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火焰蓝”守护“中国红”
24小时在岗在位,守护你的安全
陈亮,现任广元市消防救援支队滨河南路特勤站通信保障班班长。国庆期间,他和平日里一样,与队友们继续投入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这个假期开始前,他积极组织队员对队内的通讯装备进行检查维护,还开展通讯训练和测试,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确保24小时维持良好的通讯状态。
他常说,通信工作是通往安全的桥梁,作为通信员,要担起责任,始终把“安全”牢记心间,越是假期越要抓好本职工作,练好操作设备的真本事,切实担负起救援现场“千里眼”和“顺风耳”的职责。
李卓翰,现任利州东路消防救援站通讯员。作为一名基层消防站的通信员,他深刻体会到、无论工作多忙多累,都要切实地把理论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同时还应根据工作需要和自己实际,坚持学习与自身岗位相关理论知识,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扩展知识面。
为确保国庆期间通信保障,李卓翰同志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所有的通信设备充电,对每日接警系统、手持电台、无人机、卫星电话等进行不定时检查,确保设备电量充足,随时拉得出、打得赢。出现警情第一时间拉动,确保及时、准确发出出动指令,做好救援现场照片视频收集,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为祖国母亲“庆生”。
赵诗伟,现任广元市利州区濠江路消防救援站通信员。在举国同庆的国庆佳节里,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守岗位,将个人的节日欢愉置于守护城市安宁的崇高使命之后。作为消防站通信枢纽的关键人物,他深知通信工作对于快速响应、高效救援的重要性,因此,他始终将确保通信畅通无阻视为己任。
为了确保国庆期间消防站通信工作的万无一失,他每日不辞辛劳,对通信装备进行全方位、细致入微的检查。他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先后发现并排除了多处潜在的问题隐患,确保每一台设备都能在最关键时刻发挥最大效能。对于发现的问题,他更是立即着手整改,不留丝毫拖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防患于未然”的深刻内涵。
王涛,现任解放路消防救援站通讯室班长。国庆佳节,举国同庆,对于王涛而言,坚守岗位、守护安宁成为了节日最鲜明的注脚。这已是他连续六年在国庆期间放弃休假,默默奉献在消防一线。他深知,国庆不仅是庆祝的时刻,更是守护万家灯火安宁的关键期。
在这个举国欢腾的日子里,王涛依旧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每一台通信装备,确保它们在紧急任务中能够迅速响应、精准传达。他常说:“国庆是国家的庆典,也是我们责任的重担。虽然不能陪伴家人,但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就是我最大的荣耀。”他的坚守从未动摇,通信设备在他的精心维护下,始终保持着最佳状态,为每一次快速响应、高效救援提供了坚实保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国庆我在岗,安全我守护”的忠诚与担当。王涛,这位基层消防通信卫士,以他的无私奉献,为国庆佳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火焰蓝”。
张映林,现任剑阁大队翠云大道消防救援站灭火救援二班副班长,同时也是一名通讯员。张映林同志以持之以恒,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消防站通信工作任务中,用自己的行动坚定履行着“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庄重承诺。
他深知一名通信员在灾害事故处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在国庆假期这样重要的日子里,将担负起救援现场“千里眼”和“顺风耳”的职责,保养好4G图传、无人机、对讲机等通信设备,练好操作设备的真本事,灾难发生时,他将与他的兄弟们,一齐踏进现场,为指挥员提供现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为兄弟记录他们最美逆行的瞬间。
王有彤,现任青川县龙州路消防救援站通信班通信员。该同志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严谨求实、兢兢业业。
国庆佳节,举国欢腾,作为消防站通信员,默默坚守在通讯岗位上。他紧握对讲机,紧盯监控屏幕,确保每一条指令都能准确无误地传达,每一份信息都能迅速反馈。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他说,虽不能与家人团聚,但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每一次迅速响应,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国庆我在岗,用他的专业与专注,编织起消防安全的通信网,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覃浩罡,现任广元市消防救援支队万贯路消防救援站通讯员。“心中有国,万里山河皆为家”国庆是中国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而对于消防员来说,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就是对祖国最好的献礼。
