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可太值得去了
创始人
2025-05-19 11:31:31

5月

祁连山的雪线

在晨光中镀上金边

河西走廊的风裹挟着

远古的驼铃与当代的跫音

……

这里没有单一维度的风景

只有山河、生灵与文明

共同编织的交响诗

519中国旅游日

让我们一起

感受属于甘肃的

山河交响与千年回响

自然奇观篇

张掖丹霞

在祁连山前的低地地带,大自然随手一挥,曾经的湖底变为彩色山峦。

在距今1.35亿—9600万年的白垩纪至新近纪,这里是一片湖泊。

炎热干旱与低温潮湿一再来回变化,气候的反复交替在岩石形成过程中留下了世界上最纯粹的渐变色。

阳光播撒在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巴尔斯雪山上,祁连山雪峰成为了“金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王将/摄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张掖丹霞的七彩丘陵如同被唤醒的火焰精灵,红色、紫红、黄绿、灰绿、灰黑、青黛、乳白等多种色彩交融交织,愈发鲜艳。

张掖七彩丹霞色彩艳丽、层理交错。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成林/摄

经过成千上万年的风吹雨打,如今连绵多彩的彩丘丹霞地貌,是大自然随手打翻调色板后的无心之作,也是色彩留给西北的一种偏爱,一眼千年。

鸣沙山·月牙泉

自古沙水奇观难以共存,但是千百年来,鸣沙山月牙泉就像是一对恋人。

一弯清泉,涟漪萦回,沙山随风作响,泉在流沙中,尽是浪漫。

敦煌鸣沙山北麓的月牙泉。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月牙泉地处鸣沙山的环抱之中,因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有“天下沙漠第一泉”的美称。

汉代时称为沙井,唐代时称药泉,清代始称月牙泉。

其水质甘洌、清澄如镜,宛如沙海中一颗晶莹闪光的翡翠,镶嵌在沙山群峰之中,波微沙荡,水色悠悠。

傍晚时分,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一轮圆月悄然升起在大漠上空,吸引众多游客争相拍照。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王斌银 周玉玲/摄

自古就以璀璨、传神的自然奇观吸引着人们。

这两年,鸣沙山月牙泉大漠星空演唱会的持续火爆,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鸣沙山月牙泉“抖音落日合唱派对”。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浩瀚的星空闪耀的灯光交相辉映,掀起了一轮又一轮音乐热潮。

文县天池

陇南文县天池,这颗镶嵌在秦巴山脉深处的“高山明珠”,以其独特的地质奇观、灵动的自然生态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西北干旱地带的一处“秘境桃源”。

文县天池。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冉创昌/

文县天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山堰塞湖型淡水湖泊水域面积0.88平方千米四周有9个大湾和108个小曲湖面呈葫芦形海拔1728水体透明无污染

天池成湖于宋代之前系因地震引起月流山山体岩崩在月流山与骑马山之间形成岩流堰塞坝将洋汤河上游一北支山涧注堵遂储水而成湖

文县天池。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冉创昌/

月的暖风拂过山巅,天池正上演着季节交叠的奇幻光影。

在甘肃陇南文县拍摄的天池景区景色。新华社记者徐皓夫/摄

行走其间,仿佛跌入青绿山水画的卷轴,每个视角都凝固着令人屏息的绝美帧格。

生物秘境篇

陇南:动物大世界

因拥有亚热带与暖温带两种气候类型,这里成为了生物多样性的“爆发现场”。

据悉,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内共栖息着百余只野生大熊猫

大熊猫。视频来源:陇南发布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白马河保护站,一只刚刚完成觅食的大熊猫迈着悠闲的步伐在林中散步。

生活在裕河自然保护区的川金丝猴家族在林间腾跃,幼猴金色的毛发在阳光下如流动的琥珀。

这是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裕河园区内拍摄的川金丝猴。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陇南,因其错综复杂的地貌、温润宜人的气候和郁郁葱葱的森林,构筑了一个自然生态的宝库,成为野生动物和珍稀鸟类繁衍生息的天堂。

东方白鹳。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冉创昌/摄

踏入陇南山林,你可能会目睹到一场视觉的盛宴:大熊猫与金丝猴在密林中穿梭,大鲵与甲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嬉戏,角雉与马鸡则在灌木丛中安家落户……

