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A股底部形态初现 机构称持续的反弹或仍需耐心
每经记者 黄海每经编辑 董兴生
“我并不觉得自己有资格评判自己,事实上已经有足够多的人给我打分。我的工作,就是要保证阿迪达斯在短期、中期和长期都能成为更好的公司。至于打分,就留给其他人给我打吧。”9月21日下午,阿迪达斯全球CEO比约恩·古尔登(Bjoern Gulden)在阿迪达斯大中华区总部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在被问及上任以来的“自我评分”时,他如此回应道。
这是古尔登担任阿迪达斯全球CEO以来第三次访华,除了日常的经营活动,古尔登此行还有另一个“任务”——参加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IBLAC,以下简称“上海市咨会”)。
9月22日,第36次上海市咨会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举行,古尔登首次作为特邀嘉宾出席。阿迪达斯也成为首个受邀参加上海市咨会的体育行业跨国公司。
“上海是代表科技创新的一座城市,期望成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阿迪达斯非常希望、也应该成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进程当中的一部分,并做出我们的贡献,为其提供支持。”古尔登说。
“每次来中国都能感受到这里的新变化,感受到我们中国市场、中国团队满满的活力。就城市而言,上海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它的创新、时尚以及运动氛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到此次上海之行,古尔登如此说。
古尔登很熟悉中国市场,过去30年间,他曾多次来到中国,并亲眼见证了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从制造业中心逐步变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并成为阿迪达斯的重要战略市场。
“关于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我的回答是‘非常有信心’。过去二三十年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这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从未见过的。不管这个世界多么困难、复杂,我都对这个(体育)产业和阿迪达斯本身充满了乐观、希望,也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乐观。”古尔登说。
自古尔登担任阿迪达斯全球CEO以来,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业绩成功扭转此前疲态,重回有质量的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阿迪达斯全球实现营收112.8亿欧元,同比增长10%;营业利润达6.82亿欧元,同比增长188.8%。其中,大中华区第二季度营收8.22亿欧元,同比增长9.3%,实现连续五个季度“有质量的增长”。
复盘上半年业绩超预期的原因时,古尔登在电话业绩沟通会中表示,大中华区本土化策略生效、业绩持续回温是要点之一。
两年间数次来到中国,古尔登感觉中国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无论是市场竞争格局还是消费者的审美意趣。“中国有很多非常强大的本土品牌,竞争也非常激烈。市场在不断发展,我们也看到中国的年轻人,越来越时尚、穿着越来越休闲风,对运动装备的颜值、时尚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对中国市场的洞察。”
“大象”转身之时,细节之处见真章。
在古尔登看来,阿迪达斯需要密切追随中国本土市场的消费趋势,不断跟中国设计师合作,设计出适合中国本土消费者的产品。“这也就是为什么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萧家乐先生和他的团队,得到总部很大的授权,(他们)做出适应中国本土市场的决定,并得到我们全球总部的支持。”
据了解,针对中国市场,阿迪达斯专门成立了一支本土化的管理团队,在设计、采购和运营方面给予团队充分的自主权。此外,在产品供应上,阿迪达斯正通过柔性供应链升级计划,实现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模式转变。
据古尔登介绍,截至目前,阿迪达斯在中国有约7500家门店,中国制造的产品超过80%。此外,如今,阿迪达斯很多创新产品亦是从中国走向全球。
近年来,古尔登几乎每次接受公开采访时都会提及对中国团队“放权”。此次接受采访,古尔登再提“放权”,并比喻说已经为中国团队准备好了一个“工具箱”,为团队提供支持。
“我们将中国作为一个创新平台。阿迪达斯在全球有很多创新产品,都是在中国首发的,这也展示了中国市场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也看到,中国很多机构和组织都有非常强的创新力量,我们在本土不断创新适合本土市场的产品,做适合本土的设计。我们为萧家乐(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团队提供了一个‘工具箱’,他需要的所有‘成功工具’都在里面。现在,我们就看他的(表现)。”
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市场在线上、线下零售渠道均有不同的特点。对于中国市场接下来的开店计划,古尔登表示,未来,阿迪达斯计划开出更大的门店,在除一线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也会开设“未来无界店”。