他说:“我必须做好随时处置突发火情的准备,火场指挥和通信传输要求通讯员熟练运用并掌握各种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才能满足和应对各类复杂多变的灭火救援现场中通信保障工作的需要和发展。为他们打探火场的战略情报,能用相机记录下他们战斗的英姿,能用手中的仪器为他们在战斗中保证通信畅通,与他们并肩作战直到胜利的最后一刻。”
张鹏枝,现任元坝镇政府专职消防救援站通讯员,在国庆假期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他和大多数消防员一样,坚守岗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国庆期间,各地活动丰富多彩,新闻事件也层出不穷。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及时传递信息、展现消防救援队伍风貌的重要使命。无论是热闹非凡的国庆文体活动,还是火灾现场,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敏锐地捕捉着每一个精彩瞬间。
我们是您岁月中的那抹蓝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新网贵阳10月6日电(记者瞿宏伦)洞中篮球比赛激烈,加油声此起彼伏,双方球员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洞外同样热闹非凡,美食吆喝声诱人,绿豆粉、苞谷粑、麦粑、油糍粑……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洞篮”、品味美食。
这样愉悦的场景出现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渠镇杨楠村洞穴篮球比赛场上。
5日,以“庆国庆·贺丰收·助振兴”为主题的“洞感”农民运动篮球赛在杨楠村洞穴篮球场展开冠亚军争夺战,沿河官舟镇和新景镇迎来最终对决。
这场乡村篮球赛事10月1日开幕,吸引了13支队伍200余名球员参加,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既有农民,也有外出打工的返乡青年,还有老师和学生。“第一次在这种山洞篮球场打球,即使汗水淋漓也丝毫不觉炎热,非常舒服。”球员陈松松说。
比赛不仅“村味”浓厚,更是“洞感”十足,每场比赛都吸引着大量周边民众前来观赛,比赛通过网络直播受到网友广泛关注,网友纷纷评论:“除了‘村BA’,贵州的‘洞篮’也火了!”。
赛场上,双方队员抢球、断球、防守、猛攻……场面精彩、对抗激烈,观众席上的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开赛前或中场间隙,由村民表演的大合唱、土家花灯、快板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表演,也同样吸引现场观众拍手叫好。
球场外同样热闹非凡。洞口的小广场上的当地特色美食不仅招来游客的口福品尝,红薯粉、土鸡蛋、腊肉等特色农特产品也吸引不少人驻足购买。
杨楠村的“洞感”篮球赛为何出圈?特别之处在于这里的球场是建在一个天然山洞里。山洞篮球场于2024年7月正式建成投用,占地近5000平方米,可容纳4000余人,洞体稳固,既能遮风挡雨,还冬暖夏凉,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好场地。
当初为何将天然山洞修建成篮球场?杨楠村党支部书记杨雄坦言:“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读书或务工,留在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平时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就算年轻人节假日回家想开展点活动,也没有合适的场地,大家都希望多建设一些体育设施。”
“但是露天的篮球场,遇到雨雪天气就没法使用,刚好我们村周边有几个这样的天然山洞,后来大家想到,应该因地制宜在山洞里建球场,这样既不受天气影响,也很有地方特色。”杨雄说。
杨楠村地处武陵山区,距离县城近60公里,位置偏远,因交通闭塞,曾经是深度贫困村。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们对精神文明也有了更高追求。“洞篮”的持续火热,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点燃了偏远山村的发展活力。
“我们将依托‘洞篮’平台,积极与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黎芝峡国家风景名胜区等周边景区景点联动起来,持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助推农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动能。”杨雄说。
杨楠村的洞穴篮球场距离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5公里,距乌江黎芝峡4A级景区15公里。“洞篮”火热出圈后,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游览周边景区的同时,也慕名前往“洞篮”打卡。
思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敏表示,思渠将立足丰富的文旅资源,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以洞为景、以球为媒、以景揽客,全方位展示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和美食文化,带动吃、住、行、游等旅游产业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