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 轴承生产工艺流程 ,以及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和过程 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今天给各位分享 轴承生产工艺流程 的知识,其中也会对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和过程 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制造公司生产的变速器中壳体零件有离合器壳、变速器壳和差速器壳。离合器壳、变速器壳是承重零件,一般采用压铸铝合金经专用模具压铸而成,外形不规则、较复杂,一般五金加工工艺流程是铣结合面→加工工艺孔和连接孔→粗镗轴
还应当到达化学成分恰当、外部组织平均、非金属搀杂物少、外部外表缺点契合规范以及外表脱碳层不超越规则浓度等请求。为了避免轴承零件和成品在加工、寄放和运用历程中被侵蚀生锈,请求轴承钢应具备良好的防锈性能。
一个普通滚珠轴承,主要由密封圈、内圈、外圈、钢球、保持架、防尘盖六个部件组成,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外圈加工流程 钢坯入库———酸洗———落料———毛管冷却———球化———酸洗———磷化———皂化———冷拔——
轴承钢做成轴承流程:锻造 车工 磨工 装配。轴承(Bearing)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
轴承的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内外圈加工、钢球或滚子加工、保持架(冲压或实体)加工——轴承装配——轴承成品 在轴承生产工艺流程中,最为关键的是以下几个环节:1、锻造环节 锻造环节是保证轴承使用可靠性和寿命的重
轴承钢原料——车削成内套、外套、珠粒毛坯——热处理——磨削成成品料(磨削工艺有内圆磨、外圆磨、无心磨)——组装成品。这是大概的工艺,我在轴承制造厂,和销售公司,都有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其中成品,由铸造车间
6、轴承装配 轴承装配是轴承生产过程中的最后工序,对轴承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轴承装配的主要目的是:(a)把经过多种工序加工的零件(外圈、内圈、滚子和保持架)装配成轴承产品。(b)按不同的技术要求,装配成各种精度、各种
轴承生产工艺流程
DAM:粗车断屑时所加工的长度 _VRT:粗车时从轮廓退回的行程(增量,无符号)割断刀指令格式及含义如下 D1指刀具左边对刀;D2指刀具右边对刀。D1和D2之间一般有3mm间距。VARI:加工类型。如表所示,应根据加工要求和加工
1,由于没有热处理和硬度的要求,所以毛坯选无缝钢管,∮260*760mm,2,夹一端,粗车另一端端面及外圆∮220,(留磨量),扩内孔至∮150,粗车轴承孔∮165*40,(留磨量).倒角.3,调头,夹另一端伸出长度小于250,车端面
毛坯图、工序卡内容1零件三维图,一张2.零件工程图,一张3.毛坯图,2张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份5.机械加工工序卡片:4张1、工件三维图2、工件工程图3.毛坯图毛坯三维图毛坯工程图4.机械加工过程卡片5、加工工序卡
传动轴磨削余量可取0.5mm,半精车余量可选用1.5mm。加工尺寸可由此而定,见该轴加工工艺卡的工序内容。车削用量的选择,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可根据加工情况由工人定;一般可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或《切削用量手册》中选取
由于该零件为单件小批量生产,走刀路线设计不必考虑最短进给路线或最短空行程路线,外轮廓表面车削走刀路线可沿零件轮廓顺序进行(见图5-32)。五、刀具选择 将所选定的刀具参数填入表5-11轴承套数控加工刀具卡片中,以便于
急求.......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 工艺分析 零件的加工工序卡 程序表
性能要求较高的毛坯在粗加工后、精加工前应安排调质处理,以提高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对于硬度和耐磨性要求不高的零件,调质也常作为最终热处理。三、零件的定位与其夹装在轴型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中,工件的装夹方法影响工件的
精细车高精度、细粗糙度表面的最终加工工序。适用于有色金属零件的外圆表面加工,但由于有色金属不宜磨削,所以可采用精细车代替磨削加工。但是,精细车要求机床精度高,刚性好,传动平稳,能微量进给,无爬行现象。车削中采用
同时还应考虑以下各点:(1)主轴深孔加工应安排在外圆粗车之后。这样可以有一个较精确的外圆来定位加工深孔,有利于保证深孔加工的壁厚均匀;而外圆粗加工时又能以深孔钻出前的中心孔为统一基准。(2)各次要表面如螺纹
(1)主轴深孔加工应安排在外圆粗车之后。这样可以有一个较精确的外圆来定位加工深孔,有利于保证深孔加工的壁厚均匀;而外圆粗加工时又能以深孔钻出前的中心孔为统一基准。(2)各次要表面如螺纹、键槽及螺孔的加工应安
主轴加工工艺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加工阶段,即粗加工阶段(包括铣端面、加工顶尖孔、粗车外圆等);半精加工阶段(半精车外圆,钻通孔,车锥面、锥孔,钻大头端面各孔,精车外圆等);精加工阶段(包括精铣键槽,粗、精磨外圆、锥面、锥孔等)
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1) 当中心通孔直径较小时,可直接在孔口倒出宽度不大于2mm的60度锥面来代替中心孔。若中心通孔直径较大,则可视具体情况采用其他方法。C6140型机床主轴属于一般要求的主轴,为了简化工艺装备,半精加
机床主轴加工工艺过程都有哪些要求?
