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英国的烟盒被65%的健康警示占据,调味香烟早已绝迹时,其本土巨头英美烟草(BAT)却在非洲赞比亚游说政府放宽控烟政策,缩减健康警示面积、保留调味烟草,这种鲜明的双重标准,被反烟草活动家怒斥为“彻头彻尾的虚伪”。
在全球控烟进程取得显著进展的今天,烟草巨头的地域化利益博弈,正成为中低收入国家公共健康的隐形杀手。
《卫报》曝光的信件揭开了这场利益博弈的面纱。英美烟草赞比亚子公司致函政府,要求将烟盒图文警示面积从法案拟议的75%缩减至30%-50%,还提议取消对多数调味烟草的限制。
更具讽刺的是,该公司声称缩减警示面积“符合世卫组织标准”,而事实是世卫组织明确建议警示至少覆盖烟盒正面50%,英国的标准更是高达正反面65%。
这种刻意曲解的背后,是烟草行业对非洲市场的觊觎,赞比亚每年有逾7000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却仍是烟草巨头眼中的“利润洼地”。
英美烟草的游说套路并非个例,而是全球烟草行业的通用伎俩。世卫组织STOP机构主任豪尔赫·阿尔代指出,从印尼推迟烟草增税,到联合国非传染性疾病会议宣言被削弱,都有烟草公司干预的痕迹。
在南非,英美烟草以“非法贸易猖獗”为由要求政府调整政策,与在赞比亚的论调如出一辙;在肯尼亚,其通过推动尼古丁袋产品监管共识维系市场存在。
这些操作背后,是全球控烟不均衡的现实,高收入国家通过严格立法保护公众健康,烟草巨头便将增长重心转向监管薄弱的发展中国家。
这种地域歧视性策略,带来了双重打击。健康层面,烟草相关疾病已成为全球第八大死因,2023年导致约736万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在中低收入国家。
经济层面,烟草带来的医疗负担远超税收收益,2018年烟草相关疾病经济负担就达1.52万亿元,超过同期烟草税收。
对赞比亚这类国家而言,英美烟草削弱控烟法案的行为,不仅会推高死亡率,更会加重本就脆弱的公共卫生体系负担。
值得警惕的是,烟草巨头正不断翻新游说手段。他们一边标榜“支持控烟目标”,一边以“符合当地现实”“防止非法贸易”为借口阻挠立法。
一边在高收入国家接受严格监管,一边在发展中国家推行“低标准”。这种虚伪性在调味烟草争议上尤为突出:英国自2020年全面禁售调味香烟,英美烟草却在赞比亚要求保留大部分调味产品。
仅提议禁止“甜点、糖果”类香型,本质上是为吸引青少年群体保留空间。
全球控烟进程已证明严格措施的有效性。自《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生效20年来,全球烟草使用率下降三分之一,保护了超过50多亿人口。
赞比亚拟议的75%警示面积、电子烟监管等条款,正是对这些成功经验的借鉴,也是履行公约义务的体现。英美烟草的干预,无疑与全球控烟大势背道而驰。
打破烟草巨头的利益壁垒,需要政府决心与社会合力。世卫组织强调,强化控烟是成本效益最高的公共政策,而抵御行业游说的关键在于透明化政策制定过程。
在赞比亚,反烟草活动家的发声已引发公众关注;在全球,青年力量正通过短视频、校园活动等形式推动无烟文化。正如奇姆巴拉所言,“不能允许跨国公司选择性保护生命”。
烟草危害无国界,控烟标准也不应有地域差异。英美烟草的双重标准,既是对非洲公众健康的漠视,也是对全球控烟共识的挑战。
唯有各国坚守公共健康优先原则,看穿烟草行业的游说话术,才能让控烟法案真正成为生命的保护伞,推动全球迈向无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