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开源,又陷入“借鉴”风波:华为百度卡位AI生态
创始人
2025-07-11 11:12:07

作者|西梅汁

编辑|星奈

媒体|AI大模型工场

就在2025年的上半年尾声,大模型行业上演了一场意味深长的“同日竞技”。

百度开源其文心4.5系列大模型,涵盖4个不同尺寸,并首次实现框架与模型的“双开源”;与此同时,华为则宣布开源盘古70亿参数的稠密模型、盘古Pro MoE 720亿参数的混合专家模型和基于昇腾的模型推理技术。

这场“撞车式”开源,并非偶然。它更像是AI生态围绕开源路线、算力体系、企业服务等核心资源的提前交锋。对百度来说,开源是向外扩张的一次开发者动员令;对华为而言,开源则更像是为其国产化全栈体系“铺地砖、造高速”。

而就在这场开源动作后不久,华为盘古模型部分代码陷入“借鉴争议”,引发社区对原创性的质疑。这一风波意外成为观察两家巨头开源逻辑的“放大镜”,也让这场同步开源的意义超越了技术本身,直指生态竞争的深层博弈。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同步出击背后,既是头部玩家如何在新一轮“大模型基础设施战”中卡位,也意味着AI进入一个从单一模型性能比拼,升级为开发者生态培育与行业应用落地的综合较量,推动大模型进入“全民共创”时代。

01

百度华为同一天开源

百度的开源动作,讲究“声量”和“广度”。文心4.5系列一口气一次性推出了 10 款开源模型,涵盖从 47B 参数的混合专家(MoE)模型到轻量级 0.3B 稠密型模型,覆盖了文本与多模态等多种任务需求,在参数规模和使用门槛上,明显面向两个典型群体:一是想要快速上手AI应用开发的中小开发者;二是希望在私有化部署上寻找可控替代方案的行业客户。

比模型本身更值得注意的,是百度同步开放的“开源框架”。文心4.5系列不仅兼容Pytorch和PaddlePaddle两大主流框架,还通过自研的AI引擎FastDeploy,支持部署到包括端、边、云、移动、甚至小型算力盒子上。

这背后的潜台词是:不仅要给你“模型”,还给你“开箱即用”的一整套工具链。

这正好踩中一个趋势节点。随着大模型逐渐进入产业端“下沉应用”阶段,企业客户越来越关心两个现实问题:第一,部署门槛是否足够低?第二,模型可控性和成本是否可掌握?百度这套“模型+框架”组合,恰好瞄准了这两点。

相较于一年前文心开源3.0时更偏技术展示,这次4.5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要大范围触达CIO、CTO和AI工程团队,以开源换影响力、以部署换占有率,先把“底座”打进去,生态可以慢慢补。

从这个角度看,百度并不是在与开源模型赛跑,而是在与市场窗口期赛跑。

而华为则选择了一条相对内聚的路径。华为不仅开源了“小模型”家族,覆盖语义、视觉、多模态等多个领域,更重要的是,它首次把模型开源的部署场景与昇腾AI芯片进行了“绑定交付”:所有模型都支持在昇腾基础设施上快速落地,并实现了端到端的性能优化。

这个动作的意义,不仅在于模型本身的可用性,而是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华为正在构建一个“自洽的国产AI体系”,从算力芯片(昇腾)、AI框架(MindSpore)、到大模型(盘古),再到企业部署工具(如ModelArts平台),形成一套几乎闭环的技术体系。

这也意味着,华为的开源并不是纯粹为了“流量”或“开发者关系”,而是有更深的战略意图,通过开源模型带动昇腾芯片的使用,通过芯片适配锁定模型生态,从而强化国产化AI能力的完整闭环。

不过,在盘古大模型陷入“抄袭争议”的舆论风波中,引发业内对其“自主可控”程度的质疑。尽管华为方面迅速回应称模型“自主开发”“数据来源可溯”,但这一事件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其开源策略的公信力,如何重建外部信任成为其后续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也使得华为这次开源所传递的战略意图显得更为复杂。一方面,它试图通过模型开源带动昇腾芯片的使用,通过芯片适配锁定模型生态,从而强化国产化AI能力的完整闭环;另一方面,风波也提醒行业,即便生态再闭环,也难以回避“开放性”和“可信度”的双重考验。

