,我当时毫不犹豫就下单了。”市民刘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最近一次糟心的购物经历。收到实物后,她大跌眼镜。“颜色偏差巨大,面料是廉价的化纤,板型更是完全不对,穿在身上松松垮垮。最离谱的是,模特衣服上的刺绣细节,实物上根本不存在!”

刘女士的遭遇是当前网购乱象的一个缩影。她的困惑在于,为何图片与实物的差距如此之大?答案很可能就藏在她所欣赏的“杂志大片”中——它们或许并非出自摄影师之手,而是由AI生成。更值得警惕的是,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一个专为卖家提供AI服务的产业已然成形。

在购物平台上以“AI模特换装”为关键词搜索,出现了大量提供“一键生成模特上身图”“低成本AI代出图”服务的商家。记者假扮服装卖家,联系了这些专门为服装商家制作AI效果图的服务商。对方要求很简单:只需提供产品平铺图和一张可供“换装”的模特图。在记者提供素材后,对方很快就生成了一张上身效果图,模特“穿上”记者提供的服装后,姿态自然,线条褶皱效果和谐,足以乱真。

从事服装电商运营的王先生向记者透露了行业转向AI的深层原因:“我们早就不用真人模特拍外景了,一天拍摄费几千上万元,还要化妆、场地、后期,成本太高,效率太低。真人模特一天拍几十套衣服顶天了,但AI一天能出图上千套,还能任意切换欧美、亚洲模特,背景要巴黎街头还是夏威夷海滩,随便选。”据他估算,采用AI技术后,店铺的视觉内容制作成本下降超过90%。

这种技术的低门槛和高效率,使得像LinkFox这样的AI电商设计平台迅速兴起。记者亲身体验发现,只需上传一张商品图,选择预设的模特和背景,平台便能迅速生成多张不同姿势、不同场景的高清效果图。但是,这种“便利”的背后,是对商品真实性的极大牺牲。AI在生成过程中,会“脑补”细节、优化质感,甚至添加实物根本不存在的设计,正如刘小姐遭遇的“幽灵刺绣”一样。

当记者以顾客身份进入一家大量使用此类技术的店铺,询问客服能否提供“真人试穿效果图”时,客服的回答避重就轻,始终强调“咱家图都是实拍的”,却又用“实物与图片之间可能存在微小色差”为自己留后路。这种话术已成为行业内心照不宣的应对标准。

AI主播展示动态效果

直播时,服装的动态上身效果总是可信的吧?如果说静态图片用AI生成尚可让消费者通过仔细甄别细节发现端倪,那么动态的、可互动的AI直播间,则编织了一个更具沉浸感和迷惑性的虚拟世界。

“我看直播就是为了看真实效果,如果连直播都是虚拟的,那还有什么是可信的?”经常通过直播购物的冯女士表达了她的愤慨。她曾在一个AI主播的直播间下单了一件西装,“主播穿着板型笔挺,走动时很有型。但我收到后,面料软塌塌的,根本撑不起来。我才反应过来,那个主播连走路和转身的动作都是AI生成的”。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多个购物平台出现大量“AI服装主播”。这些主播形象完美,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辛勤工作”,以流利的话术介绍商品信息,甚至能精准地回应评论区的简单互动,如“欢迎新进直播间的宝宝”“喜欢这款的可以扣1”。如今,这些足以乱真的AI主播,同样形成一条高度技术化的产业链。

搭建一个AI直播间的技术门槛并不高。第一步是创造出一个数字人作为主播。目前主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高端定制,通过邀请真人模特在专业绿幕影棚中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影像和语音数据采集,从而“克隆”出一个与原型高度一致的数字人,这个数字人可以被任意更换服装和背景;另一种则是更经济、更常见的模板化生成,商家只需从“模型库”中选择心仪的外形、性别和声音,然后通过文本或语音输入,驱动数字人进行直播,这种方式成本极低,可以实现“千人千面”,即同一个技术后台可以为成千上万个店铺生成不同面貌的AI主播。

下一步就是为创造出的数字人“注入灵魂”。运营人员会提前准备详尽的直播脚本,包括产品介绍、促销话术等。这些文本通过语音合成技术转换成自然流畅的语音,并精准地驱动数字人做出口型与面部表情。为了营造真实的互动感,技术方会预设庞大的关键词问答库,给观众造成“实时互动”的错觉。当直播间评论区出现“多久送达”“什么材质”等高频问题时,系统能自动识别并触发数字人播报预设答案,而对于无法回答的复杂问题,则用“详情请咨询客服”等万能话术巧妙规避。

这种模式的代价是直播购物最可贵的“实时真实性”荡然无存,AI主播无法真实展示面料的细微纹理,也无法呈现肢体活动时服装的真实褶皱。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前的管理规则未能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对于何为AI直播间、必须如何标识、由谁监督等问题,均缺乏清晰界定。这种监管的滞后,使得本该提升效率的工具,反而可能成为误导消费者的陷阱。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基于对“真人实时展示”的信任进行消费决策,其知情权与选择权在无形中受到侵害。

平台须承担主体责任

当AI生成的“完美假象”渗透到静态图片和动态的直播间,整个线上服装购物的诚信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袁柯娜律师认为:“AI产品与虚拟主播本身不能承担法律责任,其性质更接近于工具或媒介,真正的责任主体始终是背后的实际操控者或运营管理机构。”袁律师强调,无论技术如何包装,法律责任最终必然追溯至真人或实体机构,如相关AI产品背后的品牌方运营主体、MCN机构或者是直播营销人员等。若AI工具生成了违法内容,技术服务商也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今年9月1日起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明确规定,利用AI技术生成的图片、视频、虚拟场景等内容必须添加显著标识,为AI生成的营销内容贴上清晰的“身份证”。

据此,电商平台须承担起主体责任,将相应要求落地为可执行的前置审核规则,并对违规者进行有效约束。同时,监管部门也需出台针对电商领域的细化指引,并将AI虚拟营销的合规性纳入常态监管。

(来源:解放日报 见习记者 宋端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视觉不再可信:摆脱AI视频漩涡... 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基于一个基本假设运作:眼见为实。这种植根于我们进化心理学的认知捷径,在视觉证据难以...
穿林海赏民俗 内蒙古大兴安岭迎... 金秋送爽,林海披金。在这个国庆中秋假期,赏秋主题迅速升温,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凭借率先“上色”的自然风...
长沙智慧景区多业态中台升级 风... 安信游度假区综合管控平台:赋能湖南智慧旅游与长沙景区数智升级 在“智慧旅游”与“全域度假”深度融合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