祁连山雪线:高原生命的奇迹

北面和西面是巨大的沙漠,南面是干旱盆地,东面紧邻的是黄土高原,四面的干涸包围着这座庞大的山系——祁连山使成为一座“湿岛”,深入到大西北的干旱地带。

在祁连山腹地,总共有3000多条冰川,总储水量达1320亿立方米

岩羊在雪后的祁连山国家公园悠闲觅食。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姜爱平/摄

冰川下流出的每一滴水,都孕育着一个生命。

雪豹,祁连山的“旗舰”物种,常年生活在高寒地区,踪迹神秘。

但近些年,它频频现身祁连山国家公园,迈着优雅的步伐,好似在巡视自己的高原王国。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雪豹“吃播”画面。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供图

据红外相机拍到的视频分析,祁连山国家公园酒泉片区至少有百余只雪豹生活,随着雪豹种群数量的持续增加,也印证了祁连山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白唇鹿。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田蹊/摄

荒凉寂静的裸岩疏阔地带,在人类很少触摸的一方天地,藏野驴、野牦牛、白唇鹿、岩羊等高原精灵,在祁连山找到了生存之地。

人文瑰宝篇

莫高窟

西汉建元三年,张骞从汉武帝手中接过旌节,带着100多人离开长安,策马西行。

13年后,他带着西域路线图回到长安,其中一处就是西可通罗马、东亦连长安的敦煌。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亮敦煌莫高窟,这颗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散发出迷人的光茫。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铁梁/摄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

它璀璨瑰丽,壮阔神秘,一直以精美的壁画与塑像闻名于世界。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我国四大石窟。

莫高窟第130窟弥勒大佛像(盛唐)。吴健/摄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千年开窟造像和不断修绘,形成了南北全长约1.6千米的宏大石窟群,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窟。

目前保存了735个洞窟、4.5万多平方米壁画、2000余尊泥质彩塑,规模最大的洞窟占地268平方米,规模最小的高度还不足一尺。

莫高窟第158窟涅槃佛(中唐)。吴健/摄

走进莫高窟,你能看到异域风情的外国服饰,也可以看到犍陀罗艺术的璀璨光芒……外来文明的独特鲜活与本土文明的强大自信在这里联袂上演、互融共生。

世界四大文化在这里时隐时现,也在这里奔涌前进,最终汇流为自成一派、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

敦煌莫高窟。新华社记者马希平/摄

麦积山石窟

天水,这里茂密的森林超出了人们对甘肃的印象。也是在这里,坐落着我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

烟雨笼罩下的麦积山石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郎兵兵/

麦积山石窟,历经10余个王朝1600多年的营建,现存221个窟龛,壁画约1000平方米、造像3938件、10632身,有着东方雕塑陈列馆之称。

麦积山石窟摩崖大佛。新华社记者郎兵兵/

如果你说佛只能是严肃的,那一定是因为你没来过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小鲜肉佛”——133窟北魏小沙弥。

麦积山石窟第133窟小沙弥立像,因微笑迷人,被誉为“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供图

这个快乐的小沙弥身高不足1米,穿着不怎么合身的袈裟,笑眯眯地站着听佛讲法。

如果说小沙弥是思想“开小差”了,那第121窟菩萨与弟子的窃窃私语更让人惊讶——在佛堂上,佛陀正在说法,一个笑眯眯的菩萨竟然转过头去,和身边的小弟子交头接耳,他们之间没有了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距离感。

麦积山第121窟的菩萨与弟子造像。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供图

44窟的乙弗氏在低眉浅笑,第133窟面带酒窝笑靥的菩萨……这样的微笑在麦积山石窟中,不止一处,也不止两处,而处处皆是。

游客在麦积山石窟游览。新华社记者郎兵兵/摄

漫步在木栈道上,一座形似“麦垛”的孤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在四周青山翠谷映衬下,呈现出一幅唯美的诗意画卷。

临洮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以其精美的彩陶闻名世界。

寺洼遗址内出土的马家窑类型泥质灰陶。(新华社发)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

学界最早发现的马家窑文化遗址,是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临洮县马家村发现的遗址,他把相关遗存称为“甘肃仰韶文化”。

