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的南海之上,有着星罗棋布的诸多岛礁,它们由点成线,构成了我国南海之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但是,这诸多风光秀丽、大小不一的岛礁,却始终被别有用心的那些国家垂涎、觊觎,仁爱礁就是其中之一。
提到仁爱礁,或许很多人都会立刻想起在这个岛礁上发生过的那段“流氓往事”:
1999年5月初,菲律宾的海军借口“船底漏水、被迫搁浅”,将一艘破旧不堪的坦克登陆舰“马德雷山号”开上了仁爱礁,并且在这之后多次试图派遣海军轮换驻防。
自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对仁爱礁蛮不讲理的侵占和“实际控制”。
当时的菲律宾天真地以为,只要他们足够蛮不讲理,就可以“占山为王”。
可是,菲律宾罔顾事实的行为最终也没能得到国际上的承认,而这片美丽的岛礁也仍然划归在中国的境内。
实际上,在赖皮和拉扯的过程中,最痛苦的当属一直被迫驻扎在仁爱礁上的菲律宾海军人员。
在美国某记者的一次报道中,生活在仁爱礁上的菲军不仅向外的通讯要靠蓄电池中的电力,卧室里还有蚊虫横行,甚至于“估计有一百万只蟑螂”穿梭在住所当中。
那么,在这蛮横无赖的二十三年里,“驻扎”在仁爱礁上的菲军真的过得如此糟糕吗?现如今,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作为海南省三沙市的一个环礁,仁爱礁南北长约15公里,东南宽约6公里,整体面积也不过50平方千米,是南海当中十分普通的岛礁之一。
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岛,却引来了菲律宾长达数年的觊觎:
在地图上,仁爱礁距离海南岛有长达1000公里的距离,而距离菲律宾则仅有200多公里,好像离菲律宾更近一些;
可是,早在汉朝时期,仁爱礁上就有中国渔民活动过的各种生活遗迹,这一点侧面证明了仁爱礁的历史悠久。
而除了历史上的渊源,近现代的法律中也对于仁爱礁的位置有过清楚的划分:
在二战结束后,无论是中国公布的“11段线”,还是1982年联合国通过的《海洋公约法》,都十分清晰地明确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属于中国领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面对铁一般的事实,菲律宾却选择了视而不见。
1950年初期,趁着新中国刚刚成立、海陆空三军百废待兴的时刻,菲律宾毫无廉耻地号称“南沙诸岛皆是无主之地”。
并借着当时我国防御力量薄弱而入侵了我国的南海诸岛,更是单方面地将马欢岛、北子岛、双黄沙洲、司令礁等南海的八个岛礁据为己有,至今不肯归还。
1987年,中国科考队在南沙群岛进行了综合调查,并且在仁爱礁上再次留下了中国石碑和相关标示物;
在次年的中越南海摩擦中,我国再次发现仁爱礁附近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油气资源,将其列入了开发的岛礁名单当中。
而另一边,贼心不死的菲律宾一开始想要霸占的是同样位于南海当中的美济礁。但是,早在1988年,中国就取得了美济礁的实际控制权。
这让菲律宾当局十分窝火,却又无可奈何,只能试图从国际上寻找“帮手”。
1995年,菲律宾政府组织了38名各国记者,试图强行登陆美济礁,自然遭到了中方的阻拦和拒绝;
1998年前后,菲律宾又再次试图掀动国际舆论,指责中国在南海的美济礁上建设军事建筑。
自然,美济礁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国际海洋法当中去看,都隶属于中国的领土。
在数次颠倒黑白失败后,菲律宾放弃了美济礁,转而将目光投向了距离美济礁仅有十多海里的仁爱礁。
1999年5月,“马德雷山号”从菲律宾出发,就在很多人都以为它的目标是美济礁时,没想到,狡诈的菲海军却突然宣称“船只漏水、即将搁浅”,随即将这艘巨大的坦克登陆舰坐滩在了仁爱礁上。
可是,当时的中国被北约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无暇顾及自家门口的这一无赖行径,而菲律宾当时也只是宣称“船只故障”,“修好后会自行离去”。
——谁也没能想到,菲律宾的这艘“破船”,就这样不吭不响地在仁爱礁上,一停就是二十多年!