1.牛头刨床工作台 2.底板 3.下V形块 4.销轴 5.上V形块 6.垫圈螺母 7.螺轴 8.销轴 图2 2 刀具的制作安装 卸下刨床上原刀杆,自制一根�0�122的刀杆(如图3所示),左端与刨床摆块固接,在
拟定传动轴的工艺过程时,在考虑主要表面加工的同时,还要考虑次要表面的加工。在半精加工¢13mm、¢16mm及¢11mm外圆时,应车到图样规定的尺寸,同时加工出各退刀槽、倒角;一个键槽应在半精车后以及磨削之前铣削加工出来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和过程步骤:首先锻件毛坯两端钻中心孔,粗车外圆几大档台阶;进行调质;半精车各档台阶,外圆和长度放余量,然后搭中心架车对总长;中心架上钻轴内通孔;搪两端锥孔,两端镶闷头,钻中心孔,为磨削做准备;精车
综上所述,所定的该传动轴加工工艺过程见表A-1。表A-1 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卡 9、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简图 为了表达清楚各工序的内容及要求,其传动轴加工工艺过程的工序简图见表A-2。表A-2 传动轴加工工序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和过程步骤:1、首先锻件毛坯两端钻中心孔,粗车外圆几大档台阶;2、进行调质;3、半精车各档台阶,外圆和长度放余量,然后搭中心架车对总长;4、中心架上钻轴内通孔;5、搪两端锥孔,两端镶闷头,钻
传动轴加工工艺过程
1.牛头刨床工作台 2.底板 3.下V形块 4.销轴 5.上V形块 6.垫圈螺母 7.螺轴 8.销轴 图2 2 刀具的制作安装 卸下刨床上原刀杆,自制一根�0�122的刀杆(如图3所示),左端与刨床摆块固接,在
2、磨削加工法:使用磨床将减速箱传动轴上的表面加工成所需的形状。3、热处理加工法:使用热处理设备,对减速箱传动轴进行热处理,以改善其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4、淬火处理加工法:使用淬火设备,将减速箱传动轴经过淬火处理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和过程步骤:首先锻件毛坯两端钻中心孔,粗车外圆几大档台阶;进行调质;半精车各档台阶,外圆和长度放余量,然后搭中心架车对总长;中心架上钻轴内通孔;搪两端锥孔,两端镶闷头,钻中心孔,为磨削做准备;精车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和过程步骤:1、首先锻件毛坯两端钻中心孔,粗车外圆几大档台阶;2、进行调质;3、半精车各档台阶,外圆和长度放余量,然后搭中心架车对总长;4、中心架上钻轴内通孔;5、搪两端锥孔,两端镶闷头,钻
轴的工艺路线如下:下料→车两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各外圆→调质→修研中心孔→半精车各外圆,车槽,倒角→划键槽加工线→铣键槽→修研中心孔→磨削→检验。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传动轴磨削余量可取0.5mm,半精车余量可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和过程
电机转轴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钢材、铝合金等,并进行切割、锻造、热处理等加工,使其达到所需尺寸和性能要求。加工:对材料进行切削、磨削、钻孔、铣削等机械加工操作,形成转轴的形状
主轴的典型加工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调质→半精加工→淬火→粗磨→精磨。 主轴毛坯通常采用45号钢锻打而成,锻打后的毛坯材质较硬,一般要进行正火处理。粗车各级外圆(均留余量6mm)2.1 工件的装夹
1、下料:根据直径尺寸选择棒料钢材。2、断料:将棒料锻造成第一轴段、第二轴段、第三轴段、第四轴段及第五轴段。3、预备热处理:在切削加工前安排对断料后的阶梯轴毛坯进行正火处理。4、保证端面尺寸:然后按照先面
轴的工艺路线如下:下料→车两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各外圆→调质→修研中心孔→半精车各外圆,车槽,倒角→划键槽加工线→铣键槽→修研中心孔→磨削→检验。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传动轴磨削余量可取0.5mm,半精车余量可
轴的加工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一、轴类零件是常见的零件之一。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
二、台阶轴的加工工艺较为典型,反映了轴类零件加工的大部分内容与基本规律。下面就以减速箱中的传动轴为例,介绍一般台阶轴的加工工艺。
1、零件图样分析
图A-1 传动轴
图A-1所示零件是减速器中的传动轴。它属于台阶轴类零件,由圆柱面、轴肩、螺纹、螺尾退刀槽、砂轮越程槽和键槽等组成。轴肩一般用来安装在轴上零件的轴向位置,各环槽的作用是使零件装配时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使加工中磨削外圆或车螺纹时退刀方便;键槽用于安装键,以传递转矩;螺纹用于安装各种锁紧螺母和调整螺母。
根据工作性能与条件,该传动轴图样(图A-1)规定了主要轴颈M,N,外圆P、Q以及轴肩G、H、I有较高的尺寸、位置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并有热处理要求。这些技术要求必须在加工中给予得到确保。因此,该传动轴的关键工序是轴颈M、N和外圆P、Q的加工。
2、确定毛坯
该传动轴材料为45钢,因其属于一般传动轴,故选45钢可满足其要求。
本例传动轴属于中、小传动轴,并且各外圆直径尺寸相差不大,故选择¢60mm的热轧圆钢作毛坯。
3、确定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传动轴大都是回转表面,主要采用车削与外圆磨削成形。由于该传动轴的主要表面M、N、P、Q的公差等级(IT6)较高,表面粗糙度Ra值(Ra=0.8um)较小,故车削后还需磨削。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参考表A-3)可为:
粗车→半精车→磨削。
4、定位基准
合理地选择定位基准,对于零件的尺寸和位置精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该传动轴的几个主要配合表面(Q、P、N、M)及轴肩面(H、G)对基准轴线A-B均有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要求,它又是实心轴,所以应选择两端中心孔为基准,采用双顶尖装夹方法,以保零件的技术要求。
