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最长寿的敦煌少女:林徽因得意弟子,21岁设计出中国首块国礼丝巾
创始人
2025-10-18 15:49:13

在2025年的3月,林徽因的得意门生、当代工艺美术家常沙娜度过了94岁的生日,镜头前,她喜笑颜开。

这位已经满头银发的老人,在吹蜡烛时想起了老父亲常书鸿临终前的嘱咐:“要把骨灰送回敦煌去,千万要记住,你也是敦煌人。”

殊不知,这位从优越的巴黎生活一路迁移到荒芜的戈壁之时就已经注定了此生就是敦煌人。于是这个信念伴随了常沙娜一生。

她甚至在跟着林徽因学习的时候依然时不时地跑到戈壁里。这份执念让人纳闷为何常沙娜能如此痴迷于敦煌?她“敦煌少女”的名号真的没起错吗?

初见敦煌

在1931年的法国里昂,出生在艺术世家的常沙娜还在无忧无虑地玩耍,她怎么都没想到这喝着咖啡的惬意日子会随着父亲无意中的想法而改变了。

作为绘画艺术家的父亲常书鸿在一个旧书摊上看到了一本关于敦煌的精美图册。里面的美让这位艺术家心头一震,画作中那些气势恢宏又美感十足的飞天艺术美得让人窒息。

深陷其中的常书鸿被那些精美绝伦的画作所折服,毕竟自己一直在巴黎学习和创作,他一直都没机会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可眼下的敦煌壁画深深震撼着这位艺术家的心,所以在来年,常书鸿一家三口就回国去寻找那荒漠里的艺术。

常沙娜回忆道:“我第一次来到兰州的时候,正好已经是冬天了。跟着父母一路颠簸又来到了敦煌。”

在这个小姑娘的眼中,到处都是荒凉。就连不远的河都被冻成了一条长长的冰块,人要是在毫无御寒措施的情况下,绝对能冻死人。

此时常书鸿的眼里满是对壁画和各种雕塑的渴望,至于其他的条件是怎么样的,这一点他是一点都不在乎。

常沙娜没想到自己到了敦煌的第一顿饭就是盐水煮面条。更没想到这就是自己日后每天的伙食。清汤白水,一丁点的油水都没有。

就算是这样,在当年能在敦煌吃得上这碗面条已经是极好的了。此时看着这碗卖相极差的一碗面,常沙娜真的吃不下去。

可父亲催自己快吃,毕竟到了地方已经半天,一家三口滴水未进。父亲找到附近的村民也仅仅要来了半壶水。

众所周知,毕竟在戈壁中水是极度匮乏的。常沙娜在刚到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洗过澡。不是不想洗,而是真的没有水。这里的水资源比粮食还贵。

就算很少的一丁点水都要做饭、喝水、甚至一盆水一家人从洗脸到洗脚,一顿操作后还是不能倒掉。

所以这种生活还没过多久,小小的常沙娜就开始哭了。谁能受得了这么极端的环境呢?而且还是曾经在巴黎过着小公主般生活的常沙娜。这里的生活以前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随后的数年里,为了追求敦煌的艺术,常书鸿带着女儿吃住在敦煌的戈壁,自己临摹千佛洞的时候,常沙娜就在一旁跟着学。

这父女俩一画就是数年,在这么多年里,原本洋气的常沙娜变成了土里土气的小村姑,而唯一不变的依然是每天都吃的盐水面条。

多年的临摹让常沙娜的艺术底蕴越来越深,她深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都是有讲究的。后来学了几年后,常书鸿带着女儿回到了北平。

而这个时候中国内战时期,战乱不断。原本他们是有机会回到巴黎的,但是常家父女还是决定留下来发展。

敦煌少女

当年常沙娜因为临摹得太逼真,被一名外籍人士欣赏,他觉得常沙娜应该就是一颗隐藏的珍珠,所以还要资助她去美国深造。

此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常沙娜就如愿去了波士顿学习。不过还没够几年,新中国成立了。常沙娜得知了这个消息,与几个同学还没毕业就立刻回国,想见识一下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位爱国的女孩很高兴,她觉得国家有希望,自己的心里也有自豪感。回国后,常沙娜的作品就放在清华美院。

其中有一幅敦煌飞天图让梁思成看得如痴如醉,她把画作拿给林徽因看的时候,这位国内顶级的艺术大师一眼相中来了句:“这人我要了!”

于是常沙娜就跟在林徽因夫妇后面学习,不过当时她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还当了清华美院的助教。

此刻的常沙娜灵感大增,创作的激情逐渐高昂起来。甚至用了3年的时间将敦煌壁画上历代的服饰给画了出来。

几年后,常沙娜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成为中央美院的教师了。此时她刚刚20出头,上级下发了一个任务,要设计出一款用于国际会议的纪念丝巾。

于是常沙娜埋头设计,将印有和平鸽与钝化莲花座结合在一起,整体丝巾美轮美奂,实在是妙不可言。

于是在1952年的亚非和平会议上,常沙娜的设计作品成了引起人们热议的时尚单品。

这次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会议让中国人扬眉吐气,而常沙娜设计的丝巾也获得了与会者的好评。而这条小小丝巾的灵感就是曾经自己跟随父亲在敦煌所见。

而在随后的多年里,常沙娜不止一次地回到敦煌学习。对她来说,自己就是一位敦煌少女,最美好的时光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和欣赏敦煌上。

后来在1996年的时候,父亲常书鸿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但他在临终前依然不忘嘱咐女儿一定还要回去守着敦煌的美。

毕竟常沙娜小时候就已经在敦煌学习,那里就是她的第二故乡。直到这个时候,常沙娜才意识到自己的一切艺术灵感都源自于这个艺术的殿堂,所以在日后,她前往敦煌的次数更多了。

而在这个时候,她的不少朋友都称她为“敦煌少女”。毕竟从年少时期的学习来说,自己这么多年都钟情于戈壁里的艺术。

晚年的常沙娜查出乳腺癌,有时在化疗的时候自己难受得受不了,她就自我安慰,开玩笑道:敦煌的菩萨在保佑,我没立刻死掉。还能再画个十年。

如今已经94岁的常沙娜依然健在,她用自己的坚持将敦煌的美带给了大家。屏幕前的您觉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北青网-《首次公开!“敦煌少女”的多份珍贵手稿展出》

2·京报网-《从艺八十年,“敦煌少女”常沙娜新展亮相非遗馆》

3·潮新闻客户端-《敦煌的少女,西湖的女儿!93岁常沙娜即将“回家”》

4·中国青年网-《生日快乐,敦煌永远的少女!》

5·中国青年报-《常沙娜:将敦煌艺术融入生命,将有限生命投入无限创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珠... 珠海小吃融合岭南传统与滨海特色,种类丰富、风味独特,兼具烟火气与文化底蕴。以下为珠海10大名小吃推荐...
我是大连人,在西安待了半年,终... 我是大连人,一辈子跟雪杖、棉裤、铁锅炖打交道。退休后寻思换个地儿“喘口气”,就选了西安。说实话,第一...
江西上饶:循着文脉去旅游 这里有“最美乡村”婺源的田园诗意,有三清山、葛仙山的梦幻仙境,有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的红色文化,还...
AI如何让广交会更好逛? 这是俄罗斯客商娜塔莉娅第一次来到广交会。她在A区展馆的指路机前停下脚步,开始搜索目标展馆号。屏幕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