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经济新闻》获悉,乘着近期市场的东风,多只公募REITs一经发售就受到公众投资者的追捧,纷纷宣布公众发售部分提前结束募集并进行比例配售。
10月11日,中金联东科创REIT、华夏南京交通高速公路REIT相继发布公告称,由于公众投资者累计有效认购规模已超过初始募集规模上限,基金管理人决定提前结束募集,并对公众投资者有效认购申请采用“全程比例配售”的原则予以确认。随后,招商高速公路REIT也公告于10月11日结束募集,由于公众投资者认购踊跃,也将进行比例配售。
有专业人士指出,自9月底以来,部分REITs市场活跃资金或受权益市场吸引,对REITs市场形成扰动。但权益与REITs的机构投资者结构有所区别,前者的主要参与者是基金,后者则以保险、券商自营为主,风险资产大涨对REITs造成的资金虹吸效应或有限,“长线资金仍是市场压舱石”。
公募REITs扎堆提前结募,将进行比例配售
10月11日,中金基金和华夏基金先后发布公告,旗下有公募REITs提前结束募集,并将进行比例配售。
中金基金旗下的产品是中金联东科创REIT。根据公告,该基金原定的募集期为2024年10月8日至10月11日。由于公众投资者认购踊跃,截至10月10日基金公众投资者认购总量已超过公众发售总量,基金管理人决定提前结束公众发售基金份额的募集,并将对公众投资者有效认购申请采用“全程比例配售”的原则予以确认。
据悉,中金联东科创REIT募集基金份额共计5亿份,认购价格为3.234元/份,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16.17亿元,其中公众发售初始发售份额为4036.5万份。基金首次发行拟投资的基础设施资产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顺义区和房山区合计3处新型标准工业厂房产业园区,合计建筑面积19.84万平方米。
无独有偶,华夏基金旗下的华夏南京交通高速公路REIT今日也公告称,原定的公众投资者募集期限为自10月9日起至10月14日,但10月10日该基金公众投资者累计有效认购规模已超过本次公众投资者的初始募集规模上限,基金管理人决定提前结束募集并启动比例配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华夏南京交通高速REIT在9月底完成询价,并且成功实现超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是今年以来REITs市场较为少见的案例。
另一只在10月11日结束募集并启动比例配售的公募REITs也是一只高速公路REITs,那就是招商基金旗下的招商高速公路REIT。公开资料显示,该基金期限设置为15年,项目发起人招商公路是招商局集团旗下的二级企业,基础设施资产为安徽省亳阜高速项目。从收入上看,亳阜项目2007年至2023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2.58%。
9月底,招商高速公路REIT也完成了询价,监管准予其发售的基金份额总额为5亿份,由战略配售、网下发售、公众投资者发售三个部分组成。根据公告,截至今日,该基金公众投资者的有效认购申请份额总额超过了《发售公告》中披露的拟向公众投资者发售的基金份额数量,基金管理人将对10月11日的公众投资者有效认购申请开启末日比例配售。
权益市场大涨波及公募REITs?专业人士:影响有限
今年以来,公募REITs不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的表现都十分火热。
从一级市场来看,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7只公募REITs成立,创下了历年来发行的新高,发行总规模达到384.07亿元。同时,根据沪深交易所官网,目前还有16只产品已获受理或反馈,还在等待上市中。
“发行+扩募”的双轮驱动也在加快。9月18日,首个保障房REITs项目扩募正式申报,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的“扩募发售”状态为已申报。除此之外,还有中金厦门安居REIT、红土创新深圳安居REIT、华夏基金华润有巢REIT等产品也纷纷公告了扩募计划。作为公募REITs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产品的扩募正在快速推进中。
而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今年大部分公募REITs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都实现了正增长,涨幅超过10%,甚至20%的不在少数。近期权益市场大涨,也令部分投资者开始担忧是否会对公募REITs的表现造成冲击。对此,有专业人士表示,影响其实有限。
中金公司就指出,受9月24日国新办发布会“新政”影响,金融市场风险偏好迅速升温,9月最后一周权益市场较快升温,债市则出现较为明显调整。从资金面来看,部分REITs市场活跃资金或受权益市场吸引,对REITs市场形成扰动,但长线资金仍是市场压舱石。随着“新政”影响或在四季度开始显现,若宏观经济数据出现修复,REITs经营基本面或有望循序改善。
平安证券也分析称,REITs近期弹性或较弱,但中长期配置价值不改。风险资产急剧修复的时期,REITs可能不占优,一是REITs现金流较为稳定,风险偏好提升对其价格带动相对较小;二是今年以来REITs已上涨9.33%,估值不在绝对低位,缺乏超跌反弹动能;三是供给加速。“权益与REITs的机构投资者结构有所区别,前者的主要参与者是基金,后者则以保险、券商自营为主,风险资产大涨对REITs造成的资金虹吸效应或有限。”
在纪录片《这十年》里,展现了快递员们奔波忙碌的场景。 资料图片
塑造时代新人形象是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在经典文艺作品中,我们曾遇见无数新人形象,如《创业史》中的梁生宝、《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等,他们身上呈现出当时社会的精神特质与高度。当下中国气象万千、烟火蒸腾,新的业态、新的人物不断涌现。快递骑手作为数字平台中的一员,构成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社会群体。他们以“数字递送工人”的身份,承载着城市生活的运转。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20.7亿件,同比增长19.4%,行业业务量不断刷新纪录。这个新兴而又庞大的群体,也成为网络文艺重点书写的对象。
