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基督”和“主”都被翻译成“主基督”。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翻译成公元前和公元呢?这里面有什么含义?或者说,公元前和公元后是什么意思?
这种年代测定方法在公元前和公元后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在它出现之前,欧洲还有其他的年代测定方法。
因为基督教在欧洲的发展,成为了主流。后来经过时代的变迁,其内在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学说。
耶稣的肖像
公元
执政官年表是基于历任罗马执政官的姓名和执政时间。因为有政权的加持,所以使用广泛,但是使用起来比较麻烦,所以要查一下执政官年表。
罗马占领年表是以某一地区被罗马占领的时间为元年,主要用于伊比利亚半岛等罗马占领地区。戴克里先年表以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继位第二年为准,主要用于埃及等地区。
戴克里先雕像
戴克里先在基督教中很有名,主要是因为很多基督教圣贤都被他迫害过,包括基督十二门徒的核心人物彼得。
正因如此,埃及等地区的东正教为了记住这件事,创立了戴克里先年表,后来干脆改名为殉难年表。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的天主教会没有采用殉难历,因为它不与东正教会打交道。事实上,无论这四种年代学方法中的哪一种都是以罗马帝国为基础的。
罗马帝国灭亡后,这些年表方法失灵,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大约在公元6世纪从010年到1010年,基督教的教皇约翰一世让一个叫狄奥尼的修道士计算复活节的日期。可能有人会想,不是有个日期吗?你不去看看吗?哪里需要计算?
其实不是的。我们现在手里有日历,但那时候没有。这就像用公历计算农历一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狄俄尼索斯最初是根据东正教的齐利鲁编制的复活节日历计算的,但不可避免地使用了殉难日历,殉难日历不得不与戴克里先有关。
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狄俄尼索斯真的很讨厌迫害基督徒的罗马皇帝戴克里先。
于是,他另辟蹊径,先根据《圣经》推算出耶稣基督的出生年份,然后以此为元年,再结合殉道年来确定复活节日期。
由于基督教在欧洲的发展日新月异,狄俄尼索斯的年表法比其他更早的年表法更能展现基督教的宗教文化,因此,世界各地的教会都推广了这种基督教年表法。
但是,狄俄尼索斯对耶稣基督出生年份的计算有疑问。现代学者通过对《圣经》的研究发现,很难说耶稣基督的出生年份是公元元年。
虽然耶稣基督的出生日期存疑,但基督年表一直没有修订,原因有二:一是习惯已经形成;其次,学者的推断依据也来自《圣经》,没有其他史料可以证明。
基督教的分裂
比如基督教历法中的AD和BC,AD是' annodomini '的缩写,意思是'主之后'BC是' beforechrist '的缩写,意思是'主之后'
后来,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名叫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天文学家提出了划时代的‘vulgarera’概念。
因为约翰内斯开普勒的想法更具时代精神,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它。英语中开始出现‘公社’和‘公社之前’,分别表示‘公元’和‘公元前’。
开普勒肖像
虽然CE/BCE和AD/BC在时间上是相同的,但是内在的文化精神发生了变化,所以可以认为是基督历发展到了AD历。目前,BC/BCE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已经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
据相关资料显示,英法等西欧国家从教育入手,以政策求改变。学校不允许教育学生使用AD/BC,全部改为BC/BCE。
这种变化对社会层面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与宗教相比,科学无疑更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文艺复兴之后发生了什么。
在此之前,中国的年表方法主要是以皇帝年号为准,如康熙六十年、光绪三十年,几千年来从未改变。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引入民国成立年作为记录年号的第一年。但当时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
都需要考虑与西方列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第一次鸦片战争
民国时期由此产生了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同步使用的情形。新中国建立之时,正式确立公元纪年法。
虽然新中国的公元纪年在需要用到英文时常以AD/BC为主,但是在翻译上并未严格按照AD/BC来,而是翻译成公元和公元前,和BC/BCE有异曲同工之妙。
公元纪年年代尺
综上所述,公元纪年并非古来有之,如果不是因为基督教在欧洲盛行,欧洲早前的那些和中国古代类似的罗马纪年等纪年方法会持续发展,就不会出现基督纪年和公元纪年。
正因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力,所以基督纪年一经出现,就能够迅速推广开来。
文艺复兴之后,基督纪年不合时宜,公元纪年也就应运而生,但是其元年和基督纪年的元年都是早前狄奥尼斯推算的耶稣基督出生年份。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全球化时代来临的时候,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欧洲国家也就能够把公元纪年输出到世界各地。最后得提醒一下,公元纪年的元年并非为0,而是1,即公元1年。
上一篇:铁杵成针节奏划分四年级下册
下一篇: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