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网9月3日消息:日前,仲量联行重磅发布《新能源发电行业及其市场化进程概览白皮书》,详细阐述光伏与风力发电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化路径、估值方法论以及未来展望。《白皮书》指出,?根据预测,2024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9.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迅速增加,到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33.2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将超过40%。
仲量联行评估及咨询服务部中国区总监熊建平认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显著增长,每一种能源形式都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这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进步,以及能源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他表示,伴随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融资和交易将迎来更多可能性。“在此过程中,专业的价值评估和市场分析变得尤为重要,仲量联行将发挥所长,帮助各方参与者更好理解市场趋势、把握投资机会并管理风险,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新能源发电领域技术不断进步,行业正走向低成本化。同时,电站数字智能化管理,正推动行业变得更高效、更智能。仲量联行认为,政策、技术的双重支持下,我国的电力结构改革愈加深入,推动新能源发电行业供给与需求双增长,市场参与者逐渐增多。新能源发电行业有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与房地产、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形成互补,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可持续的经济体系。
仲量联行认为,投资并购活动的增加、IPO的兴起以及资产证券化相关产品的创新,都为新能源发电行业注入了新活力,大幅扩宽我国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前景,也为我国经济的绿色转型提供强大动力,为全球环境的可持续性贡献了重要力量。
据介绍,仲量联行在大中华区近五年每年评估新能源项目总规模超过400万千瓦,涉及新能源项目投资并购交易超过70宗,项目价值超过300亿元,服务项目类型涵盖投资并购、IPO、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拥有能源行业专家、估值专家、自研开发新能源仪表板等多项核心优势。此次《白皮书》发布,旨在助力更多企业更好把握住新的发展机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
短视频成为新增网民“触网”重要应用。在新增网民中,娱乐社交需求最能激发网民上网,在该群体首次使用的互联网应用中,短视频应用占比达37.3%。此外,即时通信也显示出一定“拉新”能力,占新增网民首次使用互联网应用的12.6%。
想要发表评论,阅读更多精彩内容,快来下载新京报客户端吧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近日,广西一男子因在网络平台多次造谣诋毁运动员吴艳妮,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这是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的一个典型案例。据报道,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已侦办网络谣言类案件2.2万余起,依法查处造谣传谣网民2.5万余人,清理网络谣言信息132.2万余条,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
提及网络谣言,绝大多数人都深恶痛绝。从公共政策到社会事件,从民生问题到邻里日常,网络谣言的内容可谓“无所不包”。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谣言的治理有明确规定,相关部门也开展了不少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同时,技术的发展对网络谣言的内容广度、传播速度、影响范围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深度伪造技术可以通过给图像和视频“换脸”、伪造不存在的事物等以假乱真,进而误导人们。不仅如此,通过相关智能技术还能够“培养”网络水军、迅速扩大谣言传播范围,助推形成虚假的意见氛围,进而达到操纵舆论的目的。从公安机关打击整治的情况来看,不乏一些网络机构在幕后操纵进行造谣炒作,网络谣言的生产和传播愈发呈现规模化、产业化特征。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这种“重构”和“升级”的网络谣言一经传播,不仅会损害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扰乱网络传播秩序,还可能给社会舆论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没有人希望生活在真假难辨的环境中。面对智能化、产业化发展的网络谣言,与时俱进治理网络谣言、提升治理效能是必然之举。一方面,要在现有谣言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及时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网络谣言治理技术,持续打击各领域网络谣言。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网络谣言背后的复杂成因,在政府、平台、媒体、公众等多方面发力,形成治理合力,从源头上减少网络谣言的产生。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772380 处置流程
法制网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