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年4月,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77个成员。今年正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的第30个年头,也是“半甲子”的重要节点。
短短30年的发展历程,大潮激荡、风卷云涌,有太多“物”值得铭记。这三十年,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诞生了许多物件、应用或平台。上述物件或应用等价值不只在商业,它更是一种情怀,凝聚着人们生活与情感的长久记忆。
为此,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推出了《互联网30年30物》专题。希望通过讲述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物件、应用或平台的故事,勾勒中国互联网三十年的演进历程,透视其未来将走向何方。
30年前的一根网线,让中国连通世界。如今,互联网半甲子,中国继“网”开来,方兴未AI。
“滴滴滴……”的QQ上线、通知音效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即时通讯作为互联网的重要应用之一,见证了中国互联网30年发展的辉煌历程。
它从最初的文字交流,发展到如今的语音、视频通话,甚至是虚拟现实社交,已经渗透到生活的社交、娱乐、商务等方方面面,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发展过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也促进了互联网行业的繁荣和创新。
1998年前后,网易、搜狐、新浪、腾讯等四大门户相继成立,但彼时家中拥有电脑的用户尚属少数,拨号上网方式也影响着网络带宽,因此,大家上网最多是聊天、刷论坛和获取图文内容,这给了即时通讯软件萌芽的空间。
1997年,以色列人发明的ICQ传入中国,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这款软件以其简洁的界面和便捷的交流方式赢得了用户的追捧。
随后,国内出现了第一款自主开发的即时通讯软件——PICQ。这款软件由丁磊创办的网易公司开发,主要以文字交流为主,功能简单但深受用户喜爱。此后,丁磊与别人合作开发了第一个免费的中文电子邮件服务“网易”。依托邮箱还有门户网站,通过向中国电信销售服务赚钱,丁磊成为第一个盈利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
受丁磊创业成功的鼓舞,马化腾和几个伙伴一起在1998年成立了腾讯。1999年2月,受到ICQ的启发,开发出了OICQ,而以IC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社交软件在那个时代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推出9个月后,OICQ达到了100万用户,并将OICQ改名为QQ,从此“滴滴滴……”的上线、通知音效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此时,另一位腾讯的灵魂人物张小龙则一边“佛系”地上班,一边用上班赚的钱养活着坚持免费和无广告运营的Foxmail。Foxmail是张小龙利用业余时间写出的免费共享邮件客户端软件,且很长一段时间由张小龙个人运营和升级。
2000年至2005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中国互联网行业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许多网站倒闭,投资者对互联网行业的信心大减、估值暴跌。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国内即时通讯软件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在这段时间里,国内的即时通讯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腾讯推出的QQ凭借其可爱的企鹅形象和丰富的功能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除了文字交流外,QQ还支持语音聊天、文件传输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流体验。同时,QQ还积极拓展社交功能,如QQ空间、QQ游戏等。
2003年,在全球拥有3亿用户的MSNMessenger杀入中国市场。这款软件以其简洁的界面和国际化的特点吸引了部分高端用户。然而,随着QQ等本土即时通讯软件的崛起,MSN Messenger逐渐失去了市场份额。
除面临国外对手,马化腾的昔日好友丁磊,在2002年底也默默上架了一款社交软件产品叫网易泡泡。另一款由初创企业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朗玛UC”,由于全部功能免费、打通通讯娱乐平台、附加校友录场景聊天等功能,一时间风头无两,到2004年UC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30万人,仅次于QQ。
随后,腾讯迅速展开资本运作,并在2004年成功登陆香港交易所(全称: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而朗玛UC则由于资金等问题,在同年被新浪收购,更名为新浪UC。此后,由于即时通讯软件的马太效应,使用新浪UC的人逐渐减少,最终淡出市场。
200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卖掉ChinaRen的陈一舟在这一年创办了千橡互动。2006年,千橡互动收购了被称为“中国版Facebook”的校内网,并将其改名为人人网,并在2011年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展现了陈一舟在即时通讯领域的野心。
2005年至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崛起,即时通讯软件迎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迅速扩大,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QQ凭借用户基础和丰富功能吸引了大量用户。据统计,截至2010年,QQ的活跃用户数已超过3亿。同时,新兴的即时通讯软件如飞信、阿里旺旺等也开始崭露头角,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飞信诞生在2007年,几乎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中国移动刚推出飞信服务时,被认为是打通PC(个人电脑)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创新,还曾跻身国内即时通讯软件市场的前三名。有数据统计,鼎盛时期2010年至2011年,飞信注册用户接近5亿,活跃用户数也有9000万。阿里旺旺则主要面向电商领域,为淘宝、天猫等平台的商家和用户提供便捷的沟通工具。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也逐渐兴起。2011年,腾讯推出了微信。这款软件凭借其移动性和功能性迅速占领市场,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信不仅整合了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交流方式,还加入了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社交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全面的在线体验。
2011年至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中国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时期,即时通讯软件不断创新变革,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2011年,当时雷军的米聊还寄希望于腾讯没有意识到移动社交软件重要性,谁曾想到,由于“老东家”被收购而进入腾讯的张小龙,在优化QQ邮箱产品多年后,如神兵天降推出了微信。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腾讯就找到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出路,快速解决了移动端即时通讯“战争”。
微信的出现无疑是即时通讯软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除了基本的聊天功能外,微信还推出了“摇一摇”“附近的人”等社交功能,增加了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同时,微信还积极拓展支付、购物、视频、搜索等领域的应用。微信小程序、小游戏则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开发平台。
此外,其他即时通讯软件也在不断创新变革。例如,陌陌等社交软件通过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等功能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子弹短信等新型通信软件则通过简洁高效的特点获得了部分用户的青睐。
在中国接入世界互联网30年的历程中,即时通讯软件不仅见证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更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首先即时通讯软件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以微信为例,它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保持联系,跨越地域限制进行实时交流。其次即时通讯软件推动了社交媒体的发展,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它通过短文字、图片等形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快速分享生活和观点的平台。此外,即时通讯软件还促进了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以微信小程序为例,它为商家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开发平台,使得商家可以快速上线自己的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尽管即时通讯软件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保障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随着5G、AI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即时通讯软件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
本次活动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新京报记者 白金蕾 编辑陈莉校对刘军
想要发表评论,阅读更多精彩内容,快来下载新京报客户端吧
原标题:“偏远地区不包邮”?配送费已清零!
