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深圳AI+落地场景层出不穷,最近,一家深圳企业瞄准血管介入治疗领域,推出AI机器人产品。
8月16日,全自动AI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发布会暨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启动论坛在深圳举行。此次由深圳企业睿心医疗发布的全自动AI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发布会,标志着血管介入诊疗正式迈入“全自动”智能时代,也是国家新政锚定的“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关键领域首批产业化成果。
睿心医疗全自动AI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发布仪式。受访者 供图
睿心医疗为何选择切入血管介入机器人赛道?
据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于波教授向南方+记者科普解释,心血管病是人类健康的最大“天敌”,其在中国的死亡率占42%,远超肿瘤,对人类健康损害居首。且血管遍布全身,涉及心脑、下肢、肠系膜、大血管等多个部位,适用场景广泛,发展空间大,能解决的健康问题更重大。当前,心血管诊疗长期存在医生手术负荷重、人手操作有差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痛点。而从行业竞争来看,外科机器人已逐渐成熟,多由大公司或有政府参与的机构主导,还需与国外成熟机器人产品竞争,小公司难以跟进。而心血管领域的机器人尚处于起步阶段,包括国外在内都未进入临床,属于未被充分开发的“处女地”,企业在此领域与其他参与者同步发展,更具创新空间和希望。此外,心血管领域的一些手术操作规范,适合模式化进行。机器输入指令后能按规范执行,可避免人类因疲劳等因素产生的操作差异,还能减轻医生重复工作量。
于波教授。受访者 供图
成立于2017年的睿心医疗此次推出的全自动AI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实现了“医生-智能系统-执行终端”的三方协同,即医生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如语音指令下达临床任务;智能系统利用先进算法将指令转化为可执行的操作目标;再由执行终端完成自动化手术操作。
于波教授在会上表示,睿心医疗不仅攻克了全自动AI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还有多项心血管功能学评估技术,如CT-FFR产品睿心分数(RuiXin-FFR),基于造影的FFR和IMR产品睿心AngioQFA,以及手术规划平台RuiXin-Planner等。这些无创、全面的功能学评估手段已大量应用于临床并得到指南认证,解决了压力导丝操作繁琐昂贵的痛点,具有精确、便捷、安全、经济的特点。
睿心医疗现场展示的全自动AI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受访者 供图
睿心医疗联合创始人兼CTO马骏介绍,该机器人短期目标是解决医生痛点,减少辐射暴露和铅衣负担、降低重复劳动、缩短培训周期、标准化手术质量并支持远程医疗;长期愿景则是利用大数据和机器人技术,实现自动化手术的精度超越人类水平。
就在7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为深圳医疗器械企业行业带来新的期望。
睿心医疗创始人兼CEO郑凌霄透露,2025年,睿心医疗全自动AI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完成了样机生产和仿体实验,希望与临床专家一起进行深度合作,推动后续的动物实验、产品打磨、临床注册等工作,做出真正符合临床需求的产品。预计今年下半年,全自动AI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可以完成AI自动化的动物手术。他认为,将来临床简单重复性的术式,可以由医生监控下的AI手术机器人自主完成;对于有挑战性的手术,AI手术机器人可以为专家提供更强的助力。
睿心医疗现场展示的全自动AI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受访者 供图
于波还向南方+介绍,目前,全自动AI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其“智商”类似两岁小孩,虽能完成一些基础操作,但“思维能力”与成熟阶段差距较大,考虑到医疗器械本身的安全性、有效性要求,预计完全实现临床应用场景需要约10年以后,还需长期成长和发展。
南方+记者 李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