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商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日益彰显,尤其是中国电商,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对国内外市场及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电商经济如何在规范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并推动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十多年来,我国的电商借助网络与科技发展之力,尤其是手机功能提升,不断适应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通过低价策略和便捷的物流服务,迅速抢占消费市场和各类消费人群,重塑消费市场和经销模式,推动城乡交通物流业发展与变革,持续促进国内和跨境消费快速增长,为亿万民众带来了便利和经济实惠。2023年,中国电商加大发展跨境业务,继续对下沉市场和多维需求深入挖掘,全年市场总规模达50.6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31%。
发展中的问题。由于受法规滞后、监管缺乏等因素影响,电商在起步阶段及后来的发展中,以低价营销为主的发展模式也引起社会广泛争议。电商一骑绝尘,严重冲击了商场、店铺等实体经济。同时,对环境和资源也造成破坏和浪费,一些平台社会形象较差,导致公众对商品质量、诚信经营的不满和担忧。
自身发展陷入瓶颈。为扩大市场,争取更多客户,近些年,某些平台在低价基础上又推出包邮和无理由退费,虽让购买者无后顾之忧,却增加了电商经营成本,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导致电商整体经营效益偏低。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其中,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就有低价销售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深入了解后发现,电商打破传统的多级销售模式,提供从工厂到消费者的便捷渠道,大幅减少了人工、租金、库存、管理等费用。通过网络,及时处理业务流程和与供应商、配送商的合作,降低促销费用。同时,通过大批量团购、优化售后服务等方式,提高了营销效率。此外,电商还通过各种促销活动和政策补贴,进一步降低了商品价格,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当然,现实中的确存在不正当竞争问题,但是否违规需要更细致的市场分析和法规界定,这方面的法治建设却相对滞后。
电商在发展初期,多享受政府的财税(减免)优惠,也有少数享有财政补贴。这种政策倾斜可能影响市场公平竞争,但某些方面,也是相关方面培育新业态和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对其纳税逐渐进入正常轨道,政策性补贴相应减少或取消,但总体电商税费仍比实体店低。
直播带货的异军突起,其影响力和黏性度紧随加大,尤其头部主播获取的巨额收益,不仅影响社会公平,也带来产业链的压缩与就业机会的减少、市场秩序混乱等,并加大电商内部竞争和挑战。其纳税情况也难监测, 偷漏税问题相对较多。
近年来,政府相关方面加强了对电商的监管,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商务部关于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规范网上促销、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电商信息传播、交易行为等。同时也对电商企业的税务、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但在落实和监管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在市场公平、规范及诚信经营等方面还有待健全和完善。
一是完善相应法规,包括健全、完善电商价格监管机制,防止不正当的低价竞争。实行统一的数字市场规则,确保电商企业与其他企业在税收、数据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和商业环境。
二是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并完善电商运营规则。遵循公开、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利用价格手段侵犯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通过税收、监管等措施,限制头部主播的过度吸金,整治直播乱象。实施严格的消费者保护法规,要求电商对商品信息进行详细披露,并提供便捷的退换货服务;商品宣传与实物不符,出售低质伪劣产品的,要按相关规定和责任予以惩处。
电商和传统实体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互相促进的合作与共生关系。电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与便利,其崛起和发展不仅推动了支付改革和物流快速发展,也为后期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实体店铺面临的困难,除了电商的低价压力,更多源于市场的高租金等,需要相应的保护。
一是政策保护。通过改造提升传统市场,增强其社区服务功能。同时保留和弘扬本地商业文化特色;通过科学规划社区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保护和促进社区商业的发展。
二是限制电商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小规模商家有公平的市场准入机会。
三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相结合,提高传统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引导公众理性消费,选择更环保、更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完善环保等法规细则,对环境和资源累积造成破坏和浪费的行为,予以适度惩戒。实施消费税制度,减少购物随意和重复。
通过立法和监管,明确责任,并适当提供资金补贴,积极推动电商采用先进技术和环保材料进行商品包装,减少塑料垃圾。同时,优化物流配送,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利用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村地区实现产品增值,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支持电商领域的技术创新,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提高行业的智能化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并不限于上述措施,多管齐下,促进电商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并加强与传统实体行业的衔接、融合,共同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陈锋)
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助推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高品质生活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绘就残疾人幸福美好“同心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每经记者 曾子建每经编辑 彭水萍
10月7日,国庆假期最后一天,港股又提前交易了。不过请放心,港股还在涨,而且又创阶段新高了。
今日早间,恒生指数最高涨至23241点,涨幅达2.22%。尽管早盘一度冲高回落,但上午休市前,恒指涨幅依旧超过1%,创出阶段新高。
此外,恒生科技指数涨势更猛,早间最大涨幅超过4%,午间休市前涨幅依然达2.35%。
具体来看盘面,半导体板块成为最大热点。
其中,脑洞科技早间一度暴涨近600%,此后维持高位震荡。截至发稿,该股涨幅超过320%。脑洞科技主要从事电子及电气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同时也涉及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和为智能场域应用程序(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园区及智能社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该公司的产品主要用于智能消费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显示器、LED电视、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源设备。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自行生产的电子及电气零件及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整流管及突波吸收器,以及从第三方供应商采购的电子及电气部件及零件。脑洞科技的产品主要服务于韩国及中国知名消费类电子品牌的OEM/ODM生产商。
此外,港股半导体板块全线大涨。康特隆涨近100%,晶门半导体、芯智控股涨超20%。
市场高度关注的中芯国际最大涨幅一度超过27%。
上海证券认为,目前电子半导体行业处于周期底部,2024年上半年开始弱修复,下半年有望迎来全面复苏,产业竞争格局有望加速出清修复,产业盈利周期和相关公司利润有望持续复苏。
再看“牛市旗手”券商股,依然是港股市场“战斗力”最旺盛的板块。本轮港股行情,券商股是阶段涨幅最大的板块,行情启动以来,“中资券商”指数从900点涨到今日最高2200点,累计涨幅高达144%。
今日早盘,虽然券商股一度出现较大震荡,但依旧维持全线上扬。其中,申万宏源大涨20%,中信建投、中州证券、宏业期货涨超10%,中金公司、国联证券等均有较大涨幅。
浙商证券认为,券商行情启动时,成交额往往会迅速放大,从而带来业绩的改善,对交易量变动敏感的标的率先受益。在监管支持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行、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支持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的背景下,头部券商受益,破净券商有望更受益。此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鼓励并购重组,继续关注收并购主题的事件驱动型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10月3日、4日和7日,内房股连续三个交易日出现下跌,不仅说明港股开始出现分化迹象,这也给看好A股地产板块的投资者带来警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