在多数网络文艺作品中,呈现的都是“快递小哥”的热情、善良、踏实、朴素,且为生计努力付出、不怕吃苦的坚强形象。“对面的三十一层高楼,明年春天的夜晚/将是万家灯火,他心想,天亮要跟站长主动申请/负责此小区的揽派,新的产粮区,他有的是力气。”这是诗人王二冬在诗歌《八月的最后一个夜晚》中塑造的快递员形象。一个孤独的夜晚,一盏昏黄的路灯,快递员王志国挠着发痒的蚊子包,诗意就此萌生。在八月的最后一个夜晚,王志国累得瘫坐在街边,思念着家乡的老母亲,计算着开销余额,也期待着即将上涨1毛钱的派费。此时的王志国形象就是千万个快递员的缩影。
在以快递员为主角的网络纪录片《金牌快递员》《她们的“飞驰人生”》《速递·生活》《这十年》等作品中,视频创作者们用跟拍或者亲身体验的方式呈现快递业忙碌的一天。写实的镜头语言让我们看到快递员们如何在卸货、送货、收货、打包等各种复杂场景中自由切换,他们经常一边穿梭于繁忙的街道,一边不断地接听各种电话,仿佛拥有无尽的体力和高效处理多任务的超能力,坚忍、勤劳的快递员形象也让人们感受到快递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快递服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周围的人、事、物都与他们发生着联系,各种生活和实践的细节、情节构成了人物形象塑造的丰富图谱。在很多作品中,快递员不仅是一个送货员,还是一个传递温暖和希望的信使。2020年,武汉快递员汪勇义务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甚至发动身边的朋友一起组成义务车队,为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解决了10公里以上的出行问题。他的事迹被改编为纪实广播剧《快递小哥搞定金银潭医护难题:我送的不是快递,是救命的人啊》、纪实文学《生命摆渡人》,也成为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中主人公“阿勇”的原型,行侠仗义、不求回报的平民英雄形象被呈现在大银幕上,感召着更多人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为建立更友善和谐的社会奉献力量。
快递小哥的职能还不止于此,在视频平台上搜索快递小哥,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藏龙卧虎”的群体。他们在马路上给心肌梗死病人做心肺复苏、提醒独自在家的小女孩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化身“蜘蛛侠”爬楼破窗灭火……更传奇的英雄形象出现在一些以快递小哥为主角的网络电影中:在电影《超级快递》中,快递员跟国际大盗斗智斗勇;在动画片《快递侠》中,快递员拥有超能力,在夜晚化身侠客,守护城市安宁。事实也是如此。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快递小哥”群体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六成的被调查对象在送外卖或者快递的过程中帮过他人。
在很多人看来,快递员要随时接受派件系统的指令,风餐露宿、风雨无阻,除了奔波还是奔波,不关心他人和世界。事实上,他们在城市穿行中,也收获着鲜活的生命体验,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前快递员胡安焉是其中风格鲜明的一员。2020年,他曾以一篇网络非虚构作品《我在德邦上夜班的一年》获得关注。作为作品的延伸,《我在北京送快递》收录了他十余年间辗转于广东、广西、云南、上海、北京多地,先后从事快递等多份工作的经历。在与外部世界的碰撞中,他逐渐撞出自我粗糙的边界与轮廓,收回了精神疆域的自决权。
“假如说,工作是我们对个人意愿的让渡,那么与此相对的生活的另外部分,就是那些忠于我们意愿的,我想做的事情和追求——无论其内容为何,我在这里暂且先称之为自由吧。所谓的自由,实际上在于你能意识到什么,而不在于你享有什么。”在他的描写中,读者似乎也和他一同上路,当电动车在城市行驶的时候触摸到了风的形状,在那一瞬间,弥补了在地经验的匮乏感。这样看来,像胡安焉这样的城市游历颇有德国思想家本雅明笔下“漫游者”意味,当他们以“异乡人”视角观察大都市时,也在反观自身的精神世界。
他的故事也让读者看到,一个人在有限的选择和局促的现实境遇中,依然有理解这个世界或者包容他人的可能性。跟胡安焉一样,入选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热爱马拉松的快递小哥栾玉帅,中国诗词大会上走红的快递小哥曹中希,他们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染了身边人,也通过互联网激励了更多人。
总的来看,快递员形象是从当代中国现实土壤中孕育生成的,聚集着各种时代信息。现实中的努力跋涉与精神上的成长突破,也构成了人物形象塑造的较大张力,因此,他们具备成为文艺作品中时代新人的潜质。不过,目前对外卖员形象的塑造还不够充分。同时,对快递员形象的网络呈现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趋势。在一些博人眼球的网剧中,外卖员、快递员、流水线工人等不同身份的主人公经历着相似的人生,讲述的都是遇到天赐良机,或是偶遇贵人,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的逆袭故事。身份在这里只是一个为了寻求戏剧反差的空壳,并没有任何真实的意义。
我们期待,有更多关注快递员的优秀网络文艺作品出现,也期待更多的一线快递员成为文艺创作者,以短视频、非虚构文学等各种形式观察世界、分享日常。相信在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里,这些作品呈现出的新的经验将汇入更广阔的集体经验,为这个时代留下坚实的注脚。
(作者:何瑛,系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