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文化旅游区焕新冲刺5A景区
创始人
2025-10-23 19:08:51

科技赋能 业态创新 配套联动

炎帝文化旅游区焕新冲刺5A景区

炎帝故里景区举办的巡游展演。

随州市博物馆大厅中央的裸眼3D大屏幕。

炎帝故里景区西区九龙岛菊展。

神农本草饮店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打卡地。 (本版图片:湖北日报通讯员 随宣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董凤龙 易雯

通讯员 张杰 刘青松

光子机器人化身博物馆“讲解员”,“李白”NPC跟游客在国风市集上对诗,神农本草饮店成年轻人热衷的打卡地……随着炎帝故里(谒祖祈福区)、随州市博物馆(文物展示区)、曾侯乙墓遗址(遗址游览区)升级改造实现“无缝衔接”,今年十月,三大景点联袂打造的随州炎帝文化旅游区全新亮相。

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炎帝和编钟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3A、4A级景区众多,但目前还没有一家5A级景区。为提升整体竞争力,随州市今年整合炎帝故里、随州市博物馆、曾侯乙墓遗址三大景点,联合打造随州炎帝文化旅游区,通过统一规划与品牌推广,三大景点形成“星月同辉”的坚实联合体,全力冲刺5A级景区。

科技赋能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戴上透明眼镜,我们瞬间穿越五千年,在虚拟的烈山脚下遇见‘活过来’的炎帝。触碰空中浮现的远古农田,挥动镰刀体验刀耕火种,我触摸到了文明传承的温度——原来科技能让祖先的故事比神话更生动。”国庆节后,到随州游玩的一位武汉小朋友写下了这样一篇游记。

他描写的场景,就是焕新后的炎帝故里景区,用科技演绎上古文明的景象。

炎帝故里景区负责人介绍,改造后,炎帝圣像基座内增设了“寻迹炎帝神农”沉浸式剧场,通过25分钟声电光影幻境,带游客“见证”炎帝尝百草、教农耕的历程,自国庆节上线后,深受游客喜爱。

此外,情景化体验遍布景区,实现“行走即体验”。精卫威亚飞天表演以现代特技还原神话场景,灵动身姿在空中穿梭,成为游客必拍的“网红画面”;神农书院每日上演《炎黄联盟》情景剧,还原上古历史;“琴棋书画”体验室、谒祖祈福打卡点、编钟主题迎宾墙等错落分布,游客可亲手体验传统技艺、参与祈福,深度感受炎帝文化与曾国文明的魅力。

科技是随州炎帝文化旅游区三大景点焕新的核心引擎,从文物展示到文化演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入让千年文明实现“跨时空对话”。

“您眼前的青铜编钟复制品,还原了曾侯乙编钟‘一钟双音’的奇迹,其合金配比13%至16%的含锡量是音色饱满的关键。”走进随州市博物馆“钟鸣寰宇”展厅,一名身着银灰色外壳的光子机器人向游客讲解道。

这款由光谷东智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是随州市博物馆的“新晋员工”。它不仅能和游客互动对话,还可以根据游客的要求演奏编钟乐曲。

焕新升级的随州市博物馆以“黑科技+沉浸式”体验重构参观体验:大厅中央的裸眼3D大屏幕,通过全息投影让曾侯乙编钟等国宝“悬浮”空中,游客仿佛与战国礼乐文明隔空对话;地屏交互系统随脚步绽放青铜纹样,数字声场让编钟音符化作流动光影;副馆的《穿越青铜纪 遇见曾侯乙》VR项目成为“顶流”,游客戴上设备即可“穿越”战国宫廷,“触摸”编钟纹路、“参与”古乐演奏。

“以前来博物馆只能隔着玻璃看文物,这次通过VR亲手敲响千年古乐,太震撼了!”武汉游客李女士的感叹道出了众多游客的心声。

随州市博物馆副馆长王生慧表示,科技赋能助力博物馆跻身《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热门百强榜单》市级馆第12名,也印证了其区域文化核心地位。

曾侯乙墓遗址游览区以遗址保护为核心,通过持续播放高清发掘纪录片、新增数字化专题展览,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古墓群考古发掘和研究历程,深化对青铜文明的认知。

丰富业态

从“单一观光”到“多元体验”

“李白,李白,我来找你对诗了!”夜幕降临,随州市博物馆前广场的国风市集热闹非凡。孩童们的清脆呼喊与悠扬的诗词应答交织在一起,成为市集最动人的注脚。

武汉游客王女士原本带孩子来“凑热闹”,却因为孩子跟“李白”NPC的互动,对随州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最终,全家人逛完了整个博物馆。

围绕“全龄段、全时段、全场景”的核心体验目标,炎帝文化旅游区的三大核心景点集体发力,通过多元业态创新,让文旅体验告别“走马观花”,变得更有温度、更具记忆点。

随州市博物馆在展品与空间双重升级的基础上,打造“文化+科技+市集”组合。展厅面积从4000平方米扩容至8900平方米,精选1600余件珍贵文物,重磅推出“炎帝故里文明起源”“煌煌巨制曾侯编钟”等六大主题展,将随州三大考古发现系统性融入展陈叙事。