粗基准采用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中心孔加工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车端面、钻中心孔。但必须注意,一般不能用毛坯外圆装夹两次钻两端中心孔,而应该以毛坯外圆作粗基准,先加工一个端面,钻中心孔,车出一端外圆;然后以已车过的外圆作基准,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有时在上工步已车外圆处搭中心架),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如此加工中心孔,才能保两中心孔同轴。
5、划分阶段
对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其粗、精加工应分开,以保零件的质量。
该传动轴加工划分为三个阶段:粗车(粗车外圆、钻中心孔等),半精车(半精车各处外圆、台阶和修研中心孔及次要表面等),粗、精磨(粗、精磨各处外圆)。各阶段划分大致以热处理为界。
6、热处理工序安排
轴的热处理要根据其材料和使用要求定。对于传动轴,正火、调质和表面淬火用得较多。该轴要求调质处理,并安排在粗车各外圆之后,半精车各外圆之前。
综合上述分析,传动轴的工艺路线如下:
下料→车两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各外圆→调质→修研中心孔→半精车各外圆,车槽,倒角→车螺纹→划键槽加工线→铣键槽→修研中心孔→磨削→检验。
7、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传动轴磨削余量可取0.5mm,半精车余量可选用1.5mm。加工尺寸可由此而定,见该轴加工工艺卡的工序内容。
车削用量的选择,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可根据加工情况由工人定;一般可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或《切削用量手册》中选取。
8、拟定工艺过程
定位精基准面中心孔应在粗加工之前加工,在调质之后和磨削之前各需安排一次修研中心孔的工序。调质之后修研中心孔为消除中心孔的热处理变形和氧化皮,磨削之前修研中心孔是为提高定位精基准面的精度和减小锥面的表面粗糙度值。
拟定传动轴的工艺过程时,在考虑主要表面加工的同时,还要考虑次要表面的加工。在半精加工¢52mm、¢44mm及M24mm外圆时,应车到图样规定的尺寸,同时加工出各退刀槽、倒角和螺纹;三个键槽应在半精车后以及磨削之前铣削加工出来,这样可保铣键槽时有较精确的定位基准,又可避免在精磨后铣键槽时破坏已精加工的外圆表面。
在拟定工艺过程时,应考虑检验工序的安排、检查项目及检验方法。
综上所述,所定的该传动轴加工工艺过程见表A-1。
表A-1 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卡
9、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简图
为了表达清楚各工序的内容及要求,其传动轴加工工艺过程的工序简图见表A-2。
表A-2 传动轴加工工序简图
扩展资料
一、轴类零件是五金配件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
二、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根据结构形状的不同,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曲轴等。
三、轴的长径比小于5的称为短轴,大于20的称为细长轴,大多数轴介于两者之间。
四、轴用轴承支承,与轴承配合的轴段称为轴颈。轴颈是轴的装配基准,它们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要求较高,其技术要求一般根据轴的主要功用和工作条件制定,通常有以下几项:
1、表面粗糙度
一般与传动件相配合的轴径表面粗糙度为Ra2.5~0.63μm,与轴承相配合的支承轴径的表面粗糙度为Ra0.63~0.16μm。
2、相互位置精度
轴类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主要是由轴在机械中的位置和功用决定的。通常应保证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同轴度要求,否则会影响传动件(齿轮等)的传动精度,并产生噪声。普通精度的轴,其配合轴段对支承轴颈的径向跳动一般为0.01~0.03mm,高精度轴(如主轴)通常为0.001~0.005mm。
3、几何形状精度
轴类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轴颈、外锥面、莫氏锥孔等的圆度、圆柱度等,一般应将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应在图纸上标注其允许偏差。
4、尺寸精度
起支承作用的轴颈为了确定轴的位置,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IT5~IT7)。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较低(IT6~IT9)。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轴类零件
一、轴类零件是常见的零件之一。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
二、台阶轴的加工工艺较为典型,反映了轴类零件加工的大部分内容与基本规律。下面就以减速箱中的传动轴为例,介绍一般台阶轴的加工工艺。
1、零件图样分析
图A-1 传动轴
图A-1所示零件是减速器中的传动轴。它属于台阶轴类零件,由圆柱面、轴肩、螺纹、螺尾退刀槽、砂轮越程槽和键槽等组成。轴肩一般用来安装在轴上零件的轴向位置,各环槽的作用是使零件装配时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使加工中磨削外圆或车螺纹时退刀方便;键槽用于安装键,以传递转矩;螺纹用于安装各种锁紧螺母和调整螺母。
根据工作性能与条件,该传动轴图样(图A-1)规定了主要轴颈M,N,外圆P、Q以及轴肩G、H、I有较高的尺寸、位置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并有热处理要求。这些技术要求必须在加工中给予得到确保。因此,该传动轴的关键工序是轴颈M、N和外圆P、Q的加工。
2、确定毛坯
该传动轴材料为45钢,因其属于一般传动轴,故选45钢可满足其要求。
本例传动轴属于中、小传动轴,并且各外圆直径尺寸相差不大,故选择¢60mm的热轧圆钢作毛坯。
3、确定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传动轴大都是回转表面,主要采用车削与外圆磨削成形。由于该传动轴的主要表面M、N、P、Q的公差等级(IT6)较高,表面粗糙度Ra值(Ra=0.8 um)较小,故车削后还需磨削。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参考表A-3)可为:
粗车→半精车→磨削。
4、定位基准
