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届“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国际论坛会场
新华网北京11月7日电(记者 卢俊宇)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等主办的第五届“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杂志总编辑黄文艺主持。论坛分为主旨演讲、院长论坛、数字法学的理论发展、未来法治的前沿探索、数字经济发展与法治保障、数字平台与人工智能治理六个单元,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讨论。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姜伟指出,数字法治已经成为法治建设的新领域,法学研究的新赛道。结合当前实践经验与理论探索,一是注重数字法学研究的融合性。既要加强学科贯通融合,也要加强政产学研交叉融合。二是注重数学法学研究的国际性。互联互通是网络空间的基本属性,共享共治是数字治理的共同愿景。三是注重法学研究的自主性。从我国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紧密围绕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和现实需求,积极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表示,面对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大学法学院也积极联合国内外学者,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给法律带来的问题研究,深入推进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并加强与以京东为代表的数字化企业联动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认为,推动数字法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回应时代需求,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必将为数字法学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法治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期望本届论坛能够成为推动数字法学理论创新重要平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轶表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未来将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等机构及社会各界密切合作,为中国在未来法治领域中取得更多丰硕的学术成果做出一份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在总结致辞中强调了传承和发扬未来法治论坛的重要性,提出了论坛未来发展的新想法,包括多元化、多层次的举办方式。
专题:华夏基金:一年一度指数大会
11月7日,华夏基金一年一度指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发表演讲。
轩伟称,当下财富管理逐渐迎来投顾大时代,ETF是更优的底层资产。由于具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盈利空间、特征清晰稳定、持仓透明度高、便于配置应用等多方面优势,ETF越来越受到投顾机构青睐。在海外市场,美国收费型顾问机构客户家庭资产投资分布显示,ETF作为投资工具的比例明显提升到35%,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美国智能投顾市场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ETF成为美国头部智能投顾公司的资产池主要构成。在巨大的ETF发展浪潮中,华夏基金不仅是全品类ETF供应商,也非常重视提供投顾服务,建立了体系化、全天候的ETF投顾服务体系,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能力体系,力争做最好的ETF服务者,通过投顾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
全球ETF规模也在过去几十年间实现了高速的发展,在2009年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在2021年即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全球ETF市场过去20年复合增速在20%以上;在国内,ETF规模从2019年初5000亿增长至今年9月底3.5万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38%,远高于全球ETF的规模增速,各类ETF蓬勃发展,个人投资者参与度同时大幅提升,涌现出一些规模千亿之巨的ETF,包括沪深300ETF华夏、科创50ETF及上证50ETF。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ETF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美国ETF在美国股市、GDP的占比分别达到了12.7%和23.4%,A股这一比例仍然只有1.7%和2.9%,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