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9月2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就。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王建华在会上介绍,近年来,人民群众的出游需求持续旺盛。始终坚持旅游为民、旅游乐民的理念,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供给,努力让广大游客在旅游中领略自然之美、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一是优质产品的供给更加丰富。“十四五”时期,全国新推出58家5A级旅游景区,新增的A级旅游景区约2600家,总数已经达到1.65万家,县域覆盖率提升至97%,旅游景区在产品业态、服务品质等方面正在加快焕新升级。新推出4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345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以上的度假区和休闲街区总数已经超过1400家,人们休闲度假的选择更加多元。新确定59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总数达到1597个。300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持续优化提升,成为老百姓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
二是“融合态”产品成为亮点。我们积极推动“旅游+”,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等领域有机融合,延伸了产业链条,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将创意研学、生活美学、乡土美食融入其中,让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助力百姓致富增收。工业生产线、工业遗址有机转化为旅游产品,嵌入旅游线路,让游客见证工业历史、体验工业文化。我们会同有关方面,抓住北京冬奥会的重大机遇,统筹推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冰雪装备融合发展,建设26家国家级的滑雪旅游度假地,可以说越来越多的游客走上冰雪、体验冰雪魅力。
三是产品“科技感”明显增强。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智慧景区、度假区、街区建设加快推进,36个智慧旅游解决方案、39个智慧旅游适老化典型案例、42个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各地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旅游产品新路径。比如,很多景区推出了AI导览员,为游客提供景点讲解、特色表演;泰山、黄山等景区引入了登山助力外骨骼设备,帮助游客更加轻松地饱览山河美景,受到广泛的欢迎。
四是“特色化”产品不断涌现。积极适应不同游客群体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引导经营主体推出定制化、特色化旅游产品。旅行社等针对亲子游的需求,丰富研学产品供给,让研学旅游成为“行走的课堂”。旅游列车节奏舒缓、串联性强,较好适应了银发群体的需求。今年1到8月全国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551列,同比增长26%,运送旅客93万人,这里面老年游客占比80%以上。还促进邮轮、游艇、游船等业态发展,丰富产品供给。今年的前8个月,上海共接待国际邮轮靠泊209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近136万人次、同比增长49.9%。
王建华指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地方不顾资源禀赋、实际条件,以旅游名义盲目上项目,造成闲置浪费;有的旅游产品前期论证不够充分,或者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出现了闲置低效现象。文旅部将与有关部门一道,督促和指导相关地方加强摸排整改,采取有效措施盘活处置闲置低效项目。将继续聚焦游客的需求变化,持续优化旅游产品供给,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大众新闻记者 董婉婉 郭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