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Press.com.cn报道
在2025 年第三季度,B站交出了一份稳健的成绩单:平均日活跃用户(DAU)达到约1.173 亿人,同比增长约9%。同期总净收入约为人民币76.9 亿元(约合US$1.08 十亿),同比增长约5%。毛利润约为人民币28.2 亿元,同比增长约11%,毛利率提升至约36.7%。广告收入约为人民币25.7 亿元,同比增长约23%。而在盈利方面,B站由去年同期的亏损转为实现净利润约人民币4.69 亿元,同时按非GAAP 调整后的净利润约为人民币7.86 亿元,同比增长约233%。
在诸多互联网公司仍在摸索“AI 落地”的背景下,B站的最新财报透露了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AI 不再只是一个口号,而正在转化为内容、社区与商业变现三维中的实战路径。2025 年第三季度,B站不仅用户数据创造新高,还在广告业务中利用AI取得颇具亮点的突破。本文将从三大维度:AI 落地路径、商业化表现、未来风险与机遇,带你拆解B站这份财报里关于AI 的“隐藏”逻辑。
一、AI 落地路径:从用户体验到广告基础设施
财报中,B站创始高管在电话会议及财报中明确强调:“AI 正在成为我们未来增长的重要推动器。”
具体来看,可拆分为以下几个场景:
内容发现与推荐能力提升:B站提及其多模态大语言模型(LLM)正在用于“视频+ 社区互动+ 用户意图”之间的联动理解,从而提升推荐精准度与用户停留时长。
广告投放与素材自动化:在广告基础设施层面,B站披露其AIGC工具已被用于广告标题、缩略图的自动生成;并称“超过50% 的绩效广告素材本季度借助AIGC 工具完成”。
内容制作辅助功能:财报中指出,未来将推出包括“多语言视频辅助(AI 配音、字幕、唇同步)”与“视频播客专用的AI 视频生成工具”。
从以上可见,B站将AI 技术嵌入“内容生产→推荐分发→广告变现”三条链路,已经从“工具”走向“基础设施”。
二、商业化表现:AI 正在加速变现
在Q3 财报中,有两项数据尤为亮眼,直接与AI 赋能相关:
“AI 相关内容观看时长同比增长近50%”
“来自于AI 广告主(在平台投放与AI 相关广告预算)收入同比增长约90%。”
这两项数据透露了几点值得注意的商业信号:
1.内容生态反馈良好:AI 相关主题的观看时长大幅增长,意味着用户对AI 话题或相关内容兴趣正在显著提升。B站这类以年轻用户为主的平台,具备“新科技话题+社区互动”的天然优势。
2.广告主偏好切换:广告主开始更多地将预算倾向于「与AI 相关」的品牌或主题,在B站这一平台实现变现。这不仅是“主题增长”,还包括“广告结构升级”。
3.边际效益提升:AI 工具介入广告素材与投放流程,从而提升投放效率、降低创作成本、提高转化效果。B站将其描述为“将创意与智能算法结合、将用户互动转化为商业价值”。
因此,AI 不再只是“提升用户体验”的辅助工具,而正在成为B站“商业化升级”的关键杠杆。
三、未来风险与机遇:AI 能否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机遇方面
增长新赛道:当用户持续增长且内容生态稳固时,AI 带来的“效率+规模”提升可望为B站带来新的增量。AI 广告增长率非常高,是典型“增长加速器”信号。
国际化、多语化潜力:AI 配音、字幕、唇同步等功能将降低地域语言壁垒,为B站开拓海外用户或多语社区提供可能性。若执行得当,将为平台注入新的用户增长动力。
创作者赋能升级:当创作者生产效率因AI 提升,其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能力增强,从而强化内容生态与用户粘性。这反过来又提升变现能力。
风险方面
成本与竞争压力:构建并运营多模态LLM 与AIGC 工具,并不是低投入。若竞争加剧、技术成本上升,或者用户、广告主反应不及预期,可能拉低边际效益。
规模化挑战:AI 广告当前增长虽快,但基数可能仍较低。若B站不能将这一“高增长”转化为“大基数”,变现提升仍可能受限。
用户体验风险:过度自动化或粗制滥造的AI 内容可能削弱社区氛围、降低用户黏性。B站的核心价值在“高质量社区+优质内容”,如因AI 变形,则可能适得其反。
监管环境不确定性:涉及内容生成、人工智能推荐、跨语言传播等,均可能触及监管边界。任何政策变化都可能影响AI 相关商业化路径。
展望未来,如果B站能将AI 从“加速器”演变为“核心增长曲线”,那将从“社区+内容”走向“社区+内容+科技+商业”的新平台模式。
B站Q3 财报里的AI 信号,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平台在AI 上的尝试,更可能是内容平台商业化演变的一个样本。当AI 技术真正融入内容生态,并转化为可规模经营的变现机制,平台型公司将迎来新阶段。B站能否乘上这列“AI 快车”,值得持续关注。(转载自:AI普瑞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