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她怀揣梦想
从西北边陲来到北航
探索科技前沿
完成博士学业后
她不忘初心,选择重返家乡
投身于新疆天文事业
做一名仰望苍穹的科研工作者
“解密”遥远脉冲星信号
架设AI与宇宙“对话”的桥梁
奔赴广袤的新疆大地
不仅源自对家乡的眷恋
更为她探索寰宇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她期待为家乡的学术研究
为我国天文观测的高质量发展
贡献青春力量
她就是北航计算机学院
2024届博士毕业生
唐红梅
逐梦北航,深耕AI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直是我心目中向往的学校!”
怀揣着憧憬与热爱
唐红梅来到北航
攻读软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求学期间
她专注于多模态数据融合、
情感分析方向的研究
聚焦基于人工智能方法
解决社交媒体的舆情情感分析
从海量社交网络数据中探寻情感线索
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和实践
找到了处理文本、图像、视频的更优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她的研究结出硕果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
(SCI论文2篇、EI论文1篇)
授权发明专利3项
博士期间的沉淀与积累
奠定了她未来从事
人工智能交叉研究的坚实基础
教师节看望老师
回顾在北航的校园生活
唐红梅提起诸多难忘瞬间
以饱满的学术热情
和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
帮助她开展科研的老师们
使她获益匪浅
课余时间,与同学们
“一起聚餐、出行、过生日”的点点滴滴
也温暖了她的求学生涯
同学们参观圆明园
学成回乡,投身天文
博士毕业后
一线城市科研机构、高校
纷纷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但她最终选择回到新疆
入职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心怀科技强国之志
投身于家乡的学术发展
和祖国的西部建设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是我国综合性天文研究机构之一
其研究方向之一的射电天文学
对于探索宇宙奥秘意义重大
唐红梅工作近照
在射电观测任务中
最新的望远镜
在天空的大片区域和宽频带上运行
接收的信号
容易伴随噪声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干扰
严重影响观测数据的质量
因此,射频干扰的检测能力
对于射电天文数据处理至关重要
唐红梅从事
人工智能与天文交叉融合研究
面向高精度、大视场观测场景
重点攻克海量天文观测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受复杂且动态变化的射频干扰源制约问题
参加天文领域学术会议
新疆天文领域
较为缺乏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
人工智能在天文信号射频干扰检测方面的
研究急需前沿突破
工作后首次接触天文领域
唐红梅直面挑战、勇挑重担
凭借自身专业优势
与博士期间的所学所获
融会贯通地运用机器学习方法
期望实现射频干扰的智能标记和检测
有效减少人工干预
进一步提升干扰检测的精准度
“
从国家的需求角度和天文领域创新角度出发,开展超宽带脉冲星数据射频干扰检测分析关键技术研究,有利于推动科学发现与创新,有利于提升国际合作与全球影响力,有利于保障空间探测、深空自主导航任务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唐红梅
”
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
海量冗杂的信息转变为
接近完美的天文数据
让科学家距离发现
宇宙的真理更近一步
让深空探测的步伐
在天文信号的指引下
触达未知的边界
科研科普,双轨并进
再次踏入新疆大地
唐红梅的生活
也与天文交织在一起
收获了许多难忘的经历
第一次见到26米的射电望远镜
第一次观测到木星及其卫星、
月球环形山和陨石坑
仿佛触手可及的星球让她近距离
感受到天文观测的震撼
和“手可摘星辰”的浪漫
通过25厘米牛顿反射式望远镜看到的月面
科研之余
她也承担着多种职责
协助培养单位的研究生
指导他们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
作为《Astronomical Techniques
and Instruments (ATI)》
等期刊的审稿人配合期刊的审稿
此外,她还投身科普事业
担任乌鲁木齐市
第四十八中学和第二小学
科技副校长
她多次走进课堂
为少年们播撒知识的种子
点亮他们心中科学之光
获颁乌鲁木齐市第四十八中学科技副校长聘书
参加乌鲁木齐市第四十八中学科普活动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读书分享
乌鲁木齐市第二小学天文讲座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为了理想和目标
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做宇宙中最闪亮的星!”
展望未来
唐红梅计划围绕大科学装置
面临的射频干扰挑战
从射频干扰抑制、图像去噪
以及大模型应用等方向深入研究
在唐红梅看来
人工智能在天文学领域
未来将发挥更大作用
正如她扎根西部的选择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返乡筑梦,探知苍穹
从北航校园的求知若渴
到西部大地的科研攻坚
唐红梅用实际行动
诠释着北航人的责任与担当
在广阔的西部大地
书写人工智能与天文的交叉新篇
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