萧家乐进一步补充称,在实体店方面,截至9月底,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今年已经新开近300家门店。“未来半年,将有更多门店在全国开出。一方面,希望可以提升在重点城市的购物体验;另一方面,也在加大布局三四线城市,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线上方面,今年年中,阿迪达斯开设了小红书店铺。“我们开小红书店铺,也为新产品的推广带来很正面、很好的帮助。未来几年,我们会继续挖掘不同的机会,提升消费者的体验,以及寻找更多与消费者互动、接触的机会。”萧家乐说。
在古尔登看来,阿迪达斯的产品有三大支柱,分别是运动表现、运动时尚以及舒适产品。
运动表现方面,古尔登举例称,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运动当中,全马、半马、足球和一些传统运动,包括跑步、力量训练等,这些人会为了“运动表现”而购买产品。
运动时尚方面,古尔登观察到,如今,中国消费者的穿着和20年前完全不同。消费者选择变得多样化,出现了对休闲风格的追求。“大家穿得越来越休闲,对体育产业、运动产业而言是非常好的消息。”
在对舒适产品的追求方面,古尔登觉得,这是所有品牌都在努力去做创新的领域。“大家去买运动鞋,就是因为运动鞋穿起来很舒服。不管是本土品牌还是全球品牌,大家都为了舒适而不断创新、不断做产品开发。”古尔登说。
围绕三大支柱,视地区不同,阿迪达斯也观察到不同的趋势。古尔登举了几个例子:“在美国,街头时尚文化多数是因热爱篮球而驱动;在欧洲,可能是足球的影响因素更大。在中国,我观察了一下,大家对运动潮流的变化感知更为敏锐。我们要追随消费者的需求,这些产品也许是在本土生长出来的,但我们也要让它们全球可及,这是我们接近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方法。中国市场当然也大有可为。”
2024年是业内人士眼中的“体育大年”,欧洲杯、奥运会等盛会接连举办,让运动风潮再次席卷全球。古尔登觉得,体育是架起人与人之间桥梁的一种元素,不管你是谁、你来自哪里,都可以参与到运动当中,阿迪达斯希望在这样的进程中发挥作用,也希望可以帮助世界建立起更多的桥梁。
据了解,本次上海市咨会上,阿迪达斯已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献策。阿迪达斯建议,上海可借鉴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体育科技的潜在竞争力,推动体育产业的全面升级,实现从“短板”到“跳板”的转化。
在社会化方面,阿迪达斯建议上海积极借助科技手段,将体育融入城市更新,拓展公共体育空间,丰富街头体育运动,不断激发社会创新的活力;在生活化方面,运动爱好者们将越发重视并选择那些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创新产品,从而激发出一波全新的科技消费浪潮;在产业化方面,建议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加速产业链、供应链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进而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响应速度,为上海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
“今年既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阿迪达斯品牌创立75周年。阿迪达斯深耕中国市场27年,中国是阿迪达斯最为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我们对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秉承‘在中国,为中国’理念,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体育用品产业发展,以及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等贡献阿迪达斯力量。”古尔登说。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炜 通讯员 海宣
广州电影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于9月27日至29日在琶洲广交会展馆举办,国内外知名电影企业和制片人将齐聚海珠,共话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此次交易会的举办地,海珠区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持续推出了一系列助推产业发展的创新举措,优秀企业及作品纷纷涌现。未来该区将瞄准“人工智能+影视”前沿技术,抢抓国家鼓励数字文化消费的良好机遇,打造大湾区影视产业新高地。
推陈出新,加快建设微短剧快审中心
良好的营商环境与文化底蕴,不仅可以促进人才集聚、企业发展创新,还能吸引产业要素汇聚,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微短剧作为新兴内容形式和重要IP形式,正迅速崛起,成为时下最火爆的传播手段。同时AI技术革新了短剧行业,成本更低、想象空间更广、效率更高。”山桃文化公司副总经理、光合未来总经理赵文俊介绍。