合理地选择定位基准,对于零件的尺寸和位置精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该传动轴的几个主要配合表面(Q、P、N、M)及轴肩面(H、G)对基准轴线A-B均有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要求,它又是实心轴,所以应选择两端中心孔为基准,采用双顶尖装夹方法,以保零件的技术要求。
粗基准采用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中心孔加工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车端面、钻中心孔。但必须注意,一般不能用毛坯外圆装夹两次钻两端中心孔,而应该以毛坯外圆作粗基准,先加工一个端面,钻中心孔,车出一端外圆;然后以已车过的外圆作基准,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有时在上工步已车外圆处搭中心架),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如此加工中心孔,才能保两中心孔同轴。
5、划分阶段
对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其粗、精加工应分开,以保零件的质量。
该传动轴加工划分为三个阶段:粗车(粗车外圆、钻中心孔等),半精车(半精车各处外圆、台阶和修研中心孔及次要表面等),粗、精磨(粗、精磨各处外圆)。各阶段划分大致以热处理为界。
6、热处理工序安排
轴的热处理要根据其材料和使用要求定。对于传动轴,正火、调质和表面淬火用得较多。该轴要求调质处理,并安排在粗车各外圆之后,半精车各外圆之前。
综合上述分析,传动轴的工艺路线如下:
下料→车两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各外圆→调质→修研中心孔→半精车各外圆,车槽,倒角→车螺纹→划键槽加工线→铣键槽→修研中心孔→磨削→检验。
7、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传动轴磨削余量可取0.5mm,半精车余量可选用1.5mm。加工尺寸可由此而定,见该轴加工工艺卡的工序内容。
车削用量的选择,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可根据加工情况由工人定;一般可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或《切削用量手册》中选取。
8、拟定工艺过程
定位精基准面中心孔应在粗加工之前加工,在调质之后和磨削之前各需安排一次修研中心孔的工序。调质之后修研中心孔为消除中心孔的热处理变形和氧化皮,磨削之前修研中心孔是为提高定位精基准面的精度和减小锥面的表面粗糙度值。
拟定传动轴的工艺过程时,在考虑主要表面加工的同时,还要考虑次要表面的加工。在半精加工¢52mm、¢44mm及M24mm外圆时,应车到图样规定的尺寸,同时加工出各退刀槽、倒角和螺纹;三个键槽应在半精车后以及磨削之前铣削加工出来,这样可保铣键槽时有较精确的定位基准,又可避免在精磨后铣键槽时破坏已精加工的外圆表面。
在拟定工艺过程时,应考虑检验工序的安排、检查项目及检验方法。
综上所述,所定的该传动轴加工工艺过程见表A-1。
表A-1 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卡
9、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简图
为了表达清楚各工序的内容及要求,其传动轴加工工艺过程的工序简图见表A-2。
表A-2 传动轴加工工序简图
扩展资料
一、轴类零件是五金配件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
二、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根据结构形状的不同,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曲轴等。
三、轴的长径比小于5的称为短轴,大于20的称为细长轴,大多数轴介于两者之间。
四、轴用轴承支承,与轴承配合的轴段称为轴颈。轴颈是轴的装配基准,它们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要求较高,其技术要求一般根据轴的主要功用和工作条件制定,通常有以下几项:
1、表面粗糙度
一般与传动件相配合的轴径表面粗糙度为Ra2.5~0.63μm,与轴承相配合的支承轴径的表面粗糙度为Ra0.63~0.16μm。
2、相互位置精度
轴类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主要是由轴在机械中的位置和功用决定的。通常应保证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同轴度要求,否则会影响传动件(齿轮等)的传动精度,并产生噪声。普通精度的轴,其配合轴段对支承轴颈的径向跳动一般为0.01~0.03mm,高精度轴(如主轴)通常为0.001~0.005mm。
3、几何形状精度
轴类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轴颈、外锥面、莫氏锥孔等的圆度、圆柱度等,一般应将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应在图纸上标注其允许偏差。
4、尺寸精度
起支承作用的轴颈为了确定轴的位置,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IT5~IT7)。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较低(IT6~IT9)。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轴类零件
我帮你设计工艺
一、轴类零件是常见的零件之一。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
二、台阶轴的加工工艺较为典型,反映了轴类零件加工的大部分内容与基本规律。下面就以减速箱中的传动轴为例,介绍一般台阶轴的加工工艺。
1、零件图样分析
图A-1 传动轴
图A-1所示零件是减速器中的传动轴。它属于台阶轴类零件,由圆柱面、轴肩、螺纹、螺尾退刀槽、砂轮越程槽和键槽等组成。轴肩一般用来安装在轴上零件的轴向位置,各环槽的作用是使零件装配时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使加工中磨削外圆或车螺纹时退刀方便;键槽用于安装键,以传递转矩;螺纹用于安装各种锁紧螺母和调整螺母。
根据工作性能与条件,该传动轴图样(图A-1)规定了主要轴颈M,N,外圆P、Q以及轴肩G、H、I有较高的尺寸、位置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并有热处理要求。这些技术要求必须在加工中给予得到确保。因此,该传动轴的关键工序是轴颈M、N和外圆P、Q的加工。
2、确定毛坯
该传动轴材料为45钢,因其属于一般传动轴,故选45钢可满足其要求。