专题: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目前欧盟仅针对中国制造的纯电动车加征关税,直接的影响仅限于计划在欧洲销售纯电动车的少数公司,也就是特斯拉和比亚迪,这两家公司目前的关税税率最低。
中国与欧盟针对电动汽车关税问题的谈判仍在向前推进。中国商务部10月4日表示,中欧技术团队将于10月7日继续进行谈判。中方必将采取一切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
在欧盟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提议获得欧盟成员国的必要支持后,多家车企公开表示反对。中国商务部表示,加征关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动摇和阻滞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合作的信心和决心。
与此同时,一些车企也表示,至少在今年年底前没有涨价计划。
直接影响尚未反映在价格
上汽集团法国名爵(MG Motor France)在欧盟投票前就已经发表声明称,无论投票结果如何,欧盟的决定都不会影响其今年在法国的电动汽车价格。
但法国名爵也强调,关税过高会阻碍欧洲的绿色能源转型。据悉,一些欧洲汽车制造商已呼吁欧盟重新考虑2025年汽车排放目标等关键气候目标。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子公司西雅特(Seat)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努力防止欧盟额外关税影响该公司在中国制造的CupraTavascan电动车未来的价格。该公司称,2024年所有交付的Tavascan价格将保持不变。
Seat同时强调,欧盟的“惩罚性”关税将其在中国生产的车型“置于危险中”,对公司及整个欧洲汽车行业影响很大。该公司称,将继续关注形势变化,并与大众集团一起采取所有措施,减少不利影响。
此外,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预计也将在今年年底前维持意大利等部分欧盟国家的销售价格不变。
美国电动车巨头特斯拉没有立即对欧盟对华纯电动车加征关税发表评论,但中国制造特斯拉出口欧洲目前享受了最低的加征税率,仅为7.8%。相比之下,比亚迪加征关税17%,吉利加征关税18.8%,上汽加征关税更是高达35.3%。这些关税均在欧盟目前10%的标准税率之上加征。
汽车咨询公司Jato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受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不确定性影响,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电动汽车注册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8%,是过去18个月内的最低水平。其中,上汽名爵在欧洲市场销量同比下降了65%。相比之下,比亚迪作为欧洲市场的新晋中国重量级企业,在欧洲市场继续取得显著进步,注册量同比增长19%。
在欧洲汽车品牌中,BMWYY>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雷诺8月份在欧洲的上牌量均下降超过50%。但美国电动车企特斯拉的销量实现了7%的同比增长,吉利控股集团凭借沃尔沃新电动车型也在欧洲实现了销量增长翻番。
企业如何调整策略应对?
汽车咨询公司Automobility创始人CEO罗威(Bill Russo)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欧盟仅针对中国制造的纯电动车(BEV)加征关税,直接的影响仅限于计划在欧洲销售纯电动车的少数公司,也就是特斯拉和比亚迪,这两家公司目前的关税税率最低。”
罗威认为,其他汽车企业可以通过重新组合销售不受关税影响的燃油车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来抵消关税的影响。
“短期内,中国企业可以优先考虑在中东和东南亚等其他地区销售电动汽车产品。长期来看,它们可以在中国境外组装电动汽车,以规避仅适用于在中国组装的电动汽车的关税影响。”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罗兰贝格全球管委会联席总裁戴璞(Denis Depoux)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针对不同电动车厂商,欧盟制定了不同的征税标准,以反映欧盟委员会评估的补贴水平。我们认为这会加速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投资,也就是相应地减少中国出口,在欧洲实现更多本地化生产制造。”
为更好地融入全球汽车市场,中国电动车企业已经开始寻求海外扩张。去年12月,比亚迪在匈牙利开设了一家电动巴士制造厂,并承诺在匈牙利建造一家新的电动汽车工厂。吉利也计划将部分汽车生产从中国转移到比利时。
野村证券分析认为,从长远来看,在欧洲当地设立工厂可能是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最终解决方案”。
大众汽车集团CEO奥利弗·布鲁姆(Oliver Blume)在德国《周日画报》最新刊登的文章中表示,欧盟应考虑调整针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计划关税,并考虑中国电动车企业在欧洲进行的投资。
“这不应该是惩罚性的关税,而应该是相互给予投资信贷。那些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并与当地公司合作的企业,应该在关税方面受益。”布鲁姆表示。
为避免贸易摩擦升级,今年下半年,中欧一直在就相关议题展开磋商。中国商务部表示,6月底以来,双方就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了10余次司局级技术磋商和两次副部级磋商,双方明确表达了通过磋商解决分歧的政治意愿,一致同意开启避免贸易摩擦升级的“价格承诺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