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天下财经》)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已经逐步融入工业生产中,不少外资企业加码投资中国工业AI。
在位于华南地区的一家炼铜企业,由中国十五冶和西门子共创的工业智能体,从2025年初起,就已经完成部署落地。据了解,该智能体上岗以来,推荐调控参数的采纳率已达到业内领先的94%以上,改进了以往依赖经验的粗放式调控手段,由此带来的年经济效益预计超过100万元。
工业AI重塑工业发展格局的潜力,正推动其迈入高速发展期,研究机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工业AI市场规模已达436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跃升至154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而国务院在今年八月刚刚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则进一步将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要“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广阔的市场前景,不少国际巨头纷纷加码投资中国工业AI。
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 博乐仁:中国正贡献着全球工业总产值的30%。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庞大、拥有全产业门类的工业市场。这一坚实的根基使得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得到部署,并让我们能够借助这些模型将生产力推向更高能级。我们在中国拥有约三万名员工,并持续吸引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人才。无论从绝对值还是占比来看,我们都在持续加大投入、研发和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落地。
有观点指出,尽管中国工业体量大,但其中,是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虽然他们数字化基础相对薄弱、技术实力有限,但对于使用AI进行转型升级的动力更强,反而有利于整个工业AI的发展落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坚:中国的人工智能开源使中小企业用好人工智能的成本下降,中小企业又有渴望去改变,他们从技术上得到的价值会更大,我想中国的制造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有更强的AI转型升级需求。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王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