本例传动轴属于中、小传动轴,并且各外圆直径尺寸相差不大,故选择¢60mm的热轧圆钢作毛坯。
3、确定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传动轴大都是回转表面,主要采用车削与外圆磨削成形。由于该传动轴的主要表面M、N、P、Q的公差等级(IT6)较高,表面粗糙度Ra值(Ra=0.8 um)较小,故车削后还需磨削。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参考表A-3)可为:
粗车→半精车→磨削。
4、定位基准
合理地选择定位基准,对于零件的尺寸和位置精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该传动轴的几个主要配合表面(Q、P、N、M)及轴肩面(H、G)对基准轴线A-B均有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要求,它又是实心轴,所以应选择两端中心孔为基准,采用双顶尖装夹方法,以保零件的技术要求。
粗基准采用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中心孔加工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车端面、钻中心孔。但必须注意,一般不能用毛坯外圆装夹两次钻两端中心孔,而应该以毛坯外圆作粗基准,先加工一个端面,钻中心孔,车出一端外圆;然后以已车过的外圆作基准,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有时在上工步已车外圆处搭中心架),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如此加工中心孔,才能保两中心孔同轴。
5、划分阶段
对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其粗、精加工应分开,以保零件的质量。
该传动轴加工划分为三个阶段:粗车(粗车外圆、钻中心孔等),半精车(半精车各处外圆、台阶和修研中心孔及次要表面等),粗、精磨(粗、精磨各处外圆)。各阶段划分大致以热处理为界。
6、热处理工序安排
轴的热处理要根据其材料和使用要求定。对于传动轴,正火、调质和表面淬火用得较多。该轴要求调质处理,并安排在粗车各外圆之后,半精车各外圆之前。
综合上述分析,传动轴的工艺路线如下:
下料→车两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各外圆→调质→修研中心孔→半精车各外圆,车槽,倒角→车螺纹→划键槽加工线→铣键槽→修研中心孔→磨削→检验。
7、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传动轴磨削余量可取0.5mm,半精车余量可选用1.5mm。加工尺寸可由此而定,见该轴加工工艺卡的工序内容。
车削用量的选择,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可根据加工情况由工人定;一般可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或《切削用量手册》中选取。
8、拟定工艺过程
定位精基准面中心孔应在粗加工之前加工,在调质之后和磨削之前各需安排一次修研中心孔的工序。调质之后修研中心孔为消除中心孔的热处理变形和氧化皮,磨削之前修研中心孔是为提高定位精基准面的精度和减小锥面的表面粗糙度值。
拟定传动轴的工艺过程时,在考虑主要表面加工的同时,还要考虑次要表面的加工。在半精加工¢52mm、¢44mm及M24mm外圆时,应车到图样规定的尺寸,同时加工出各退刀槽、倒角和螺纹;三个键槽应在半精车后以及磨削之前铣削加工出来,这样可保铣键槽时有较精确的定位基准,又可避免在精磨后铣键槽时破坏已精加工的外圆表面。
在拟定工艺过程时,应考虑检验工序的安排、检查项目及检验方法。
综上所述,所定的该传动轴加工工艺过程见表A-1。
表A-1 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卡
9、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简图
为了表达清楚各工序的内容及要求,其传动轴加工工艺过程的工序简图见表A-2。
表A-2 传动轴加工工序简图
扩展资料
一、轴类零件是五金配件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
二、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根据结构形状的不同,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曲轴等。
三、轴的长径比小于5的称为短轴,大于20的称为细长轴,大多数轴介于两者之间。
四、轴用轴承支承,与轴承配合的轴段称为轴颈。轴颈是轴的装配基准,它们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要求较高,其技术要求一般根据轴的主要功用和工作条件制定,通常有以下几项:
1、表面粗糙度
一般与传动件相配合的轴径表面粗糙度为Ra2.5~0.63μm,与轴承相配合的支承轴径的表面粗糙度为Ra0.63~0.16μm。
2、相互位置精度
轴类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主要是由轴在机械中的位置和功用决定的。通常应保证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同轴度要求,否则会影响传动件(齿轮等)的传动精度,并产生噪声。普通精度的轴,其配合轴段对支承轴颈的径向跳动一般为0.01~0.03mm,高精度轴(如主轴)通常为0.001~0.005mm。
3、几何形状精度
轴类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轴颈、外锥面、莫氏锥孔等的圆度、圆柱度等,一般应将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应在图纸上标注其允许偏差。
4、尺寸精度
起支承作用的轴颈为了确定轴的位置,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IT5~IT7)。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较低(IT6~IT9)。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轴类零件
由于车床主轴含有台阶,内孔,能够充分的反映出轴类零件的特点,所以现使用主轴来进行举例.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和过程步骤:
首先锻件毛坯两端钻中心孔,粗车外圆几大档台阶;
进行调质;
半精车各档台阶,外圆和长度放余量,然后搭中心架车对总长;
中心架上钻轴内通孔;
搪两端锥孔,两端镶闷头,钻中心孔,为磨削做准备;
精车各档外圆及台阶平面,放磨削余量,并且车外圆上各槽,倒角;
磨削各档外圆及台阶平面到尺寸;
装配后在本车床上加工各螺纹.
