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乒超赛事的安排,很多球员都是一天多赛。由于山东魏桥俱乐部的实力强悍,所以基本上都是三盘比赛结束战斗。
此前在河北雄安、在福建厦门进行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比赛,球员们受环境影响不大。
但是在乌鲁木齐的赛场,由于乌鲁木齐的平均海拔大约800米,虽然不算真正的高原,但对于乒乓球这种对旋转、速度高度敏感的项目来说,哪怕10%的空气密度差异,就足以让球速提升15%以上,落点和弹跳发生明显偏差。
再加上空气稀薄,所以许多运动员还未完全适应环境变化。王楚钦在8月29日的赛后采访里直言:“第一场有点高原反应。”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只他一人出现,此外林昀儒同样提到“还需要多适应”,林诗栋、蒯曼等年轻队员的表现中,也能看到类似的不适应迹象。
魏桥队在赛前就做了针对性准备,全队提前抵达乌鲁木齐,模拟高原球速进行战术演练。
王楚钦本人更是在28日完成了超过2000次的挥拍训练,甚至累得坐在裁判椅上喘气。这种“透支式”训练方式,目的只有一个:缩短适应周期。
比赛中,他也做出了一些细节调整:比如增加正手位发球比例,用落点控制削弱对手搏杀空间;同时,在体能分配上采取速胜策略,尽量避免长时间拉锯。
多数球迷是理解的。他们看到王楚钦的疲态,也清楚连续作战的难度,普遍呼吁“健康完赛比盲目兼项更重要”。
更值得注意的是,王楚钦的坦诚态度本身赢得了尊重。他没有掩饰问题,而是直面挑战,再用表现去回应质疑。这种“先说难,再去赢”的姿态,比赛果本身更有说服力。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8月29日王楚钦依旧迎来“铁人模式”:一天两场,午间对阵孙正,晚间对阵削球手李天阳。
在午场王楚钦3-0速胜上海地产队的孙正,比分分别是11-5、11-7、11-5.几乎没有给对手机会。第二局一度5-7落后,但他靠一波6-0直接翻盘,体现关键分的掌控力。
在晚场王楚钦3-0逆转中超电缆队的李天阳,这场的含金量更高。尤其第三局,他在0-5落后、8-10面临局点的情况下,连追4分,以12-10结束战斗。整场比赛,他用落点和旋转精准化解削球手的防守,被解说评价为“技术执行力满分”。
这一天过后,他实现了个人乒超单打12连胜,球迷戏称:“对手的局点,其实就是王楚钦的赛点。”
在晚间场山东魏桥总比分3-0战胜中超电缆之后,在双方队员握手致意的时候,王楚钦还专程走到李天阳的面前,拉着他的手,轻轻摸了摸这位19岁小将的头。
作为目前国乒男队最强的球员,王楚钦用这样一个举动传递了尊重与鼓励,缓解了年轻选手的失落。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此前对牛冠凯、徐海东,他都做过类似动作,球迷把这种举动称为“国乒代际温情”的缩影。
而年强的李天阳瞬间红温,并且蹦蹦跳跳的回到自己的场地,肉眼可见非常的开心。
王楚钦在乌鲁木齐的一日双赛,是竞技实力、心理韧性和体能极限的综合展示。他用零封证明自己已度过适应期,也用“摸头杀”展现另一面的人格魅力。
从长远看,他仍要面对的是更严苛的赛程:9月的中国大满贯、奥运积分赛,都意味着更大的消耗。如何在保持竞技状态的同时管控身体风险,是他和团队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上一篇:周杰伦晒和昆凌的合照过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