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日,陈敬熊院士科学人生座谈会现场。 谢雁冰 摄
13日,陈敬熊院士科学人生座谈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10月13日电(作者 谢雁冰)解决抗美援朝战争中天线方向问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传递军情赢得宝贵时间;设计东风一号导弹天线,为导弹安上眼睛;带头攻克红旗一号制导站的研制难题,扛起保卫祖国领空的职责他的足迹诉说着老一辈科学家与科研为伴、助力国家发展的拳拳初心。
生于1921年的他,与党同庚。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专家,天线理论和制导雷达天线设计的主要开拓者陈敬熊。
13日,陈敬熊院士科学人生座谈会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举行。上午11时,陈敬熊和爱人一同来到座谈会现场,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专家,天线理论和制导雷达天线设计的主要开拓者陈敬熊。 主办方供图
再过3天,陈敬熊先生将迎来百岁寿辰。他是中国工程院现有888名院士中,第四位迎来百岁生日的院士。
百岁人生,七十年通讯研究,六十载航天事业,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奉献着毕生精力。
解决通讯天线问题 为传军情赢时间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不久后,陈敬熊从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刚工作没多久,他就接到了研究军用通讯天线问题的任务。
通信是部队的生命线。国庆档电影《长津湖》中,抗美援朝志愿军们面临危机时,最先保护的就是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编译员。
当年,志愿军战士在坑道中使用步话机进行通信汇报战场情况时发现,天线离地面的远近程度会影响信号效果。但战士们并不了解其中原理,只能凭经验调整天线方向,有时会延误战场情报传递。
经过反复运算和分析,陈敬熊意识到,这个现象主要是地波传播问题。此后,他在研究中建立了短波天线的电磁辐射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这一问题。
为了证明在电磁辐射模型中推断的准确性,他带领小组成员背着几十千克的通讯设备,在模拟坑道中反复试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试验成功!陈敬熊的研究成果在战场上开花结果,为志愿军痛击敌人赢得了宝贵时间。
自主创新反复测试 东风长眼睛红旗解关键
1957年11月16日,中央批准成立国防部五院二分院,陈敬熊开始在二分院从事航天科研工作,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人。
刚刚踏入航天征程,他就迎来一项重大工程,研究1059导弹天线。1059是以苏联P-2导弹为原型结合国内实际仿制的第一代国产导弹,也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东风一号。而陈敬熊研制的导弹天线,是导弹的眼睛和指挥棒。
苏方提供的图纸不完整,对关键技术问题也守口如瓶。陈敬熊带领团队自力更生,吃透导弹天线设计原理,自己研制。他首创麦克斯韦方程直接求解法,为导弹上天线设计成功提供理论依据,并打破了苏方专家关于天线设计的理论限定。
这也成为新中国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的典范之一。
今天,航天科工二院原党委书记王可立在座谈会上分享说,陈敬熊院士是我刚参加工作时的领导,他在实验台旁边耐心地给我讲电磁波理论,在草稿纸上演示解麦克斯韦方程,让我一辈子都印象深刻。
在研制1059导弹的同时,国家还开展了另一项代号为543的地空导弹仿制工作,这就是红旗一号。但导弹天线产生误差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接到指示后,陈敬熊来到西安786厂,开始攻关。约8平方米的房间,3张简易桌椅。从夏到冬,试验小组在郊野小山上反复测试。
历时半年多,1966年1月的一个夜里,经过治病的天线在试验后证实陈敬熊和攻关小组的改装方案完全正确,关键问题得以解决。陈敬熊攻破了困扰航天人多年的难题,国产天线的性能超越国外同型号天线。此后,红旗一号装备到部队,加强了我国的防空力量。
因为为红旗一号等地空导弹制导站研制天线关键技术,1987年,陈敬熊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制导系统工程专家钟山是陈敬熊的老同事。在座谈会现场,他激动地说,作为陈院士的老战友、老朋友,我非常尊敬他,以陈院士为带头人,组成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在艰难的条件下研制出了高科技成果,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与党同庚与党同心 撒播星火育新人
1921年出生的陈敬熊,与党同庚,也与党同心。在对国防科技事业不断探索的同时,他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1954年,陈敬熊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他写道:旧社会贫穷落后,任人欺凌,其原因所在是科学技术太落后,一切物质文明包括飞机、大炮全是靠技术搞出来的,要想中国富强起来,一定要有发达的科学技术为前提。
在此后25年的入党路中,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科技救国信念、坚定科技报国初心。
1979年,党支部通过了陈敬熊的入党申请,同意吸纳他为预备党员。与科研事业一同长跑的入党路,迎来曙光。
支部大会的决议中写道:希望陈敬熊同志入党后深入第一线,以自己的技术专长多做贡献。在此后的科研工作中,陈敬熊从未食言。他深入一线,培养人才,为航天事业的发展不断撒播着科技星火。
让年轻人进步快一点,薪火相传擎起航天事业的旗帜,是陈敬熊的夙愿。为了满足人才梯队建设需要,他张罗航天系统自主培养研究生,并先后在北大、清华、北航等高校执教。