包括以下步骤:锻造、正火、粗车、精车、钻深孔、滚齿、钻油孔,再进行脱脂前处理、脱脂、热水清洗、冷水清洗、活化处理、超声波漂洗、化学剂清洗和烘干一系列的清洗工作;
传动轴是一个高转速、少支承的旋转体,因此它的动平衡是至关重要的。一般传动轴在出厂前都要进行动平衡试验,并在平衡机上进行了调整。泊头万盛联轴器望采纳,谢谢
一、轴类零件是常见的零件之一。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
二、台阶轴的加工工艺较为典型,反映了轴类零件加工的大部分内容与基本规律。下面就以减速箱中的传动轴为例,介绍一般台阶轴的加工工艺。
1、零件图样分析
图A-1 传动轴
图A-1所示零件是减速器中的传动轴。它属于台阶轴类零件,由圆柱面、轴肩、螺纹、螺尾退刀槽、砂轮越程槽和键槽等组成。轴肩一般用来安装在轴上零件的轴向位置,各环槽的作用是使零件装配时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使加工中磨削外圆或车螺纹时退刀方便;键槽用于安装键,以传递转矩;螺纹用于安装各种锁紧螺母和调整螺母。
根据工作性能与条件,该传动轴图样(图A-1)规定了主要轴颈M,N,外圆P、Q以及轴肩G、H、I有较高的尺寸、位置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并有热处理要求。这些技术要求必须在加工中给予得到确保。因此,该传动轴的关键工序是轴颈M、N和外圆P、Q的加工。
2、确定毛坯
该传动轴材料为45钢,因其属于一般传动轴,故选45钢可满足其要求。
本例传动轴属于中、小传动轴,并且各外圆直径尺寸相差不大,故选择¢60mm的热轧圆钢作毛坯。
3、确定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传动轴大都是回转表面,主要采用车削与外圆磨削成形。由于该传动轴的主要表面M、N、P、Q的公差等级(IT6)较高,表面粗糙度Ra值(Ra=0.8 um)较小,故车削后还需磨削。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参考表A-3)可为:
粗车→半精车→磨削。
4、定位基准
合理地选择定位基准,对于零件的尺寸和位置精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该传动轴的几个主要配合表面(Q、P、N、M)及轴肩面(H、G)对基准轴线A-B均有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要求,它又是实心轴,所以应选择两端中心孔为基准,采用双顶尖装夹方法,以保零件的技术要求。
粗基准采用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中心孔加工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热轧圆钢的毛坯外圆,车端面、钻中心孔。但必须注意,一般不能用毛坯外圆装夹两次钻两端中心孔,而应该以毛坯外圆作粗基准,先加工一个端面,钻中心孔,车出一端外圆;然后以已车过的外圆作基准,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有时在上工步已车外圆处搭中心架),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如此加工中心孔,才能保两中心孔同轴。
5、划分阶段
对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其粗、精加工应分开,以保零件的质量。
该传动轴加工划分为三个阶段:粗车(粗车外圆、钻中心孔等),半精车(半精车各处外圆、台阶和修研中心孔及次要表面等),粗、精磨(粗、精磨各处外圆)。各阶段划分大致以热处理为界。
6、热处理工序安排
轴的热处理要根据其材料和使用要求定。对于传动轴,正火、调质和表面淬火用得较多。该轴要求调质处理,并安排在粗车各外圆之后,半精车各外圆之前。
综合上述分析,传动轴的工艺路线如下:
下料→车两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各外圆→调质→修研中心孔→半精车各外圆,车槽,倒角→车螺纹→划键槽加工线→铣键槽→修研中心孔→磨削→检验。
7、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传动轴磨削余量可取0.5mm,半精车余量可选用1.5mm。加工尺寸可由此而定,见该轴加工工艺卡的工序内容。
车削用量的选择,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可根据加工情况由工人定;一般可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或《切削用量手册》中选取。
8、拟定工艺过程
定位精基准面中心孔应在粗加工之前加工,在调质之后和磨削之前各需安排一次修研中心孔的工序。调质之后修研中心孔为消除中心孔的热处理变形和氧化皮,磨削之前修研中心孔是为提高定位精基准面的精度和减小锥面的表面粗糙度值。
拟定传动轴的工艺过程时,在考虑主要表面加工的同时,还要考虑次要表面的加工。在半精加工¢52mm、¢44mm及M24mm外圆时,应车到图样规定的尺寸,同时加工出各退刀槽、倒角和螺纹;三个键槽应在半精车后以及磨削之前铣削加工出来,这样可保铣键槽时有较精确的定位基准,又可避免在精磨后铣键槽时破坏已精加工的外圆表面。
在拟定工艺过程时,应考虑检验工序的安排、检查项目及检验方法。
综上所述,所定的该传动轴加工工艺过程见表A-1。
表A-1 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卡
9、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简图
为了表达清楚各工序的内容及要求,其传动轴加工工艺过程的工序简图见表A-2。
表A-2 传动轴加工工序简图
扩展资料
