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观察者网 熊超然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网友纷纷感叹:“中国军队装备已经Next Level!”
香港《南华早报》9月4日报道认为,这场“九三大阅兵”展示了解放军最新的人工智能(AI)无人驾驶车辆、激光武器和导弹等装备,为了解中国如何重塑现代战争提供了难得的视角。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最新装备由科技进步所推动,包括AI、光学和物理学以及信息技术凸显了创新将如何塑造现代战争的未来,为未来智能系统铺平道路。
为此,《南华早报》针对此次受阅的多个装备作战群、方队中的具体装备,重点作出介绍,并点出这些装备背后所涉及到的高精尖科技领域。报道强调,正是中国近年来在多个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和突破,造就了这些震撼出现在世人眼前的“神兵利器”。
报道还援引央视新闻报道指出,阅兵式展示了无人智能系统、水下作战部队、网络和电子部队以及高超音速武器,凸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日益增强的驾驭新兴技术、适应战争特征演变以及在未来冲突中取胜的能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董永在表示,这次受阅武器装备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信息化、智能化、实战化程度高,展示了我军体系作战能力、新域新质战力和强大战略威慑实力。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视觉中国
无人装备:AI算法赋能
央视直播画面和介绍显示,此次阅兵中,我军展示了多种AI无人装备。
陆上无人作战方队展示了侦打突击、扫雷排爆、班组支援等无人战车,远程操控、自主行动、灵活编组,实现陆上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新突破。除了这些传统任务外,无人坦克还可以与机器狗进行编队协同作战,小型越野战车甚至可以发射无人机,实现空地协同作战。
空中无人作战方队受阅的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无人僚机、无人制空作战飞机、舰载无人直升机,可隐蔽出击、广域覆盖、自主协同,创新了未来空战新样式。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图为陆上无人作战方队接受检阅。视觉中国
《南华早报》指出,这些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得益于硬件和算法的支持,飞行控制芯片、电池动力系统、摄像头、雷达和其他传感器提升了无人机的性能。无人机借助AI算法可以实时处理大量数据,从而实现精准决策和自主执行任务。
激光武器:打破美德垄断
此次阅兵中亮相的舰载激光武器具有精准毁伤、持续打击的突出优势,可成为打造海战攻防新规则的“光之利刃”。同时,此次阅兵中首次亮相的车载反无人机装备,还包括一门小型激光炮。
舰载防空武器方队的LY-1舰载激光武器视觉中国
总台新闻观察员魏东旭介绍,新型激光武器可以瞬间摧毁低空、慢速和小型目标,进行快速多重攻击,提高作战效率,同时降低弹药成本。
《南华早报》指出,激光武器通过产生高能光束造成杀伤。如今,中国科学家已经开发出消除此类激光有害热量的方法,能够在高温环境下无需冷却系统操作激光武器,并研制出用于高功率激光武器的新型光学材料。这些科技突破,得益于光学、材料科学和热管理等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现有的激光武器系统主要依赖于半导体激光器。根据中国科学院的报告,2019年之前,美国和德国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领域占据垄断地位,市场份额超过90%。
然而,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重点攻关高亮度、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和先进激光产品等关键瓶颈技术。在此过程中,苏州长光华芯等国内激光芯片企业已成为一些细分技术领域的领军者。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一架CS-5000T无人机亮相。视觉中国
导弹:多学科“集大成者”
作为受阅装备方阵的压轴巨阵,战略打击群由巡航导弹方队、高超声速导弹方队、核导弹第一方队、核导弹第二方队组成,以威武阵容展现战略军种的强军风采,彰显保卫祖国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能力。
在此部分,首先通过的是巡航导弹方队,采取海军、空军、火箭军联合编组模式,受阅的长剑-20A、鹰击-18C、长剑-1000导弹,是实施远程精确打击、多域慑战制胜的“点穴”利器。
高超声速导弹方队,受阅的鹰击-21、东风-17、东风-26D导弹,飞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强,命中精度高,是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新型杀手锏。
在本次阅兵式的核导弹第一方队中,受阅的“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首次集中展示我军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战略“王牌”。
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核导弹第一方队的“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视觉中国
核导弹第二方队的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武止戈、砥定乾坤。《南华早报》特别指出,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核导弹,并强调央视提及该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报道称,导弹是多学科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研究极高速状态下的空气物理特性需要风洞等基础设施,完善控制和稳定性需要新型传感器,而热防护系统则建立在基础材料研究的突破之上。导弹的核心部分——超燃冲压发动机,更是代表着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瑰宝”之一。
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视觉中国
信息作战:近年来长足进步
此次阅兵中,信息作战群三个方队由网络空间作战方队、电子对抗方队和信息支援方队组成。
网络空间作战方队受阅的四型装备,集指挥控制、侦察感知、网电对抗于一体,是筑牢网络边防、赋能联合作战的新锐力量。
电子对抗方队受阅的五型电子对抗骨干装备,具有全频侦控、精准压制,具备空天防抗、破网断链作战能力,是制胜多域联合战场的利器。
信息支援方队由战场网云车、数智赋能车、天地组网车、信息融合车组成,能够快速构建新型网信体系、有力支撑联合作战。
《南华早报》称,近年来,中国通过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技术,在掌握网络攻防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掌握了如何利用电子对抗手段产生、传输和干扰电磁波的能力。
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信息支援部队方队
中国已崛起为科技强国
报道指出,正是物理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和突破,为中国崛起成为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升了在光学、雷达和通信等领域的军事实力。
根据著名期刊《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今年2月发布的数据,全球十大高质量物理学研究机构中,有八家在中国。
此外,中国在新材料和元器件的研发方面持续增加科研产出,涵盖电池及炸药等武器领域。根据今年3月《自然指数》的统计,中国高校在化学领域已包揽全球前20名。
这场“九三大阅兵”,也引发路透社、美联社、英国广播公司(BBC)等海外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其中细节,这些外媒指出,阅兵式上出现的军事装备表现出极高的技术水平,表明中国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能力和决心。同时,阅兵式还向国际社会发出信号,中国正成为世界和平的保障者。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图为反无人机方队驶过天安门广场。视觉中国
英国《卫报》称,70分钟的阅兵式展示的军事装备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充分体现了中国军事技术方面的进步。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德鲁·汤普森(Drew Thompson)表示,中国展现的军事能力,将让一些国家打消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图谋。
巴西新闻网站“巴西247”(Brasil247)国际编辑、记者何塞·雷纳尔多·卡瓦略(José Reinaldo Carvalho)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其强大的防御和威慑能力,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优先地位。 近几十年来,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使中国跻身世界军事强国之列,这一进步增强了其威慑能力,使任何潜在对手针对中国发动敌对行动都要付出高昂代价。
BBC指出,中国在此次阅兵式中展示了多种导弹,特别是“东风-61”洲际导弹和“东风-5”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美国广播公司(ABC)也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这展现了中国强大的战略核打击能力。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则指出,众多先进军事技术在阅兵式中亮相,体现出中国对建设现代军事力量的重视。阅兵式上展示的数量庞大的军事装备也反映出,中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实力。相比之下,现在美国在生产能力方面已不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