在为北航学生讲授电磁波理论时,因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陈敬熊动手编写了《电磁波理论》,分享自己多年研究心得。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务副主任谢良贵介绍说,陈敬熊院士是他老师的老师,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就是陈先生定的。严谨的科学作风是谢良贵对陈敬熊最深的记忆。陈先生让我把理论翻译成英文,推导公式。当年七十多岁的他,把这么复杂的公式从头到尾地给我推。
今天上午,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电子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多位专家出席了座谈会。大家均表示,要以陈敬熊院士等老一辈航天人为榜样,传承科学精神,勇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今年见证了党的第一个100年,以后还要继续看着祖国事业、航天事业的发展。(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版权所有
来源:北京商报
素有“债券之王”之称的南京银行再度交出营收净利增长的“答卷”。前三季度,南京银行营收增超8%,归母净利增超9%。在收入构成方面,非利息收入明显增长,占比已经接近50%,而这背后是南京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大幅增长。债券投资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银行具备深厚的债券投资基因,作为最早涉足债券投资的银行之一,曾因高额的债券成交量而声名鹊起。
不过,债券市场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因债券市场波动,南京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一度负增长。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债券之王”也正在加码零售金融……
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增”
南京银行再度交出营收净利“双增”的“答卷”。10月23日晚间,南京银行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85.58亿元,同比增长8.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6.63亿元,同比增长9.02%。
这延续了上半年业绩增长的趋势。2024年上半年,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62.16亿元,同比上升7.8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94亿元,同比上升8.51%。
前三季度南京银行营收净利虽仍保持增长,但作为银行业主要收入来源的利息净收入却仍保持一、二季度的负增长状态。2024年1—9月,南京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96.1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6%,在营业收入中占比降至50.87%。利息净收入减少的背后是南京银行利息支出的增加,前三季度该行利息支出同比增长8.14%至394.65亿元。
利息净收入略降,非息收入挑起营收贡献“大梁”。前三季度,南京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延续高增长态势,较去年同期增长19.84%至189.44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升至49.13%。
拆分非息收入来看,作为“账面财富”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成为南京银行非息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因,前三季度,该项收入为46.76亿元,同比增长137.27%,而在上半年此增速则高达477.9%。
对于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长的主要原因,南京银行表示,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
“南京银行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非常亮眼,虽然利息净收入在市场和政策的影响下持续下滑,但非利息收入增长很快,特别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显著增加。”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表示,这种结构的变化有助于在利率下行周期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过公允价值变动具有偶发性,较难实现可持续性增长。
“账面财富”背后的风险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出售而持有的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类金融资产。
南京银行素有“债券之王”之称,这家成立于1996年2月的银行,自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之初,便开始涉足债券投资。
2002年,南京银行正式成立资金营运中心,当年债券现货买卖交易量即位居市场首位,成交量甚至超过四家大型银行的总和,“债券之王”自此声名鹊起。
