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近期持续震荡、风格走向存疑的A股市场,开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韦冀星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虽然市场波动放大,但当前仍处于中长期上涨趋势,科技成长主线占优的格局仍将延续。在专访临近尾声时,他直言道:“本轮行情中,选行业可能比选个股更重要。”并分享了如何在震荡市中把握“双轮驱动”的投资主线。
面对近期持续震荡、风格走向存疑的A股市场,开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韦冀星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虽然市场波动放大,但当前仍处于中长期上涨趋势,科技成长主线占优的格局仍将延续。
在专访临近尾声时,他直言道:“本轮行情中,选行业可能比选个股更重要。”并分享了如何在震荡市中把握“双轮驱动”的投资主线。
市场震荡是常态
市值空间仍具想象力
9月初以来,A股市场波动加剧,引发不少投资者心生忐忑。对此,韦冀星认为,当前市场正处于一个相对明确的中长期上涨趋势之中,建议投资者不必过分关注这种短期波动。
在韦冀星看来,本轮行情的驱动力非常坚实,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顶层设计对资本市场的呵护;二是从ETF渠道入市的增量资金对流动性提供了支撑;三是产业维度上,AI等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催化具有持续性。
“这种上涨行情过程中多有大幅回调。”他表示,“但只要上涨趋势的驱动力没有改变,回调之后,市场不仅能把回调的‘坑’填回来,还能推动趋势继续上行。”
那么,这轮上涨行情能持续多久?韦冀星引入了一个关键指标——证券化率(又称巴菲特指标)来分析当前的市场空间。证券化率是指股市总市值与GDP的比值。他解释道,中国作为大陆体系国家,主要融资手段是银行融资,历史上这些国家的证券化率超过1倍之后,股市估值往往进入相对高位。
“回看中国股市,2007年我们的证券化率最高达到了1.57倍,2015年达到了1.16倍。而当前A股的证券化率指标大概在0.86至0.87倍左右。”据此,韦冀星判断这一轮A股总市值空间还有较大的想象力。
科技行情占优 “高切低”尚不具备条件
近期,市场关于风格是否会从高景气的科技板块切换至低位顺周期板块的讨论持续升温。韦冀星明确表示,目前尚不具备“高切低”的条件,核心原因在于科技行情占优背后具备中长期条件。
具体来看,韦冀星分析,一是TMT等四个行业从2025年开始相对A股具有盈利优势;二是海外AI算力的爆发式需求,对A股在情绪、流动性及盈利上具有明显映射;三是这一轮半导体上行周期是个人需求和公司需求双重共振的结果。“与前两轮主要由消费电子需求驱动不同,这一轮全球半导体上行周期还得益于企业资本开支的提升,尤其是未来在AI算力方面的投入很明显。”他特别解释道。
那么,“高切低”何时会发生?韦冀星认为应当观察两个节点:一是地产板块何时触底企稳乃至回升,第二点是A股盈利何时触底以至于V形反转预期达成。
“如果这两个条件达成,我们可以判断顺周期机会正在到来。”韦冀星表示,“短期内,TMT板块成交占比过高可能导致阶段性回调,但如果整轮行情背后的核心驱动力并未衰减,短期回调后仍有机会进一步创新高。”
创业板、港股存在估值修复机遇
今年以来,创业板指涨势喜人。韦冀星分析,当前创业板指是市场上偏成长风格的宽基指数中“最便宜”的,具备明显的性价比优势。从结构来看,创业板指权重分布较为多元,既涵盖AI硬件相关领域,也包括新能源、医药板块。其中,新能源行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受供给端因素影响,整体估值受到压制,这也直接拖累了创业板的整体估值水平。
“估值偏低放到现在,反倒是一个好事,因为可以带来更大的估值扩张想象空间。”韦冀星表示,在AI硬件与应用浪潮持续推进、反内卷政策逐步落地,以及新能源行业在电池、风电等环节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排产预期改善和盈利修复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创业板接下来或将迎来估值修复机会。
对于近期走势相对A股滞涨的港股市场,韦冀星分析认为,此前港股表现受到三方面因素影响:香港市场流动性有所收紧、美联储7月降息预期落空,以及互联网巨头财报因行业内竞争加剧而低于预期。不过,他判断当前市场已步入增量资金环境,资金会更积极寻找具备赚钱效应的方向,尤其是成长属性较强的品种。
韦冀星进一步表示,港股互联网平台企业在AI硬件和应用领域的投入确定性较高,在资金持续关注AI硬件与应用交汇领域的背景下,这类标的具备进一步估值修复的潜力,建议关注港股互联网及恒生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
“选行业可能比选个股更重要”
面对震荡市,韦冀星认为,当前资产配置应把握“双轮驱动”的核心思路,一轮是能够提供更大弹性的科技成长股,另一轮是PPI修复过程中的相关交易,并注意以科技为先,PPI交易为辅。
韦冀星解释,本轮行情和以往较大的变化在于居民资金通过ETF入市成为新趋势,这将给市场带来两大生态变化:一是资金更偏向中大市值权重股,成长风格贝塔可能从小微盘向中大盘扩散;二是ETF被动配置特性使得热门行业和主题会持续获得增量资金,冷门行业相对受到冷落,导致行业之间的涨跌幅差异会被放大。
“因此,本轮行情中选行业可能比选个股更重要。”韦冀星认为,科技板块仍然是当前的优选项。对于科技板块,他承认前期涨幅较大的子领域如光模块、PCB、芯片、液冷等波动会加大,但产业逻辑尚未走完,仍有创新高的可能。对于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他建议在科技内部进行“高切低”,关注游戏、港股互联网、消费电子及电池等存在催化剂和盈利支撑的品种。
而在PPI交易维度上,韦冀星建议关注政策确定性强的有色、石化、建材、钢铁等板块,以及保险、白酒、地产等板块的估值修复机会。此外,消费板块机会则更侧重于“盈利还能继续改善”的细分领域,以及出海存在预期差的风电、小零食等品种。
在底仓配置中,韦冀星建议,虽然过去三年黄金和优质高股息品种表现出色,但当前阶段其配置比例应较过去两三年适当降低,以更好适应成长与价值双轮驱动的市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