直到20世纪40年代,我国考古学家夏鼐经过研究,认定这类遗存具有区别于仰韶文化的独特性,提出将其命名为“马家窑文化”。

经过2018年至2024年的7次考古发掘,千年尘封的马家窑文化聚落缓缓浮现。

总占地面积近百万平方米的聚落由三重围壕环绕,内部房址密布,灰坑、陶窑、墓葬交错。

令人讶异的是,三重平行分布的围壕每条宽达911米,内、外圈深约34米,且并非传统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而是规整的长方形形制,与后世城墙拐角结构十分相似。

洮河、寺洼遗址(中部山前缓坡)。(新华社发)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

仿佛在5000年前,黄河支流洮河两畔的先民就已经开始构筑早期城市的雏形,他们精心规划、计算,以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结构调度起大量人力物力,在背山面水的土地上修建起自己的家园

伴随着袅袅炊烟、炉炉窑火,马家窑人在此种植渔猎、烧陶绘彩。

嘉峪关关城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南枕祁连山脉的文殊山北依连绵起伏的黑山盘踞于河西走廊咽喉处以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著称于世

嘉峪关关城景区。嘉峪关市委宣传部供图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历经168年时间的修建城墙上共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14附近烽燧、墩台66

抬眼,只有雪山戈壁出关,无尽茫茫大漠

嘉峪关关城。图片来源:摄图网

其地势险峻、雄势天成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嘉峪关也是河西走廊最狭窄的一端,因其险要的地势和雄伟的建筑,素有河西锁钥之称。

味觉盛宴篇

面食王国

兰州牛肉面。图源:甘肃发布

兰州牛肉面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蒜苗)、五黄(面条),牛骨熬制的清汤与手工拉制的“毛细”“韭叶”面条,成就了“中华第一面”的江湖地位。

武威面皮子。图片来源:武威市融媒体中心

武威面皮子这是一种用面粉制作的色泽黄亮的美食,面皮晶莹如玉,淋上醋汁、辣椒、蒜汁、芥末等,再搭配上焯好的胡萝卜丝、芹菜段等,食之其味酸辣凉爽,柔韧可口。

驴肉黄面。图片来源:敦煌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驴肉黄面,敦煌的一道传统特色美食。面条柔韧耐拉,以黄亮晶莹而著称,搭配上美味鲜嫩的驴肉,再加上特制的汤汁和佐料,那独特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肉食盛宴

“吃肉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手抓羊肉。图片来源:小红书@如意甘肃

东乡手抓羊肉,肉质细嫩无膻,冷食更显鲜美,配生蒜片食之,豪气顿生。

在嘉峪关市的一家烤肉店,服务员在窗口取菜。新华社记者马希平/摄

嘉峪关烤肉,魏晋古法传承,肉串肥瘦相间,炭火炙烤时刷油锁汁,在孜然与辣椒面的反复交替中,夜市的烟火气尽显边塞粗犷。

黄焖羊羔肉。图片来源:小红书@少糖不加冰

黄焖羊羔肉裹着浓稠酱汁的嫩肉滑入喉咙骨头都浸润着香味连汤汁都得拌三碗饭。

腌制腊肉。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通讯员张蕾 仲玲玲/摄

陇西腊肉肉质紧实,切片后脂如琥珀,夹入白馍即成“肉夹馍”的另一种诠释

土暖锅。图源:@屿风

土暖锅,不大的锅中大有乾坤。数十种食材层叠于锅内,加之高汤,慢慢煨之猪肉片、鸡肉块打底,手打丸子翻滚在中间,老豆腐粉条萝卜片吸饱汤汁一锅沸腾的丰盛,是陇东人的宴客之道。

从河西走廊的豪迈炙烤到陇东地区的热辣滚烫,甘肃的每一道菜都是地理与历史的切片。

当中国旅游日的钟声敲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预算豪赌《安多》,迪士尼急了 文 | 毒眸 美剧《安多》上线第二季,为这个备受好评的前传故事作结。 据统计,《安多》吸引120万美...
【合作区动态】游客暴涨132%... 十多年前,海面低温空气掠过脑背山脚下的蚝田和荒滩,留下簌簌风声,而如今这里已被主题乐园绚烂的霓虹灯光...
新疆9天8晚夏日畅玩全攻略,新... 新疆9天8晚夏日畅玩全攻略 夏天的新疆,就像是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草原的翠绿、湖泊的湛蓝、花海的斑...
循迹山河 对话古今:中国旅游日... 春夏之交、草木葱茏之际,第十五个“中国旅游日”如约而至。为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弘扬徐霞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