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发布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967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
互联网基础资源持续丰富,基石作用日益凸显。
《报告》显示,上半年域名、IP地址等互联网基础资源不断丰富,为互联网行业运行和蓬勃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一是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持续推进。截至6月,IPv6地址数量为69080块/32,较2023年12月增长1.5%;截至5月,IPv6活跃用户数达7.94亿,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64.56%,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IPv6支持率达到90%。二是国家顶级域名保有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6月,我国域名总数为3187万个,其中国家顶级域名“.CN”数量为1956万个,占域名总数的61.4%,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
青少年和“银发族”成新增主力,短视频“拉新”能力最强。
《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持续稳固,数字惠民利民服务广泛开展,有力推动网民规模增长。一是青少年和“银发族”是新增网民重要来源。随着数字适老化服务的不断完善和网络应用的加速普及,多措并举推动更多人民不断“触网”。数据显示,我国新增网民742万人,以10-19岁青少年和“银发族”为主。其中,青少年占新增网民的49.0%,50-59岁、60岁及以上群体分别占新增网民的15.2%和20.8%。二是短视频成为新增网民“触网”重要应用。在新增网民中,娱乐社交需求最能激发网民上网,在该群体首次使用的互联网应用中,短视频应用占比达37.3%。此外,即时通信也显示出一定“拉新”能力,占新增网民首次使用互联网应用的12.6%。
以旧换新释放内需潜力,在线服务消费日益普及。
《报告》显示,上半年以旧换新消费、在线服务消费成为消费亮点。一是线上以旧换新活动火热。上半年,电商平台积极配合“以旧换新”政策,通过加大补贴、简化流程、完善物流等方式助力政策落地,促进消费转化和消费升级。数据显示,最近半年参与“以旧换新”消费活动的网民中,68.8%的用户选择线上参与。其中手机数码、洗衣机等传统大家电“以旧换新”消费比例最高,分别占相关消费用户的28.8%和23.7%。二是在线生活服务消费日益普及。随着在线服务场景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在线方式享受生活服务便利。截至6月,在网上购买过外卖、到店餐饮、电影及休闲娱乐等在线服务的用户,分别占网民的50.3%、20.7%和17.3%。
移动支付日益便利化,“老”“外”尽享支付新体验。
《报告》显示,上半年随着支付便利性系列举措的深入实施,移动支付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一是老年群体移动支付服务不断完善。移动支付产业各方积极推进适老化升级,通过简化流程、增加语言播报等方式提升老年群体移动支付服务体验,推动老年群体移动支付普及。截至6月,我国60岁以上网民网络支付的使用率已达75.4%。二是外籍来华人员移动支付日益便利。针对外籍来华人员的“外包内用”和“外卡内绑”等移动支付创新服务,持续优化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上半年,超50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同比增长4倍;交易9000多万笔,金额140多亿元,均同比增长7倍。
网络视频行业蓬勃发展,微短剧逐步走向规范。
《报告》显示,上半年随着用户对优质内容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行业环境的不断优化,网络视频行业呈现蓬勃发展势头。一是微短剧行业合规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行业引导政策陆续出台,微短剧创作生产走向规范化。《报告》显示,截至6月,微短剧用户占网民整体的52.4%。二是短视频行业持续繁荣。随着短视频平台用户黏性不断提升,短视频电商业务稳步发展,商业化变现效率持续提高。截至6月,短视频用户占网民整体的95.5%。三是长视频行业提质增效。行业提质趋势延续,其中《我的阿勒泰》《繁花》等长视频类剧集兼具热度与口碑,为用户带来了高质量的视听体验。截至6月,长视频用户占网民整体的65.2%。
马太效应持续 财险“老三家”分走行业八成利润 超六成机构综合成本率超100%
随着保险公司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出炉,财产险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浮出水面。据统计,除个别险企因特殊情况未公布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外,多数财险公司的“成绩单”均已出炉,共有84家财险公司披露了三季度业绩数据。
数据显示,84家财产险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506.81亿元,其中63家公司盈利、21家公司亏损,亏损公司数量占比不到三成。(每日经济新闻)
75家人身险公司前三季度净赚超2800亿 日赚超10亿 投资收益占首功
今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披露季,行业更显喜色。尤其是人身险公司,据梳理,除暂未披露利润数据的信泰人寿外,其余75家人身险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超过2800亿元,超40家险企实现盈利,其中中国人寿利润破千亿,居行业首位,共6家险企前三季度净利润突破百亿。
利润向好表现背后,是投资收益的重点发力。综合投资收益率方面,有48家险企综合投资收益率超5%,其中更是有5家综合投资收益率超过10%。而回顾来说,2023年时综合投资收益率能够达到5%的险企并不多见。投资收益率来看,有3家险企前三季度数据指标超5%。(蓝鲸新闻)
个人养老金全面实施在即,业界建言引入投顾服务
自2022年11月25日落地以来,个人养老金制度经历了近两年的发展。目前,储蓄、基金、保险、理财等相关产品的数量也超过了800只,但对于很多已开户的个人来说,选择个人养老金产品时的茫然仍犹“大海捞针”。
在个人养老金从试点项目逐步推向全国之前,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研究完善个人养老金支持政策。近期,与此相关的讨论也逐渐增多。其中,一些人士建议引入个人养老金投资顾问机制,同时还期待二三支柱能互通税优。(证券时报)
加大保险服务科技创新力度 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迎优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效能,进一步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
首台(套)、首批次保险是科技保险的重要品种。业内人士认为,《实施细则》的发布,意在加大保险服务科技创新的力度,有助于解决一直以来存在的科技保险投保贵难题,提升企业的投保积极性,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保险工具,提升抵御科技创新风险的能力。(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