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博主“抒情的森林”以晒对比图的方式,指出多位青年作家作品与他人作品存在“异曲同工”之处。连日来,这一事件持续引发关注。
“抒情的森林”做对比图,是去年11月从一套千万级畅销获奖儿童文学图书开始的。转到纯文学领域,他先后“鉴定”蒋方舟、焦典、李凤群、徐衎、孙频、丁颜等多位作家作品,对比结果让很多读者震惊。
读书博主“抒情的森林”以对比图撕开文学圈一角
在“抒情的森林”公开自己做对比的方法是通过查重工具之后,《收获》杂志回应“编辑部持续关注、讨论,真诚感谢督促”,“呼吁更纯净的原创”;《天涯》杂志声明“重提‘创造力’,拒绝抄袭”,“存在抄袭行为的(本刊)作者,一经发现,将予以公布谴责,刊物将拒绝刊发其任何作品”;《花城》杂志宣布,今年第4期起将启用查重软件辅助内容把关;《人民文学》杂志在以“尊重原创,推重新人,珍重读者”为主题的读者恳谈会上表示,“将把社会监督作为做好工作的动力,加大对来稿查重力度”,因为“原创性是文学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收获》杂志回应
《天涯》杂志“拒绝抄袭”
《花城》杂志宣布启用查重软件辅助内容把关
《人民文学》杂志社表示“将把社会监督作为做好工作的动力”
第一位公开回应的作家孙频则向“抒情的森林”表示感谢,称当时作为初学者因“对福楼拜十分痴迷”,“写作时会有意无意地把一些自己喜爱的句子带入小说”,“现在来看,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也是不应该的”。
也有作者不认同查重“鉴抄”的方式。被指出“异曲同工”的儿童文学作家伍剑认为,这种鉴别方式站不住脚。作家丁颜在朋友圈表示“句子查重一致,没有什么不能认的”,但“如果一致就一定是抄袭,那对大地上所有相似的解读都是在互相抄袭”,并称“查重工具只能标红文本,无法阅读人心”。
“抒情的森林”以“异曲同工”晒出对比
“抄袭”与“借鉴”的边界在哪里?句子相似,可以被认定为抄袭吗?读者“流散地”提出“对文学鉴抄的逆思考”:“大多数语段被鉴定为抄袭是没有问题的,语言结构完全一致,定语、状语及整个意境都相似”,在这些“实锤”之外,“基于人类共享语料库的逻辑,有一些鉴定只能算表达的‘陈词滥调’,反映作家的个人水平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汤拥华在《文学批评入门》一书中曾系统论述文学的原创、创新、独创——“在当下语境中,原创基?/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