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 高凯)第三届影视译制与跨文化传播论坛暨2024年中国翻译协会影视译制委员会年会日前在北京举办。
本次论坛以“数智时代影视译制与跨文化传播”为主题,由中国翻译协会指导,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中国翻译协会影视译制委员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传媒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坦桑尼亚研究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刚毅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已大幅超越进口,翻译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翻译不仅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也将为构建更加有效的国际传播体系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杨懿在致辞中表示,通过精准的语言翻译与文化解读,影视译制使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在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中产生共鸣。他强调,文化是传播的核心力量,深入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播机制是实现成功跨文化传播的关键。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指出,在跨文化传播中,电视剧作为重要媒介,能够有效传递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并在国际民间外交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以《幸福草》《我的阿勒泰》《欢迎来到麦乐村》等电视剧在非洲的传播为例,呼吁提高电视剧的译制质量及国际营销能力,增强中国优秀文化产品在全球的影响力。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特别顾问王众一在发言中回顾了电影片名翻译方式的演变,强调片名翻译应紧密结合影片剧情和目标受众的文化心理。王众一建议在创作初期便确定双语片名,并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文化差异,精准定位翻译策略,助力中国电影在全球舞台上取得更大影响力。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在发言中强调,要通过扩大国际合作和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中国影视作品的全球落地成功率,并推动技术与译制深度融合,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推动影视译制迈向更高水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黄忠廉当日通过生活场景举例,强调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还需准确传达情感,发挥文化桥梁作用。
中国翻译协会影视译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传神语联网副总裁石鑫指出,随着音频、视频、AR、VR等新媒体形式涌现,基于“语言AI底座”的全流程翻译模式将成为主流,因此,要着眼于构建基于中文与中国文化的“语言AI底座”,以应对未来的全球文化需求和技术变革。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麻争旗指出,视听译制在减少跨文化传播误读、构建中国视听文化话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译制工作已从电影、电视领域扩展至多屏终端,内容更加丰富,影响日益广泛。因此,推动影视翻译、视听翻译和字幕翻译的教学改革,对培养适应数智化时代的影视译制人才具有战略意义。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五场平行青年分论坛,四十余位业界专家、青年学者分别围绕“AI赋能影视译制与人才培养”“影视译制与国际传播”“区域国别影视译制”“视听翻译与传播”“影视译制与中国形象构建”等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此外,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发起并承办的第三届“中传译制奖”颁奖典礼也于日前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第三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全球87所高校的645位选手参赛,共征集了141部译配作品,涵盖22个语种。经过初评、终评等多轮评审,共有64部佳作脱颖而出,获得奖项。(完)
被联合国认证的自然遗产地 巴丹吉林有何独特魅力?
青春华章|成为一个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基本修养 →
海外华人万里“归”途,将中国巨变讲给世界听
长征故事|长征中的爱情有多动人?一双草鞋激励他走完长征
买卖“速成学历”乱象丛生 众多消费者纷纷被“坑”
【青春华章】AI眼中的中国|情牵两岸,台湾青年大陆漫行记
中新网评:种植牙市场乱象频发 监管的牙齿该硬起来
冯远征:与世界对话 要“京味儿”戏也要外国戏
盐滨雅之:说说我拍摄中国珍稀动物保护纪录片的那些故事
再进巡回赛四强 商竣程:我还是原来的商竣程
在哈萨克斯坦首都赶“农市大集”
台湾烘焙师福建云霄创业十载
记者抢先探馆东博会 展商运货忙
新奇特农产品亮相丰收节海南庆祝活动
王祖蓝:和全红婵“e见如故”
湖北宜昌:三峡大坝青年集体婚礼引领婚恋新风
河北承德:百人集体婚礼 见证浪漫爱情
成龙现身“湾区升明月”晚会 演唱《男儿当自强》
“国庆”遇中秋:大熊猫吃月饼能有多松弛
大学食堂新菜频出 小新开学季寻味尝鲜
无人机送咖啡是什么体验?
叶画技艺亮相服贸会
俄罗斯方块可以用声控玩了?
