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还手快吗?
日前,在成都举行的快手光合创作者大会上,快手高级副总裁、可灵AI事业部负责人兼社区科学线负责人盖坤披露,过去一年里,可灵AI迭代了30多个版本,在交付模型效果的同时,营收能力保持全球领先。
他进一步表示,今年4月起,可灵AI每月付费流水均超过1亿人民币,始终位居视频生成赛道头部水平。
目前AI视频生成技术已在广告、电商、短剧、教育等领域融合应用,帮助提升制作效率、降低成本。
以一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短剧为例,快手可灵辅助制作后,整体剧集制作时间大概只相当于传统制作时间的1/3。
2025年第二季度可灵收入超过2.5亿元,其中近70%由专业创作者贡献。
海外创意平台Freepik接入10个以上全球各地的视频生成大模型,全球用户选择使用快手可灵生成的视频数量,超过使用其他模型加起来的总和,反映出中国技术团队在场景理解、用户体验等方面的优势。
政策面上,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实施六大重点行动以及八项基础支撑能力。
而在此前,快手发布了其第二季度财报:营收350亿元,同比增长13.1%;经调整净利润56亿元,同比增长20.1%,毛利率与净利率均创下上市以来新高。
同时,公司宣布派发每股0.46港元特别股息,总额约20亿港元,为上市以来首次派息。
从表面上看,快手看似业绩亮眼、战略齐头并进,然而在AI、多元业务拓展与直播治理三大方向上,快手的路径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如果说AI是快手近一年在战略层面最用力的投入方向,那么本地生活、短剧与金融等业务的推进,则更多反映出其在业务扩张上的“求全”心态。
外卖业务是快手近期少有主动引发外部关注的新动作。
2025年8月,快手悄然在APP“团购”页面新增“外卖”入口,试图将本地生活从“到店团购”延伸至“到家消费”。
然而,从用户体验路径来看,这一入口并非原生建设,而是通过快手兑换券跳转至美团小程序完成订单,快手本身既不承接履约,也不承担售后,仅起到导流作用。
尽管快手在盈利能力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季度成绩单,但与财报相伴而来的,并非全是掌声。
在外部监管视角下,快手仍深陷内容违规与直播乱象的漩涡之中。
8月,超级主播辛巴第五次“退网”,声称因身体原因“彻底告别直播”,并将账号与公司交由妻子初瑞雪管理。
然而,外界普遍认为,此次退场实则是“棉密码卫生巾致癌风波”爆发后的舆情避险操作。
如何评价快手最新的这份财报数据?
如何看待“可灵”当前在快手战略中的实际意义?
如何看待快手在外卖、短剧、金融这些新业务方向上的整体策略?
平台治理难题会不会在中长期构成快手商业模式的风险点?
对此,商学院杂志记者思涵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在越来越像抖音的困扰下,快手能交出如此财报,也是超越市场预期。
毕竟各方面都被抖音压制、被在跟随抖音,依靠昔日起家于草根的底牌,能保持这样的增速,确实不易。
但快手已经没有了护城河,整个结构都在抖音化,整个业务线都在追随抖音的打法,包括新业务,缺少核心亮点,也逐步失去用户“为什么非去快手”的刚需。
诚然,可灵AI让人眼前一亮,但也仅仅是眼前一亮,较早推出文生图、文生视频的功能,且不“生硬”,让可灵得了一波首发经济红利,但也就仅此而已。
对于快手而言,可灵制作出来的所有内容,都会和真实短视频形成左右互搏,并造成内容层面上的各种混乱,甚至在一些敏感话题中出现“造假”。
AI业务只是内容领域的一个辅助,毕竟AIGC人人能玩,但真正要创造价值,依然需要团队力量、专业技术,而不仅仅是“聊个天”。
整体来说,快手跟随抖音的探路而前进,已经成为其近年的主要打法,抖音干什么,快手都要分一杯羹,也是一种战略遏制。
让其在找到新的独家支柱前,进行战略性防御,避免被抖音落下更远,后续难以追平。
此外,快手在内容监管上,一直漏洞较大。
辛巴能够反复用退网、复出的方式,在直播领域反复横跳,不断获利,恰恰就是快手有所纵容所致。
头部主播越来越稀缺,成为了快手不得不纵容辛巴们行为的根本原因所在,而这就成为一个恶性循环,让整个快手在内容层面。
从最初的“下里巴人”,可能蜕变成“三俗”,这是快手不愿意见到的,但也是其目前状态下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