一、轴类零件是五金配件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
二、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根据结构形状的不同,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曲轴等。
三、轴的长径比小于5的称为短轴,大于20的称为细长轴,大多数轴介于两者之间。
四、轴用轴承支承,与轴承配合的轴段称为轴颈。轴颈是轴的装配基准,它们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要求较高,其技术要求一般根据轴的主要功用和工作条件制定,通常有以下几项:
1、表面粗糙度
一般与传动件相配合的轴径表面粗糙度为Ra2.5~0.63μm,与轴承相配合的支承轴径的表面粗糙度为Ra0.63~0.16μm。
2、相互位置精度
轴类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主要是由轴在机械中的位置和功用决定的。通常应保证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同轴度要求,否则会影响传动件(齿轮等)的传动精度,并产生噪声。普通精度的轴,其配合轴段对支承轴颈的径向跳动一般为0.01~0.03mm,高精度轴(如主轴)通常为0.001~0.005mm。
3、几何形状精度
轴类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轴颈、外锥面、莫氏锥孔等的圆度、圆柱度等,一般应将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应在图纸上标注其允许偏差。
4、尺寸精度
起支承作用的轴颈为了确定轴的位置,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IT5~IT7)。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较低(IT6~IT9)。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轴类零件
机床主轴是一种典型的轴类零件,它是机床的关键零件之一,它把回旋运动和转矩通过主轴端部的家具传递给工件或刀具。因此在工作中主轴要承受转矩和弯矩,而且还要求有很高的回转精度。因此,主轴的制造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台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 选择各种高品质机床主轴认准钛浩,专业品质保障,因为专业,所以卓越!主轴零件图上规定了一系列技术要求,如尺寸精度、形状位置公差、表面粗糙、接触精度和热处理要求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主轴具有高的回转精度和刚度、良好的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
制定机床主轴加工工艺过程的要求如下:
一、加工阶段的划分
主轴加工通常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各阶段的划分大致以热处理为界。划分阶段和合理安排工序是为了保证加工质量,达到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花费最少的生产成本。
一般精度的主轴,精磨可作为最终工序。对于精密机床的主轴,还应有光整加工阶段,以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有时也是为了达到更高的尺寸精度和配合要求。
二、定位肌醇的选择
轴类零件一般能以本身中心孔作为统一基准,但带中心通孔的主轴则不能做到这一点,因而必须交替使用中心孔和外圆表面作为定位基准。例如外圆粗加工时可以中心孔为定位基准,但中心孔随着深孔加工而消失,因此必须重新建立外圆加工的基面。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1) 当中心通孔直径较小时,可直接在孔口倒出宽度不大于2mm的60度锥面来代替中心孔。若中心通孔直径较大,则可视具体情况采用其他方法。C6140型机床主轴属于一般要求的主轴,为了简化工艺装备,半精加工外圆和车螺纹工序就可采用小端孔口锥面和大端外圆作为定位基准,同事采取一定的工序措施来保证定位精度。例如热处理后的工序 半精车小端面、内孔及倒角,就是为了纠正主轴调质后发生的变形,使工序的小端孔口锥面与尾座顶尖接触良好。又如热处理后的工序精车小端莫氏锥孔、端面及倒角,是为了保证工序车螺纹时的定位精度。同时,工艺上还规定工件装夹后应找正100mm、80mm外圆的径向圆跳动小于0.03mm,如果超差,则需重新修整小端孔口锥面。
(2) 采用锥形堵塞或锥套心轴。是一种锥堵的形式,其锥度与工件端部定位孔的锥度相同。当工件孔为圆柱通孔时,锥堵锥度为1:500。当工件孔的锥度较大时,可采用锥套心轴。使用锥堵火锥套心轴时,在加工中途一般不能更换或拆卸,要到精磨完各档外圆,不需使用中心孔时才能拆卸,否则,会造成工件各加工表面对锥堵中心孔的同轴度误差而影响各工序已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采用锥堵或锥套心轴可使主轴各外圆和轴肩的加工具有统一基准,减少了定位误差。但它的缺点是要配备许多锥堵或锥套心轴,而且会引起主轴变形。
(3) 精加工主轴外圆时也可用外圆本身来定位,即装夹工件时以支承轴颈表面本身找正。
此时可采用可拆卸式锥套心轴,心轴与工件锥孔间有很小的间隙,用螺母和垫圈将心轴压紧在主轴两端面上以后,将心轴连同主轴一起装夹到机床前后顶尖上,然后找正工件支承轴颈以实现外圆本身定位。此时只需备几套心轴,从而简化了工艺装备及其管理工作。主轴大端锥孔精磨时也可以主轴颈外圆为定位基准。主轴颈是主轴的装配基准,也是测量基准,这样,三种基准重和,就不会产生基准不符误差,从而可靠地保证了大端锥孔相对主轴颈的同轴度要求。
