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变局也是机会:酒店不再只是“睡觉的地方”
创始人
2025-10-24 14:51:17

酒店的“黄金时代”真的结束了吗?

这两年,旅游行业变了,变得比谁都快。

以前出门玩,住个五星级酒店,很多人觉得那就是“体面”。

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变得精明了——看到酒店、民宿节假日一夜涨价三倍,干脆不订了。

要么直接睡车里,要么在景区旁搭个帐篷。

他们不再为了“舒适”花冤枉钱,而是想:“我花这钱,值不值?”

今年夏天的数据挺扎眼的。

全国酒店平均入住率只有58%,经济型酒店甚至不到一半。

房价比去年同期降了18%,每间客房的营收(RevPAR)直接跌了三成多。

就连三亚、莫干山这种热门度假地,五星酒店价格都掉了十几个点。

更尴尬的是,酒店还在疯狂开。

2024年新开的酒店数量已经超过了疫情前,但需求端没涨多少。

于是,竞争越来越卷,大家只能拼命打价格战。

有老板跟我说:“现在一睁眼就是亏钱。”

房租没降,人力贵,水电不减,客人却越来越抠。

在这种情况下,利润被压得死死的。

躲在暗处的对手也在发力

你去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95后、00后。

他们出门旅行,不只是为了“睡个好觉”,

而是想找一个能拍照、能发朋友圈、能让他们觉得“有意思”的地方。

标准化的酒店房间,再干净、再舒服,也没法给他们那种“情绪价值”。

他们宁愿把钱省下来,在营地看一场星空电影,或者去吃一顿地道美食。

谁能想到,2025 年酒店最大的竞争对手,竟然是新能源车?

现在不少新能源SUV一放倒后排,加个床垫,就是一张大床房。

晚上停在景区停车场,第二天走的时候付几十块停车费。

就这么一搞,一趟旅程能省两三千,还不用担心酒店卫生。

更要命的是,新能源车越来越多,充电桩也越来越密。

以前大家担心自驾没电,现在基本不是问题。

很多人发现,睡车里这件事,只要试过一次,就会上瘾。

“睡车里只有一次和无数次。”这是网友的原话。

这还不是全部。

酒店的对手,早就不只是隔壁那家。

一条风景道上的房车营地、景区旁的星空帐篷,甚至能提供家庭套房的高速服务区,都在抢客。

我同事带娃去露营,营地能提供热水淋浴、亲子游戏,一晚才 200 块,她说 “比住酒店有意思多了,孩子能玩一整天”。

这些 “跨界选手”,用更低的成本、更有趣的体验,把休闲游、家庭游客群抢走了大半。

是变局也是机会

虽然听起来有点悲观,但我倒觉得——是变局也是机会。

因为传统酒店的问题不在“没人住”, 而在于“你还在卖床”。

而现在的旅行者,早就不只是想要一张床了。

而是需要“一段时光”——一个故事,一个情绪,一次记忆。

客人的停留时间,比客房面积更值钱。

你能不能想办法让客人在酒店多待一会儿?

比如,他们白天可以在酒店参加个活动、体验个工坊、吃顿有特色的餐、看个露天电影。

只要他愿意多留一小时,你就多了一个消费机会。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融入整个文旅生态。

和露营基地合作、和房车营地结盟、和景区、餐厅、旅行社一起玩。

做一个“服务枢纽”,让大家都能共赢。

你提供热水、餐饮、充电,别人帮你引流。

这叫共生,而不是互卷。

有些小众品牌玩得特别溜,比如那种带露台电影的酒店、能撸猫的民宿、晚上开音乐会的青旅。

你问他们靠什么赚钱?

其实靠“气氛”。

那种氛围感,一旦做起来,房价就不重要了。

未来的酒店,应该像个小生态

说白了,酒店的底层逻辑正在被改写。

从“睡觉的地方”,变成“待着舒服的地方”;

从“抢节假日”,变成“经营一年四季”;

从“独自苦撑”,变成“抱团取暖”。

如果你做酒店,还在问“该不该转型”,

那其实你已经慢了一步。

现在的问题应该是—— 你打算往哪个方向转?

露营?文旅?社群?科技?IP?体验?

选一个,深耕进去。

未来的酒店,得重新定义自己。

它不该只是一个床铺的地方,而是一个生活方式的载体,一个故事的发生地,一个旅行的起点。

客人不是不想住酒店,是不想住 “没特色、不值钱” 的酒店。

只要你能从 “卖床位” 变成 “卖体验”,就不怕没客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民宿“生根” 乡村“蝶变” 王渝翠整理给游客试穿的汉服。陈徐文倩摄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徐文倩 通讯员 熊瑛 无论是“采菊东篱...
让游客渴望“逛遍一座城” 景区... 景区NPC积极与游客互动 开封市委宣传部供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访贤 杨化涛 上榜案例: 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