债券投资是把“双刃剑”,梳理南京银行历年财报数据可以发现,因债券市场波动,该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一度负增长。2019—2023年,南京银行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为9.32亿元、84.2万元、25.2亿元、26.96亿元和17.18亿元。而在投资收益方面,今年上半年,南京银行从去年同期的80.57亿元减少至65.71亿元,降幅18.44%;前三季度,该行投资收益仍保持负增长态势,但降幅已收窄至4.8%。
“今年前三季度在息差下降、利息净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南京银行业绩仍保持增长,主要是非息收入增长显著,尤其是债券投资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成为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表示,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具有较高的波动性,受货币政策和市场条件影响较大,若债券市场波动,可能会带来亏损,进而影响银行利润的稳定性及资本金安全。
头顶“债券之王”光环,南京银行也曾卷入债券市场调查风波。2019年2月20日,南京银行在官网公告称,该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总经理戴娟、资金运营中心副总经理董文昭及该行投资机构鑫元基金副总经理李雁因个人原因,不能正常履职,该行已指定专人负责三人的工作。而在前一日,有市场消息称,三人被带走是为了“协助调查”,或是与多年前的债券市场“丙类户”有关联,可能存在大额的利益输送。
2020年6月,监管部门披露,南京银行因存在“债券投资操作不规范”等13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610万元。今年6月,南京银行资金运营中心也因债券交易授权管理不到位、债券投资独立性不足被罚款60万元。
零售转型仍需加力
作为国内较早上市的城商行之一,南京银行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名列前茅,从2024年半年报来看,在17家上市城商行中,南京银行业绩次于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排名第五。2023年9月该行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成为第五家入选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城商行。
但相较于同省的江苏银行而言,仍有不小的差距。南京银行于2007年上市,早于江苏银行九年登陆A股市场。“后来者”江苏银行在2016年登陆A股市场,彼时,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江苏银行与南京银行分列业绩排行榜第三、第四位,仅差一个身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苏银行逐步问鼎城商行营收净利榜首,将南京银行这一同省份的“先行者”远远甩在了身后。
也正是在江苏银行上市的同一年,南京银行宣告启动向大零售战略转型,在2022年,该行完成对苏宁消金的收购,此后,苏宁消金更名为南银法巴消金,南京银行加码消费金融业务。今年上半年,南京银行仅个人消费贷占个人贷款比重就已超60%,而个人消费类贷款的“突出”表现主要源于南银法巴消金。
对此,王红英提示,一般而言,商业银行零售信贷结构中,个人经营贷、房贷、消费贷呈现4:3:3结构,比例相对均衡,个人消费贷通常占比在30%左右。个人消费贷容易受经济环境影响,一旦家庭个人收入减少,就容易带来信用风险,因此银行需要保持相对均衡的信贷结构。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南京银行零售AUM突破8000亿元,而江苏银行则达到1.39万亿元。在零售利润总额方面,南京银行从去年同期的盈利21亿元变为亏损6.8亿元,江苏银行则实现10.73亿元的零售利润总额。
在三季报中,南京银行虽无披露个人消费贷的占比,不过也提及个人贷款余额3047.06亿元,较去年末增长7.3%。南银法巴消金贷款余额较去年末增长63.32%至514.97亿元。
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相较于一般银行有着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截至前三季度末,南京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02%、10.83%、13.76%,较去年末分别增加-0.37个、-0.57个、0.23个百分点。
王红英认为,在经济调整的背景下,对银行风险管控提出较高要求,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南京银行有必要通过发行资本债进一步充实资本金,加强风险管理。
“南京银行作为系统性重要银行,在国家金融系统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业绩在上市城商行中名列前茅。”对于后续发展,王红英建议,南京银行一方面要发挥自身治理结构、风控和业务优势,另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通过信贷、股权、债券等多元金融服务产品,支持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针对业绩情况、未来战略规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尝试采访南京银行,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而在2024年半年报中,南京银行表示,将聚焦科技金融、强化制造业支持、深化普惠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匹配差异化、创新性金融服务。同时,该行提及将围绕零售贷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继续丰富产品矩阵、加快渠道建设、优化客户服务、强化风险管控,实现零售贷款业务规模、效益、质量的协同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李海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