三、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热处理工序是主轴加工的重要工序,它包括:
(1)毛坯热处理。主轴锻造后要进行正火或退火处理,以消除锻造内应力,改善金相组织、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2)预备热处理。通常采用调质火正火处理,安排在粗加工之后进行,以得到均匀细密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使主轴既获得一定的硬度和强度,又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同时也可以消除粗加工应力。精密主轴经调质处理后,需要切割式样作金相组织检查。
(3)最终热处理。一般安排在粗磨前进行,目的是提高主轴表面硬度,并在保持心部韧性的同时,使主轴颈或工作 表面获得高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以保证主轴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最终热处理的方法有局部加热淬火后回火、渗碳渗火和渗氮等,具体应视主轴材料而定。渗碳淬火后还需要进行低温回火处理,对不需要渗碳的不玩可以镀铜保护或预放加工余量后再去碳层。
(4)定性处理 对于精度要求很高的主轴,在淬火、回火后或粗磨工序后,还需要定性处理。定性处理的方法有低温人工时效和冰冷处理等,目的是消除淬火应力或加工应力,促使参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稳定金相组织,从而提高主轴的尺寸稳定性,使之长期保持精度。普通精度的CA6140不需要进行定性处理。
四、加工顺序的安排 安排的加工顺序应能使各工序和整个工艺过程最经济合理按照粗精分开、先粗后精的原则,各表面的加工应按由粗到精的顺序按加工阶段进行安排,逐步提高各表面的精度和减小其表面粗糙度值。同时还应考虑以下各点:
(1)主轴深孔加工应安排在外圆粗车之后。这样可以有一个较精确的外圆来定位加工深孔,有利于保证深孔加工的壁厚均匀;而外圆粗加工时又能以深孔钻出前的中心孔为统一基准。
(2)各次要表面如螺纹、键槽及螺孔的加工应安排在热处理后、粗磨前或粗磨后。这样可以较好地保证其相互位置精度,又不致碰伤重要的精加工表面。
(3)外圆精磨加工应安排在内锥孔精磨之前。这是因为以外圆定位来精磨内锥孔更容易保证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4)各工序定位基准面的加工应安排在该工序之前。这样可以保证各工序的定位精度,使各工序的加工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5)对于精密主轴更要严格按照粗精分开、先粗后精的原则,而且,各阶段的工序还要细分。
主轴部件的运动精度和结构刚度是决定加工质量和切削效率的因素。衡量主轴部件性能的指标主要是旋转精度、刚度和速度适应性。①旋转精度:主轴旋转时在影响加工精度的方向上出现的径向和轴向跳动(见形位公差),主要决定于主轴和轴承的制造和装配质量。②动、静刚度:主要决定于主轴的弯曲刚度、轴承的刚度和阻尼。③速度适应性:允许的最高转速和转速范围,主要决定于轴承的结构和润滑,以及散热条件。机床主轴的加工都有哪些要求:一、主轴材料的刚度要求材料的刚度可通过弹性模量E值反应。钢的E值较大,所以,主轴材料首选钢材。值得注意的是,钢的弹性模量E的数值和钢的种类及热处理方式无关,即无论是普通钢或合金钢,其E值基本相同。因此,应首先选择中碳钢(如45钢)。只是在载荷特别大和有较大冲击时,或者精密机床主轴,才考虑选用合金钢。热处理对于改善主轴的力学性能、增加局部硬度或去除应力、减少变形等有重大作用。二、主轴滑动支撑表面的耐磨性要求当主轴采用滚动轴承时,轴颈可不淬硬,但为了提高接触刚度,防止装拆轴承时敲碰损伤轴颈的配合表面,多数主轴轴颈仍进行调质或局部淬火处理。当采用滑动轴承时,为减少磨损,轴颈必须有很高的硬度。三、对滚动轴承的要求1、转速与温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床主轴转速越来越高,变速范围越来越大,因此,对轴承高速运转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床主轴轴承温升是限制轴承转速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正确选择轴承类型、公差等级、配置方式、游隙(预载荷)大小、润滑剂及润滑方式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滚动轴承的高速性能。2、寿命及承载能力:对一般机床来说,主轴组件的寿命主要是指其保持主轴精度的使用期限,因此,要求轴承的精度保持性能满足主轴组件寿命的要求。对于重型机床或强力切削机床,应首先考虑轴承的承载能力。3、刚度和抗振性:为保证机床的加工质量,必须使主轴系统有足够的刚性,否则会产生较大的复映误差甚至颤振。抗振性是指抵抗受迫振动和自激震动的能力。主轴组件的抗振性取决于主轴和轴承的刚度和阻尼。采用预紧滚动轴承可有效地提高主轴系统的刚度。4、噪声:在高速磨床中,磨头轴承的噪声是整机噪声中的主要成分,应选用低噪声滚动轴承。
先加工右边 然后在加工左边 用端刀 车槽刀就可以了
博萨 贴吧 看看题目。。呵呵。。
现在免费是求不来的
关于 轴承生产工艺流程 和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和过程 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轴承生产工艺流程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和过程 、 轴承生产工艺流程 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