02

开源“撞车”背后的卡位赛:拼的不只是模型,更是生态控制权

百度与华为几乎在同一时间节点开源,并不是巧合,而是AI产业底层结构正在发生转变的自然结果。

过去一年,大模型行业从“先卷参数”逐步转向“比生态建设”。这场转变背后有三个核心变量:

其一,算力与成本正在成为大模型“规模不再盲目”的现实约束。一个100B参数的大模型能否大规模部署,并非完全由技术决定,而是由性价比决定。

其二,企业客户的“定制化、可控化、低门槛”需求正在驱动模型向“小而专”方向转变,而这对工具链、部署适配性、开发者支持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三,国家政策层面对国产芯片、国产框架的重视,也在推动头部玩家构建“去A化”的生态选项卡。

于是我们看到,百度选择用“开源模型+部署框架”撬动企业应用;而华为选择用“模型开源+芯片绑定”强化产业闭环。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态路线:百度押注“从模型出发向外连接”,华为选择“从芯片出发向上整合”。

但最终拼的,是生态控制力,谁能成为中国AI产业链中那个“绕不开”的底座平台,谁就拥有更多的长期确定性。

即使,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公开质疑“开源是智商税”,坚持闭源模型在商业竞争中“最能打”,而华为的盘古大模型也长期以闭源形态服务政企市场。

然而,过去半年DeepSeek、阿里通义等开源力量的崛起彻底改写了行业逻辑。DeepSeek凭借低成本、高性能的开源策略在全球AI社区掀起热潮,阿里通义千问衍生模型突破13万款,HuggingFace下载量占比超30%。开源生态的爆发让闭源护城河摇摇欲坠,百度与华为的同步转身,其实也是市场趋势下的一种生存选择。

03

国产开源模型的未来:共赢还是各自为政?

从更长远的视角看,百度与华为的开源“撞车”,其实并不是一次“内卷”,反而有可能成为国产大模型迈向产业共建的转折点。

一方面,它预示着国产大模型正式走向产业基础设施阶段,开源不再是“做给投资人看”的技术表演,而是真正要“跑进企业,走进终端”。

另一方面,也释放出一个新信号,国内AI不再只追逐技术高塔,而是在技术之外重新思考“落地、生态、产业链”的闭环逻辑。

百度与华为这次开源的异同,正好对应了两种典型路径:一种是“广度为先,连接越多越值钱”;一种是“深度为先,闭环越完整越有韧性”。

这两者或许并非对立,而有可能成为国内AI产业分工协同的两翼,百度做大生态广场,华为建牢基础设施。一个负责“拉高热度”,一个负责“压实地基”。

只不过,在这场没有明确规则的生态战争中,谁能快速走出“光有模型不成生态,开源不能只停留在GitHub”的困境,才是真正决定成败的关键。

随着百度和华为的出手,国产大模型正在走出“纯技术表演期”,迈入“产业基础设施战”。开源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生态培育、企业支持、标准化能力、场景适配,才是决定命运的硬仗。

开源不是终点,只是卡位赛的哨声。一场关于控制权、连接力和落地深度的“AI基础设施之争”,刚刚开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与鲨鱼共眠,与飞鸟同醒!一群孩... 7月10日,在广州海洋馆观景窗前,孩子们搭起帐篷,与游弋的海洋生物一同进入梦乡。 7月10日至11日...
普及一下“吉祥填大坑到底有没有... 您好,吉祥填大坑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通过微信【3696223】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
玩家攻略“牌友竞技可以开挂”-... 您好:牌友竞技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软件加微信【3696223】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
科技通报“聚闲麻将究竟有挂吗”... 科技通报“聚闲麻将究竟有挂吗”确实有挂(开挂教程)【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3696223操作使用教程...
玩家实测“狂飙娱乐到底有透视挂... 咨询加微信2780468,您好,狂飙娱乐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软件加微信【2780468】很多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