乌鲁木齐:“馕咖啡”吸引四方游客
河北衡水民俗画家妙笔绘“中秋”
中新网杭州9月22日电(林波)《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山水画界泰斗黄公望的巅峰巨制,被尊为不可多得的传世瑰宝。然而,在黄公望丰富而精湛的艺术遗产中,《九峰雪霁图》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成为另一幅不可多得的杰作。
近日,“黄公望《九峰雪霁图》文化溯源暨金华汤溪首届全国山水画名家邀请展”在浙江金华汤溪举行,名家齐聚,用笔墨与先贤对话,体会黄公望的笔墨意韵。
黄公望笔下的《九峰雪霁图》是一幅怎样的画作?
《九峰雪霁图》系黄公望81岁时所作,描绘了隆冬腊月时,白雪覆盖下的九峰山景色。黄公望在画中运用了“借地为雪”的创作手法,即充分利用绢素洁白的质地,以淡墨勾勒山石轮廓,再以淡墨渍染,浓墨渲染出水和天空,从而表现出大雪初霁后的山间景色。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画的是哪座山?
近年来,随着专家团队的深入调研与实地比对,坐落于金华市汤溪镇的九峰山被认为极有可能是黄公望笔下《九峰雪霁图》的真实原型。这座丹霞地貌的山峦,以其峰石林立、山水相依的壮丽景色,与画中的意境不谋而合,让世人得以窥见那幅千古名画背后的自然风貌。
据金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俊生介绍,汤溪九峰山,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高僧隐士前来探寻、隐居、讲学、悟道,“九峰胜境更成为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灵感源泉”。
《快雪时晴图》《剡溪访戴图》《九峰雪霁图》是黄公望所作的三件著名雪景作品。《九峰雪霁图》有何魅力?
据“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委会委员、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金晓明介绍,黄公望的三件雪景作品主题意义各不相同,《快雪时晴图》源于王羲之书法的《快雪时晴帖》,《剡溪访戴图》出自《世说新语》,《九峰雪霁图》则是黄公望自己对于九峰山雪景所见的意义表达。
“在黄公望的内心深处,纷飞的大雪不再只是象征四季时序的物象,而是传达情感的载体。他笔下的雪景之所以能如此清冷纯净、远离尘嚣,跟他的人生遭遇是分不开的。”金晓明认为,这与黄公望所信奉的全真教提倡的“清静,让自己的心无为”是一脉相通的。
中国山水画超越于现实物象,饱含无限的人文情怀。
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建融认为,中国画的核心是山水,从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到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都是山水在中国文化中的体现。
“我们可以在黄公望《九峰雪霁图》这幅山水画中学到很多。”徐建融表示,画作中展现的冰雪景象与九峰山的自然风貌颇为契合,“进一步设想,黄公望或许曾在某个冬日造访九峰山,目睹了雪景的壮丽,激发了创作灵感,于是挥毫泼墨,留下了这幅传世佳作”。
诚然,中国山水画自成一体的山水语言体系、蕴含的山水精神及构建的山水世界,这实质上是人的语言体系、思想观念、主观世界的映射。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建波表示:“我们不仅要探寻《九峰雪霁图》与汤溪九峰山的实景联系,更应深入挖掘这一发现对理解黄公望艺术精神及元代山水画创作背景的重要意义。这不仅仅是对一幅画的解读,更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活动中,“九峰胜境——金华汤溪首届山水画名家邀请展”在金华汤溪郑竹三艺术中心展出。该展览汇聚了全国75位艺术名家,创作了75幅以九峰山为主题的佳作,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该展览艺术总监金心明表示,在当今高等艺术教育体系中,山水画的写生实践被置于艺术训练和创作的核心地位,旨在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自然山水的艺术元素,这一理念与文艺创作导向不谋而合,均强调艺术源自生活现实的深刻反映。
“这是一次将美术史研究与山水画创作相结合的专业性、学术性活动,是对黄公望艺术成就的一次深情回望,也是对当代山水画艺术创新与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表示,这是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