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以末日般的思维来看待科技泡沫,但事情并不一定那么严重。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泡沫是一个过度的押注,最终导致供给超过需求。
要点:这并非全有或全无的情况,即使是好的押注,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变坏。
AI泡沫问题如此难以回答的原因在于时间线的不匹配,即AI软件开发的飞速发展与数据中心建设和供电的缓慢进程之间的错位。
由于这些数据中心需要数年时间建设,从现在到它们上线之间必然会发生很多变化。支撑AI服务的供应链如此复杂和多变,很难清楚地预测几年后我们需要多少供应量。这不仅仅关乎人们在2028年会使用多少AI,更关乎他们将如何使用AI,以及在此期间我们是否会在能源、半导体设计或电力传输方面取得任何突破。
当押注如此之大时,出错的方式有很多种——而AI押注确实正在变得非常庞大。
上周,路透社报道,甲骨文关联的新墨西哥数据中心园区已从20家银行组成的财团获得高达180亿美元的信贷。甲骨文已经与OpenAI签订了3000亿美元的云服务合同,两家公司还与软银合作,作为"星门"项目的一部分,计划建设总计500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Meta不甘落后,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在基础设施上投入6000亿美元。我们一直在追踪所有主要承诺,但庞大的规模使我们难以跟上。
与此同时,对AI服务需求增长速度存在真正的不确定性。
上周发布的麦肯锡调查研究了顶级公司如何使用AI工具。结果喜忧参半。几乎所有接触的企业都在某种程度上使用AI,但很少有企业在任何真正的规模上使用它。AI确实让公司在特定用例中削减了成本,但对整体业务并未产生明显影响。简而言之,大多数公司仍处于"观望"模式。如果你指望这些公司购买你数据中心的空间,你可能要等很长时间。
但即使AI需求无止境,这些项目也可能遇到更直接的基础设施问题。上周,萨提亚·纳德拉让播客听众感到惊讶,他说自己更担心数据中心空间不足,而不是芯片短缺。(用他的话说:"这不是芯片的供应问题;而是我没有温控机房可以插入。")与此同时,整个数据中心因为无法处理最新一代芯片的电力需求而闲置。
虽然英伟达和OpenAI一直在尽可能快速地推进,但电网和建筑环境仍然以它们一贯的速度移动。这为昂贵的瓶颈留下了很多机会,即使其他一切都顺利进行。
Q&A
Q1:什么是AI泡沫?为什么很难判断?
A:AI泡沫是指对AI基础设施的过度投资,导致供给超过需求。难以判断是因为AI软件开发速度极快,但数据中心建设需要数年时间,两者时间线不匹配,供应链复杂多变,很难预测未来几年的实际需求。
Q2:目前AI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有多大?
A:投资规模非常庞大。甲骨文关联的数据中心获得180亿美元信贷,与OpenAI签订3000亿美元云服务合同,"星门"项目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Meta承诺三年内投入6000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
Q3:企业对AI的实际使用情况如何?
A:根据麦肯锡调查,几乎所有企业都在使用AI,但很少有企业大规模使用。AI帮助公司在特定用例中削减成本,但对整体业务影响有限。大多数公司仍处于"观望"模式,这可能导致数据中心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