今年7月,由山桃(广东)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发起建设的海珠区微短剧产业基地在广州华新科创岛正式揭牌,旨在通过引入微短剧产业链团队,共同打造微短剧精品创作传播生态平台,驱动微短剧创作和产业发展。次月,该区还邀请了辖内影视制作、短剧制作的企业大咖集聚于此,共谋如何合力推动海珠数字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几年,海珠影视作品亮点纷呈,一系列优秀作品持续涌现,不乏有后浪品牌出品《进击的金秘书》《恋恋花颜御捕》等短剧作品;映宇宙推出《合约期间爱上她》《我最亲爱的》等网剧作品……各种题材丰富多样,内容新颖独特,紧跟时代潮流,也充分展现出海珠影视产业的创新活力与蓬勃发展态势。据了解,该区将加快推进微短剧快审中心建设,打造集融资、创作、制作、发行、培训于一体的影视产业基地,并筹备建设电影虚拟拍摄场景沉浸式体验馆,吸引更多影视创作人才汇聚。
百花齐放,打造湾区影视产业集群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由海珠本土企业广东咏声动漫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咏声动漫”)制作的国漫大片《落凡尘》首次将星宿神话搬上大银幕,以动物的神像姿态展现中华文化瑰宝,成为今年暑期档最高分国产影片,并入选广东省重点影片、广州市文艺精品。
作为国内领军的数字动画影视内容创作生产企业,从2005年至今,咏声动漫成功开发了“猪猪侠”“百变校巴”“超学先锋”“逗逗迪迪”“钶龙战记”等一系列知名原创动漫IP,旗下原创影视动漫作品被评为“白玉兰金奖”“广东省最具价值版权作品”“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业界奖项及海内外荣誉,多元化IP矩阵激活动漫版权创新创造及运用。
得益于海珠在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优势,像咏声动漫这类优质的影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也衍生发展了各具特色的影视产业园,如发力动漫电影制作的草芳围动漫科技园、主攻非虚构纪实影片创作的广州数字纪实视听产业园、专注AIGC与微短剧创作的华新科创以及致力于东南亚与香港电影制作的时代方舟创意园等等。
“我们将重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港项目建设,打造大湾区电影中心、大湾区电影博物馆、广东4K电影创作中心、星光影院、珠影演艺厅等重要影视文化场所,汇聚整合粤港澳三地影视产业资源,助力广州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海珠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该区吸引了软件和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众多企业落户于此,拥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近600家,电影相关行业“四上”企业达到19家,文化产业园区36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2个。2023年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四上”企业营业收入807.92亿元,同比增速为41.8%。
“保驾护航”,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海珠区坚持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抓手,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快形成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10月,海珠区辖内八家版权领域企业获得135万元的奖励扶持,成为《广州市海珠区促进版权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又称“海珠版权十条”)出台以来首批获奖励扶持的企业。由此可见,该区是拿出真金白银,以最大诚意,从企业园区奖励、版权人才奖励、示范创建奖励、版权组织和服务机构扶持等方面给予全链条扶持,以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激励版权创造,也彰显出对发展版权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目前,该区拥有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园区)3家,分别为广州市朗声图书有限公司、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和广东咏声动漫股份有限公司,数量位列全市第一。
此外,在全域推进“海珠合伙人”企业服务模式的大环境下,该区通过成立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吸纳方所文化、广日传媒、三七互娱、咏声动漫、山水比德等会员企业119家,打造文化企业共谋发展平台,对企业会员“一企一策”开展精准扶持和贴心服务,主动帮助影视企业参与上级政策申报。今年以来助推咏声动漫、普星达、非虚构影像创新发展中心获得广州市电影产业扶持奖励,为《一闪一闪亮星星》等近百部优秀电影协调拍摄场地、作好保障服务。
展望未来,海珠将依托《广州市海珠区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实施细则》政策,支持实力电影企业建设AI影视大模型,打造以AIGC技术为特色的影视产业集群,瞄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推动建设AI数字文化资产服务平台,为影视企业提供版权保护、技术支持、资产交易和产品出海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