“偏远地区不包邮”,似乎是人们心照不宣的“常识”。但今年,这个“常识”被改写了。
“网购体验无差别”
偏远地区也能包邮
三个月前,在西藏拉萨工作的耿冰网购行李箱时,配送费要30元。不久前,他尝试“再次拼单”,发现同款商品竟然包邮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电商平台对偏远地区物流补贴的持续倾斜。9月9日,拼多多宣布对偏远地区的中转集运订单减免二段运费,商家向新疆、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六地供应商品产生的物流中转费,全部由平台承担。
假期时,耿冰喜欢和朋友一起在周边骑行、露营或是自驾去领略高原的大好风光。今年7月,他在电商平台购买了一件价值600多元的车顶行李箱,旅途中,这个车顶行李箱派上了大用场。看到减免邮费的相关新政后,耿冰想起来这个车顶行李箱的600多元里,包含了30元的配送费。他点开这笔订单后发现,配送费已经被免除了,价格比之前实惠了。
“没想到平台承担二段运费后,商家又兜底了一段运费,直接实现了包邮。”耿冰说:“很高兴在西藏也能享受和东部、中部地区无差别的网购体验了。”
物流中转费减免了
商品和资金都来了
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减免,惠及的不仅是网购消费者,还有返乡创业的新农人。甘肃天水,因盛产“花牛苹果”而闻名。当地水果商家翟凯就是电商平台新政出台后首批获益的商家。因新疆等地物流费用高、配送时间长,翟凯一度关闭了当地消费者的下单权限。“百亿减免”计划宣布兜底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后,他算了一笔账:原来,3公斤的花牛苹果用普通快递发到乌鲁木齐要36、37元,现在发到中转仓只要5元,与东部、中部地区不相上下。“我第一时间放开了偏远地区消费者的购买权限,只要有订单,都会按时发货。”翟凯透露,如今来自新疆等地的订单越来越多,一天达到几百单,“即将到来的‘双11’或将迎来一波强劲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魏际刚认为,随着中转费减免等系列措施利好加速释放,更多商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商家的物流费用节省,将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西部市场的开发之中。
中东部商品卖向大西北
开辟助农增收新蓝海
将中东部的消费品通过电商平台卖向大西北,这是一条全新的致富路。目前,部分电商平台将发往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的快递中转集运仓设在西安,西安、成都成为平台西行战略的前线据点。10月下旬,苹果、柑、桔、橙等国民水果成为市场主力,电商平台“农云行动”走进西安、成都,向当地果蔬、肉禽、水产等品类的商家详细剖析平台推出的各项新政及经营策略,重点围绕“百亿减免”计划以及“新质商家扶持计划”,解答商家疑惑、疏通经营难点。经营农产品电商生意的罗鹏是土生土长的四川内江人。2016年,电商平台快速崛起,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罗鹏瞄准时机,与两名初中同学一起返乡创业,在线上经营鲜果生意。短短三年时间,罗鹏的店铺就做到了平台垂直类目头部。业务做大以后,罗鹏还与当地政府共建4个就业帮扶车间,3个仓库,带动了周边200多人就业。
即将到来的“双11”是罗鹏第一次向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供货。“平台有哪些扶持资源?如何优化履约体验?”,这是罗鹏最关心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减免+扶持’的方式,推动更多优质商品直连偏远地区,助力西部消费振兴与生活改善。”“农云行动”特派员表示。邮费减免新政发布后,“我们每天都能收到几百元退款,已持续一个多月了,累积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数字。”罗鹏说。
西部地区物流成绩亮眼
“西邮记”有了新篇章
10月中旬,各主要电商平台就已宣布“双11”活动正式开启,随之而来的是物流旺季。今年快递业务旺季自10月21日开始,预计2025年春节前结束。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0月21日至23日,全国邮政快递业揽收快递包裹约为19.2亿件,同比增长48.7%。其中,10月22日揽收快递包裹7.29亿件,同比增长74.0%,刷新单日业务量纪录。回看2023年数据,曾经不包邮的西部地区成绩实则更为亮眼——2023年新疆快递业务量(不包含邮政公司包裹业务)累计完成3.05亿件,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1%、77.9%,两项增速均位列全国第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魏际刚强调,建设物流强国要求物流业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从城市到乡村、从国内到国际的全方位系统性变革。这种变革不是简单地修修补补,也不是局部或短期行为,而是全局性、整体性、长远性,在物流强国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如今,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这些商家们过去主动绕开的赛道,正在变成一条条康庄大道。“偏远地区不包邮”的备注正在慢慢消失。正如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把那些曾经崎岖不平的道路一点点碾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