炎帝故里景区则以“九州共月·华夏同根”为主题,构建全天候的文化盛宴。白天,炎帝文化剧场每日上演《炎帝创世》《百草情缘》等剧目,用艺术演绎传承千年文脉。两大亲子营地推出“礼乐小课堂”,举办汉服体验、拓印教学等趣味活动。

夜晚,谒祖广场的烟花秀将传统文脉与现代光影技术完美融合,打造出震撼人心的沉浸式氛围。西区九龙岛菊展以千余种菊花打造“炎帝功绩主题园”“国潮菊韵区”,搭配菊花讲座、摄影大赛等配套活动,为秋日文旅注入别样生机。

商业街上,新业态同样人气爆棚。“炎之有礼”文创店自国庆节前入驻以来,凭借近50款融合编钟、银杏、旅游“一号公路”等地方特色产品圈粉无数。“这个旋转折叠灯设计独特,我打算送给外地的朋友。”随州游客黄明烨进店买下一款文创灯时开心地说。

新开张的神农本草饮店则让游客在品味饮品时了解神农尝百草的文化,成为年轻游客热衷的打卡地。“点了一杯冰糖雪梨,不仅健康好喝,我们还特别喜欢这里的环境。”游客朱俊美由衷赞叹。正如店长刘莉所说:“游客喝的不仅是一杯奶茶,更是炎帝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传承。”

曾侯乙墓遗址游览区则聚焦“深度研学”,新增两大专题展览与考古纪录片展播,为游客搭建“边游览边学习”的沉浸式研学场景。

规划建设的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还将设立考古科研工作站,让游客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考古工作的真实场景,进一步拓展“遗址+研学”的业态边界,为文旅体验赋予更多专业价值与探索乐趣。

完善配套

三大景点实现“无缝联动”

国庆中秋长假过后,随州市曾都区南郊街道办事处的擂鼓墩遗址热闹依旧。随州国投建工集团工作人员蒋伟带着工人,紧锣密鼓地修停车场、铺人行步道,绿植栽种也在同步推进。

“进出擂鼓墩遗址的车行通道已完成刷黑,停车场和两条人行步道建成后,炎帝故里、随州市博物馆、曾侯乙墓遗址三大景区将串联起来,游客体验感会大幅提升。”蒋伟的介绍,勾勒出景区发展的清晰蓝图。

为打破景点空间壁垒,随州从交通接驳、服务驿站、智慧服务等方面完善配套,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网络,让三大片区形成联动效应。

随州正在打造“内外联通、快慢结合”的路网体系。外部开通从随州南站直达三大景点的旅游专线,实现“高铁+景区”无缝衔接;内部建设12公里慢行通道,串联炎帝故里的农耕文明与随州市博物馆、曾侯乙墓遗址的青铜文明,游客可步行或骑行沉浸式感受文化脉络;三大景点间配备内部接驳车,25分钟直达,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景区的提质升级,离不开周边配套的协同完善。随州新建“古铸金声”“烈山陶韵”“砺石开元”三座特色服务驿站,既为游客提供休憩空间,又承载文化体验功能。

“驿站是兼具文化深度与生态之美的沉浸式文旅地标,让游客在休闲放松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石器文明与炎帝文化的深厚底蕴。”炎帝文化旅游区砺石开元驿站运营负责人陈乐天说。

据介绍,“古铸金声”驿站依托擂鼓墩遗址,展示青铜编钟制作非遗技艺;“烈山陶韵”驿站以“活态陶文化”串联炎帝精神,适合家庭游客体验陶艺;“砺石开元”驿站依托七里冲水库与紫藤花廊,融合石器文明展示与生态休闲,成为“中途歇脚+文化体验”的复合型空间。

三大景点还同步升级数字化服务。炎帝故里景区通过小程序、官网搭配数智虚拟人“炎炎”,提供预约、购票、导览一站式服务;随州市博物馆实行线上预约制,游客可通过官方平台提前预约,避免现场排队;博物馆还将升级光子机器人的AR投射功能,游客通过智能眼镜即可“亲临”曾侯乙墓发掘现场,进一步提升智慧体验。

随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炎帝文化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契机,三大核心景点实现焕新升级,这不仅为游客带来更优质的文旅体验,更推动随州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旅产业强市”跨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惧Red Hat增长放缓,华... 智通财经APP获悉,尽管 IBM(IBM.US)此前公布的业绩和指引均超出市场预期,但华尔街分析师表...
赴“咖啡与雪山”之约,世界的香... 10月22日-26日,2025陆家嘴咖啡节期间,由中共香格里拉市委、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主办,香格里拉...
“订错机票后立刻取消,竟被扣2... 转自:扬子晚报 近日,据媒体报道,有市民向媒体求助称,国庆假期他带一家三口赴云南旅游,刚抵达丽江,4...
2025百城旅游营销活动在重庆... 中新网重庆10月23日电(记者 肖江川)23日,“百城同心 渝见精彩”2025百城旅游营销活动在重庆...
跟着李佳琦去巴黎的那些品牌,双... 10月15日晚8点,2025天猫“双11”预售开启,首小时35个品牌成交破亿元,1802个品牌成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