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到今天,科技界仍未创造出消费端的“杀手级AI应用”。手机行业在落地AI时也未有醒目创新。各家的AI手机实践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围绕聊天助手、影像处理、办公需求在展开。
例如,三星在原生APP里加了一些AI辅助功能(如实时翻译、AI写作),OPPO把智能抠图、路人消除、通话摘要加到了手机里,vivo覆盖的是路人消除、视频剪辑、会议摘要等场景。荣耀则利用端侧大模型提供智慧成片、图库语义搜索、日程安排等便捷功能。
这些应用更像是锦上添花。目前的AI手机,更接近于已有大模型应用和手机终端“拼凑”出来的结果,尚未创造全新的AI终端体验。行业的热闹是表象,焦虑是实质,中国厂商和苹果在这一点上的处境是相似的。
折叠屏增量和竞争
除了发力AI,中国手机厂商近年创造增量、冲击高端的方式,还有加码折叠屏。
在中国厂商的集体努力下,中国已成折叠屏产品最受欢迎的市场。IDC数据显示,自2019年首款产品上市以来,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连续四年同比增速超过100%。增长的同时,伴随供应链的成熟,折叠屏市场也在出现新现象。
创新消费电子产品成熟的标志是售价下探。以vivo近期发布的X Fold3为例,基础款(12G+256G)售价仅为6999元,较X Fold2 8999元的起售价下降了2000元。考虑到各家的折叠屏产品售价还有下降的空间,折叠屏产品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价格接近直板机的同时,折叠屏产品的性能越来越接近直板机。折叠屏手机在刚问世时,“折叠”本身就是卖点,但随着各家不断推陈出新,仅有“折叠”已经不够吸引人。「深响」留意到,折叠屏手机厂商在宣传时,会更多强调其轻薄、影像、续航等卖点,并将折叠屏手机和直板旗舰相比较。
简言之,随着市场成熟,厂商曾经如何“卷”直板旗舰产品,现在就开始怎么“卷”折叠屏产品。而类似的压力,也出现在了厂商和厂商之间。
根据IDC数据,华为在国内折叠屏市场排名第一,主打产品是大折叠Mate X5系列。OPPO排名第二,在竖折小折叠市场则以36.3%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不同厂商原本在目标人群、产品风格上各有侧重,但今年二月,华为发布了小折叠旗舰华为Pocket 2。业界普遍将此解读为小折叠细分市场竞争加剧的信号。
横折大折叠产品屏幕大,能提供不同于直板机的使用体验,是折叠屏市场的主要品类(IDC数据显示,2023年,横折产品占折叠屏市场份额为68.1%)。竖折小折叠产品则更受女性用户喜爱,时尚属性强。两者都是市场增量,都能创造新体验激发用户换机欲望,都吸引了厂商为之竞争。
结语
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极其激烈,这种激烈体现在每个价格段和每种产品路线上。
国产手机厂商卷自己也卷别人,终于卷出“iPhone承压,国产集体冒头”的新局面。不过,从“新局面”,到彻底改变“一超多强”格局,手机厂商仍然需要就新技术和新体验作出突破。一切蓄势待发,就看谁能先擦出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