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玉溪江川,便绕不开一场与“鱼”相关的奇妙邂逅。这里有让两湖鱼群“老死不相往来”的界鱼石;有会嗑瓜子的神鱼泉,藏着生死繁衍的未解之谜;还有温泉制作出的百年美味豆腐宴。循着鱼的踪迹,走进江川,在一步一景中,读懂这片土地与鱼共生的故事。
界鱼石:
藏着 “有边界感”的生态奇观
在江川区野牛山与狮子山之间的峡谷中,藏着一条仅2公里长的小河——隔河。它曾是星云湖流向抚仙湖的唯一通道,更因一块“界鱼石”,成为了流传千古的自然奇景地。
界鱼石最令人称奇的,便是“两湖相交,鱼不往来”的现象。星云湖的大头鱼游至石前,会突然掉头折返;抚仙湖的抗浪鱼抵达石边,也会立刻原路返回,仿佛被一道无形的“结界”阻挡,互不越界。这一奇特场景,为界鱼石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关于界鱼石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一段神话故事。相传八仙曾在此处下棋,铁拐李为了驱赶干扰棋局的鱼群,挥杖敲击石头,将石头凿得千疮百孔;吕洞宾见状,大手一挥,在石头上题下“界鱼石”三字,从此两湖的鱼群便恪守界限,互不侵犯。这段传说为界鱼石增添了几分奇幻色彩。
神话虽动人,却终究抵不过科学的解释。抚仙湖湖水清澈但养分较少,在这样的环境中,抗浪鱼进化得敏捷如梭,以适应生存;而星云湖水位较浅,湖底淤泥肥沃,食物充足,大头鱼在此“养尊处优”,逐渐形成了慵懒的习性。两种鱼类因生存环境的巨大差异,产生了习性排斥,最终形成了这道自然的“分隔线”,导致它们“老死不相往来”。
如今,隔河水已干,这一鱼群奇观也已消失,但界鱼石仍然静静屹立,向每一位到访者讲述着自然界的奥秘与平衡之道。公园内还建有观鱼长廊、石桥、楼阁等设施供游客观赏、休憩。
神鱼泉:
会“嗑瓜子”的鱼群藏着生死之谜
距界鱼石不远处的徐家头村,藏着一口会“嗑瓜子”的魔幻泉眼。在这石井中,数百尾“神鱼”展示着令人惊叹的绝技——嗑瓜子。
当地村民尊其为“神鱼”并世代敬畏,相传食用此鱼必遭病痛。更神秘的是井中的生死之谜——从未见鱼卵,鱼群却能繁衍;不见鱼尸沉底,老鱼悄然隐退。科学鉴定显示,这些鱼是抚仙湖云南倒刺鲃的同族兄弟,因生活环境差异而体色暗黑,与抚仙湖中颜色鲜艳的同族形成鲜明对比。
在神鱼泉,游客蹲在井边,投下几粒瓜子,即刻引来鱼群争相啄食,那清脆的破壳声仿佛自然与人类达成的某种默契。
街巷寻香:
品味温泉豆腐宴的麻辣鲜香
距离神鱼泉不远处的温泉村,因自涌温泉得名,更因一道传承两百年的温泉豆腐而声名远扬。
温泉村做豆腐的历史悠久。清道光年间,一位李姓村民远赴他乡学艺,归来后大胆革新——将普通凉水替换为村中流淌的温泉水。一试之下,豆腐竟如凝脂般细腻润滑,油润如玉,早街集市上一亮相便被抢购一空。在他的带动下,温泉村利用地热温泉做豆腐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制作豆腐的技艺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不断传承。
穿行在温泉村的街巷,空气里浮动着温泉水汽与发酵豆香。在“泉池豆腐宴”,火塘上的温泉豆腐鱼咕嘟作响,食客围坐,舌尖触碰的不仅是味觉哲学,更是古滇大地上一场延续两百年的生存智慧。
走在江川的土地上,好像每一步都在与“鱼”的故事相遇,鱼的印记,早悄悄融进了这里的山水与烟火。
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