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桂林11月12日电题:台湾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参访团参访桂林共话创业
作者欧惠兰涂丽莎段夏兰
11月11日,陆配王子祯分享了她回家乡创业发展的故事。“嫁到台湾高雄20多年,我一直思考如何将台湾优势资源与家乡优势资源匹配以创造商机。我看准了台湾的精致农业和休闲农业,经过调研论证,我选择了精致农业,为此走访了大江南北约一百家农场庄园。”王子祯说。
在台湾,香草种植经验和应用很广泛,王子祯带着生态环保与精致农业的理念回到家乡,让“香草森林”成功落户阳朔遇龙河畔,成为阳朔遇龙河景区的旅游地标之一。“香草森林”接待过来自法国、西班牙、荷兰、新加坡等国家的农场主来做义工。2020年,“香草森林”荣获广西第一批“桂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称号。
当天,台湾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参访团到桂林开展参访活动,并举行以“寄情甲天下圆梦田园中”为主题的台湾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参访团创业座谈会,大家齐聚一堂,共话创业发展、共叙两岸情谊。
广西桂林籍陆配夏月红,是桂林归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及阳朔山水遇农园创始人。她在台湾生活了30年,见证了台湾20世纪70年代以来精致农业的快速发展。
“2015年夏天,我带着多年经商的积累,首次踏上桂林阳朔县的土地,被这里的山水田园和美丽乡村吸引。十年间从农业起步,逐步发展到农业休闲和农文旅融合。如今山水遇农园已成规模,获得多项荣誉,成为广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及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夏月红介绍。
台湾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理事长钟锦明发言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广西与台湾地区已经开始农业合作,逐渐从水果、茶叶、蔬菜等农产品引种,发展到农产品加工、农业休闲旅游等领域。桂台两地也成功开展了100多项农业品种及技术交流合作。
“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桂林的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促进桂林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钟锦明说。
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会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学庆,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主任、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副会长杨文涛,广西壮族自治区台办主任侯线红,桂林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蒋育亮等参加座谈会。
台湾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台中分会秘书长姜兰在接受采访时说,她在台中市开了一家民宿,她很期待在参访行程中,与阳朔的民宿老板交流,取长补短。
据介绍,目前桂林共有1.5万余对涉台婚姻。一直以来,桂林通过邀请常住陆配参加重要交流活动、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制定实施优惠政策等各种方式,支持帮助两岸婚姻家庭工作、生活和创业等,广西籍陆配及子女回娘家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14届,搭建起了桂台之间的连心桥,有力促进两岸交流融合。
据悉,12日至14日,参访团将参访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桂花公社,考察漓江水系,赴桂林阳朔县参访陆配创业园香草森林,赴山水遇农园体验打油茶、唱山歌。(完)
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色列安全内阁30日举行会议,批准以色列向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移交10月份和11月份以方代巴方所征收的税款。
以色列北部29日遭到从黎巴嫩南部发射的多枚火箭弹袭击,以军随后予以还击。
阿拉伯国家代表21日要求以色列放弃在核军备问题上的“模糊”政策,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明确宣布放弃核武器。
巴勒斯坦解放运动(法塔赫)高级官员15日说,法塔赫决定放弃提名法耶兹为新联合政府总理人选,以推动执行与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签署的内部和解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将于11月11日至22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对于评估气候进展、推动各国落实全球气候承诺及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大会召开前夕,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发布相关报告,再次敲响气候危机的警钟。联合国呼吁各方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更多行动举措,不断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韧性。
“2023年温室气体浓度创下新纪录”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年度《温室气体公报》,“2023年温室气体浓度创下新纪录”,全球平均地表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浓度分别是工业化前水平的151%、265%和125%。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积累速度超过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任何时期,在短短20年里就增加了11.4%。”世界气象组织在报告中指出。“又一年,又一个纪录”,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塞莱丝特·绍洛表示,这应该给决策者敲响警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日发布的《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上升了近1.5摄氏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的估算表明,如果不立即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本世纪全球气温将上升2.6至3.1摄氏度。报告呼吁在未来10年大幅扩大气候适应规模,以应对不断上升的气温影响。但是,气候适应资金需求与当前国际公共适应资金流动之间存在巨大差距,阻碍了这一进程。
日前,西班牙因季节性“冷滴”现象带来的强降雨发生特大洪灾。英国雷丁大学水文学教授杰西·诺伊曼指出:“西班牙的突发洪水再次警示了气候变化及其不可预测的破坏性。尽管‘冷滴’现象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之一,但全球变暖显然加剧了其影响。更多热量意味着大气中储存了更多水分,从而带来更为猛烈的降水。”
国际科研机构“世界天气归因联盟”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2004年以来全球最严重的10次气象灾害都与全球变暖存在关联,这凸显了针对全球最脆弱人群制定气候适应政策的必要性。该机构创始人弗里德丽克·奥托表示,日益增多的归因研究已帮助许多人认识到气候变化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险,但“将知识转化为足够大规模的行动尚未奏效”。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与日益频繁和剧烈的气候灾害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创纪录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意味着海水温度达到新高、飓风变得更加猛烈、森林更加易燃、强降雨导致洪水等。”
“各方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需求”
不久前,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部长级预备会议在阿塞拜疆举行,来自近70个缔约方及联合国、气候公约的部长和高级别代表围绕气候资金、减缓、适应和损失损害、国际碳市场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COP29已将气候资金新集体量化目标列为本届大会的重要议题。根据2022年发达国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截至2020年,一半以上的发达国家缔约方(欧盟作为一个整体)距离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一些国家仅仅完成了承诺减排目标的一半,另有些国家不仅没有实现减排还出现了温室气体排放显著增长。
面对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方面的巨大资金缺口,国际社会需要设立2025年及之后更高的气候融资目标。日前,联合国召集的专家小组估计,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每年将需要2.4万亿美元以满足气候和发展需求。COP29候任主席穆赫塔尔·巴巴耶夫指出,COP29将商定新的气候资金新集体量化目标,新目标应“满足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并在当前目标基础上实现显著增长”。
古特雷斯近日表示:“我们需要发达国家到2025年将适应资金增加一倍,达到每年至少400亿美元——这是缩小资金缺口的重要一步。”为了解锁更多适应资金,多方呼吁采取财政和监管激励措施,降低私营部门投资的风险,同时探索创新的融资工具。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近日呼吁各国政府将气候承诺转化为现实行动。他强调,COP29必须成为一次充满行动力的缔约方会议,在气候融资方面取得切实且雄心勃勃的成果。“各方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需求,认识到这种支持是保护每个国家和全球经济免受严重气候灾害影响的核心要务。显然,资金支持是大会取得实质成果的关键。雄心勃勃的新目标符合每个国家、每个经济体的根本利益。”
“加大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度”
按照《巴黎协定》,各国将于2025年提交新版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中指出,各国需要以COP29为契机,确保设定有力度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否则,人类将很快突破《巴黎协定》设定的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内的目标,甚至把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目标也将岌岌可危。
《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指出,从技术角度来看通过大规模发展太阳能、风能及森林恢复,1.5摄氏度的温控目标仍有实现可能。“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刻已经到来。从现在开始,在下一轮气候承诺之前,我们需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展开全球动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说,“我敦促国际社会加大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度,设定更强有力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而努力。”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部长级预备会议上,中方表示,巴库大会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各方应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目标、原则与安排,发出多边进程不可逆转、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积极信号,为应对气候危机的全球努力带来更多确定性,持续促进全球绿色低碳、气候韧性转型和创新。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1日 16 版)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