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尔街见闻
汇丰研究发现,这一反差现象有三种可能解释:一是数据存在滞后效应;二是商品储存在保税仓库中规避关税;三是美国终端需求超预期强劲。汇丰倾向于第三种解释,认为强劲的终端需求可能使亚洲出口商避免“前置出货”的反噬效应,但警告高额关税最终仍将对亚洲出口造成重大冲击。
汇丰研究显示,尽管亚洲出口量大幅激增,但美国库存增长却相对有限,暴露出贸易前置效应的复杂性。
7月12日,据追风交易台消息,汇丰银行在最新报告中指出,近期数据显示,中国亚洲其他地区的出口量均创下历史新高,韩国二季度出口量环比增长也表现强劲。然而,这一现象引发了一个谜题:
美国进口商如果确实在大规模囤货以规避更高关税,其库存理应大幅攀升,但实际数据并未显示如此明显的增长。
汇丰首席亚洲经济学家Frederic Neumann指出,虽然美国零售库存有所上升,但仅回到了2022年9月的峰值水平,与疫情期间的库存激增相比相形见绌。这一反差可能有三种解释:数据滞后、保税仓库存储,或者美国终端需求超预期强劲。
报告称,如果是后者,意味着亚洲出口商可能避免此前市场担心的“前置出货”反噬效应。不过汇丰警告,高额关税最终仍将对亚洲出口造成重大冲击。
亚洲出口量创历史新高,美国库存仅温和增长
汇丰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和新兴亚洲(除中国外)的出口量指数均达到历史高位。其中,韩国二季度出口量环比增长显著加速。
美国制造业进口增长在过去几个月大幅飙升,而欧洲进口则出现相反走势。这些进口商品的部分确实进入了美国零售商的仓库,推动零售库存上升。
尽管美国零售库存(除汽车外)有所上升,但增幅相对温和。截至5月的最新数据显示,库存水平仅刚刚超过2022年9月的峰值,与疫情期间供应链冲击导致的库存激增相比差距明显。
报告称,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美国零售库存销售比在近几个月几乎没有变化,表明零售商目前实际上维持着相对精简的库存水平。其他指标也印证了这一点:
美国物流经理调查的库存组成部分显示,虽然总库存有所扩张,但扩张步伐并不特别快,且低于2021年中至2022年中疫情相关供应链冲击时期的水平。
抢出口的商品去哪了?
汇丰在报告中给出了三种可能的解释:数据滞后、保税仓库存储,或者美国终端需求超预期强劲。
1、?/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