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海舒 陈玉静 文 洪昊旸 摄影】河南省是中国粮仓,东盟是世界的重要粮仓,两个“粮仓”握手,能够为区域发展注入什么样的能量?
10月13日,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在郑州开幕。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在致辞中介绍,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农业合作始终是我们双边关系中最基础、最悠久、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自2022年以来,双方相继发布《中国—东盟关于深化农业合作的联合声明》《中国—东盟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中国—东盟关于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的联合声明》。前不久,双方通过《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6—2030)》,农业合作作为专章纳入,为双方加强农业绿色转型和数字化发展合作注入了新动力。
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成果丰硕。东盟连续八年稳居中国第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今年前八个月,双方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906亿元,同比增长9.7%,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20.1%。东盟是中国干鲜瓜果、食用油、木薯的最大来源地,中国的果蔬和农产品加工品也深受东盟消费者青睐。
除了农产品,双方还开展了农业技术和投资方面的合作。史忠俊介绍,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东盟国家的农业种植、加工和仓储物流,用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双方还在杂交水稻、水产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农业机械化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中国与东盟已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农业合作格局。
史忠俊认为,河南省是中国粮仓,育种、仓储、食品加工业、农业机械技术世界领先,区位优势突出,建有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市场,以及首个开展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商品期货市场。东盟是世界的重要粮仓,农产品种类丰富、质量上乘,享誉世界。史忠俊说,两个“粮仓”的握手,必将为区域的发展与繁荣注入充沛的能量。
史忠俊说,期待通过此次大会,向地区乃至世界表明,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和工商界坚定致力于加强农业合作、共同维护区域粮食安全的强烈意愿和坚定决心;搭建一个高端务实的对话平台,深入政策交流,分享合作经验,对接合作意向,共同探讨农业合作新机遇、新模式;挖掘一批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围绕农业科技、投资、贸易、深加工等领域进行精准对接,力争达成一批具体项目合作共识,将合作的意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