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熊猫“茱萸”
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日前为园中的两只大熊猫“金喜”和“茱萸”配备了一名特别助手——名为“伊雷尼娅”的人工智能保育员。
伊雷尼娅由网络安全、大数据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团队创建。“她”以虚拟人类形象出现在马德里动物园大熊猫馆旁的大屏幕上,为游客们提供实时信息并展开互动。
△大熊猫“金喜”
作为熊猫养育领域的专家,伊雷尼娅可以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回答游客的问题,并展示视频和图片。由于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伊雷尼娅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这意味着其知识库将持续扩大,以涵盖园内其余动物,未来还有望使用更多种语言回答问题。
马德里动物园营销总监塞尔吉奥·帕洛莫在园方发布的一份公告中说,有了伊雷尼娅后,动物园游客的体验不仅“迈出一大步”,“还为人工智能如何以积极和动态方式革新教育和娱乐奠定了基础”。
△马德里动物园中,游客在给熊猫拍照
大熊猫“金喜”和“茱萸”是马德里动物园的新明星。今年2月,自2007年开始旅居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大熊猫“冰星”和“花嘴巴”与它们的3只幼崽一同启程返回中国。此后,根据中国与西班牙签署的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研究协议,“金喜”和“茱萸”于4月底抵达马德里,将在这里度过为期10年的旅居生活。
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内罗毕10月5日电 通讯:中国游客助力肯尼亚旅游业新飞跃
“我一直梦想着来肯尼亚看动物大迁徙,这次终于圆梦了。”中国国庆假期期间,来自北京的中国游客张先生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的观景台上激动地告诉新华社记者。
每年7月至9月,马赛马拉国家公园都会迎来数百万只迁徙而来的动物,成为肯尼亚的“旅游名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来到肯尼亚,亲身感受这里独特的自然奇观和当地的淳朴民风。
库图姆是肯尼亚一家酒店的经理。今年来,他观察到中国游客数量的迅速增长。他介绍,为更好服务中国游客,当地酒店和餐厅的厨师们开始学习制作中餐,纪念品商店销售人员也开始自学中文。肯尼亚旅行社司机约瑟夫·姆温达从事旅游业多年。他告诉记者:“中国游客非常友好,对肯尼亚的文化和历史充满好奇,这让我们有机会展示肯尼亚的美丽和多样性。”
肯尼亚旅游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肯尼亚接待的国际游客中,来自中国的游客人数增速最快,高达161%。
除了传统观光旅游,中国游客还带动了肯尼亚生态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中国游客选择住在当地的生态旅馆和民宿,体验肯尼亚乡村生活和传统文化。这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成为肯尼亚旅游业的新增长点。
肯尼亚当地旅行社导游曹海燕从业已经20年。曹海燕告诉记者,过去中国游客数量很少且主要是商务团为主,从2006年开始,由普通游客组成的旅游团逐渐变多,如今每年能达数万人。
越来越多中国游客来到肯尼亚也是中国游客赴非洲旅游热度升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直飞航班增加、签证政策放宽等,中国游客赴非旅游需求不断释放。非洲国家也希望扩大与中国的旅游合作。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旅游合作文件,将34个非洲国家列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与非洲建立了166对友好城市。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8月,中国游客赴非洲订单量同比增长约1.2倍,中国往返非洲的机票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倍,往来埃及、肯尼亚的机票数量增速最快,分别达到236%和167%。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