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离世,被公众誉为“布鞋首富”的他,以简朴作风和专注独女的企业传承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女儿宗馥莉接过权杖,娃哈哈似乎平稳过渡。
谁也没想到,一年后的今天,三位自称宗庆后“私生子”的年轻人突然杀出,在香港和杭州两地法院将同父异母的姐姐宗馥莉告上法庭,掀起一场涉及350亿的遗产争夺战。
1
2025年7月,香港法庭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继承者们”的豪门大戏。
三位美国籍的年轻人——宗继昌(Jacky Zong)、宗婕莉(Jessie Zong)和宗继盛(Jerry Zong),以“宗馥莉同父异母弟妹”的身份提起诉讼,要求冻结并接管价值18亿美元的家族信托资产。
根据诉讼文件,宗庆后生前曾承诺为这三位子女每人设立7亿美元的信托基金,总计21亿美元。
截至2024年初,账户内已注入18亿美元,但仍有3亿美元缺口。更令他们警觉的是,去年5月已有110万美元从该账户被转出。
三位原告主张,信托基金是父亲留给他们的,姐姐不能占!
而宗馥莉方面的回应斩钉截铁:根本不知道有这些信托基金的存在,也没有得到过父亲的正式指示。
与此同时,杭州中级法院也收到一纸诉状。
同样的三位原告要求分割宗馥莉继承的娃哈哈29.4%股权,按当前市值计算,这部分股权价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加上香港的信托争夺,整场遗产大战涉及总额高达350亿元。
面对“突然冒出来的弟妹”,宗馥莉亮出了自己的王牌——宗庆后2020年签署的遗嘱。
这份文件明确写道:“本人所有境外资产均由独女宗馥莉继承,其他子女不得主张任何权利。”
三位私生子则直指这份遗嘱的软肋:见证人清一色为娃哈哈高管,无家族成员签字,程序存在明显瑕疵。
为证明身份,他们已提交宗继昌的出生证明,并申请调取宗庆后生前在浙一医院的血液样本进行DNA鉴定。
若DNA比对成立,《民法典》第1071条规定的“非婚生子女同等继承权”将成为原告方的法律利器。
2
这场争产风暴的中心,站着一位神秘女性——杜建英。
这位1966年出生的浙江大学高材生,比宗庆后小21岁。1988年毕业后放弃国企干部身份,成为宗庆后亲自面试并破格录用的首批高学历人才,1991年正式加入娃哈哈。
在娃哈哈的岁月里,杜建英展现出非凡能力。
从集团党委书记、总经办主任到进出口业务负责人,她逐渐成为公司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
一位老员工透露:“无论是对外扩张、IT架构建设,还是‘达娃之争’,都是在杜建英指导下完成的。”
1996年,杜建英以监护人身份赴美照顾留学的宗馥莉。同年,她的长子宗继昌在美国出生。
此后她又生下宗婕莉和宗继盛。三个孩子一出生就获得美国国籍,与宗庆后高举的“民族企业”旗帜形成微妙反差。
2008年,杜建英突然从娃哈哈管理层离职。但她的身影并未消失——通过成立“荣泰系”公司,她仍在多家娃哈哈关联企业持有股权。
2010年,她更在上海成立三捷投资集团,持股99.8%,涉足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
宗馥莉接手娃哈哈后,展开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停了18家工厂。
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工厂多数与杜建英关系密切:
陕西娃哈哈乳品公司,杜建英任董事;
深圳荣泰实业、衢州启力饮料的控股公司中,杜建英持股40%;
徐州饮料厂背后的红安永盛公司,杜建英持股62%。
与此同时,宗继昌、宗婕莉的名字出现在沈阳娃哈哈荣泰等多家公司董事名单中。宗馥莉的关厂行动,直接动摇了杜建英及其子女的利益根基。
“这是长公主在收权!”业内观察人士如是评价。而这场关厂行动与遗产纠纷的爆发时间如此接近,绝非巧合。
3
350亿遗产争夺战硝烟弥漫,这场豪门恩怨,究竟谁是赢家?
从目前局势看,宗馥莉手握遗嘱占据上风,但三个弟妹手握DNA鉴定这一翻盘利器,最终谁赢谁输,还是要看法律的判决。
但不管判决如何,宗庆后精心维护的“家文化”招牌已轰然倒塌,曾经感动无数人的父女传承故事蒙上阴影;
娃哈哈企业形象遭受重创,国资背景的第一大股东会容忍这场闹剧持续多久?
私生子即便胜诉,公众眼中的“私生子”标签将伴随一生。
更深层的警示在于:结婚生育,不可不慎。
宗庆后可能以为已妥善安排:正房女儿继承企业,二房子女获得财富保障,互不相扰。
这种“人治传承”的思维,是中国一代企业家的通病——用血缘纽带替代公司治理,以口头承诺代替制度设计。
贝恩咨询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企业家,有70%未制定交接班计划。宗庆后直到病危前才仓促立遗嘱,埋下了今日的祸根。
三个私生子的名字暗藏玄机:
宗继昌的“继”如旗帜般宣告继承使命,“昌”暗含永续期盼;
宗婕莉的“婕”取自汉代女官“婕妤”,“莉”与宗馥莉共享;
宗继盛的“盛”与“昌”组合成“昌盛”宏图。
英文名Jacky、Jessie、Jerry,字母“J”恰排在宗馥莉英文名“Kelly”的“K”之前。这些细节背后,是母亲杜建英未能言说的期待与挣扎。
4
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联结。
宗庆后与原配施幼珍婚姻存续期间,与杜建英生育三子。
即便富豪能用金钱暂时平衡各方,情感与伦理的债务终会爆发。普通人若在婚姻中背叛契约,轻则财产分割,重则子女终生蒙羞。
生育不是冲动,是一生责任的开始。
非婚生子女虽享有法定平等继承权,但现实中需自证血缘(如DNA鉴定、抚养记录)。若父母生前未明确法律关系,子女可能陷入“证明你爹是你爹”的荒诞困境。
财富传承,制度优于人情。
李嘉诚将经营权交长子、分红权予次子;美的采用“家族控股+职业经理人”模式。
而宗庆后依赖口头承诺与离岸工具,最终引发多重法律冲突。普通家庭更需提前公证遗嘱,明确资产归属,避免亲人变仇人。
香港法庭的较量终将落幕,但这场争产案撕裂的亲情、消磨的商誉、暴露的人性,早已没有赢家。
再厚的钱墙,也挡不住后院起火的灼痛;再大的帝国,也经不起伦理地基的摇晃。
婚姻这张纸,生育这个决定——轻飘飘落笔时,谁能想到它竟要押上一生的安宁去偿还?
普通人更该明白:枕边人与膝下子,不是棋盘上的棋子,而是你余生悲喜的合伙人。
与其幻想“两边互不干扰”的完美平衡,不如一开始就用敬畏之心对待每一次选择——毕竟我们没有350亿可以输,更输不起家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