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张炜)时值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之际,“中欧建交50周年论坛” 5月9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成功举行。来自中国和欧盟的政治家、商界领袖、名师学者、驻华外交使团、欧盟及欧盟成员国在华商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中国和欧盟半个世纪携手同行的合作历程,探讨中欧如何在全球贸易、投资、创新、数字化转型和气候行动等关键领域和方面展开合作,从而更好地构建未来五十年的友好合作关系。此次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
1975年,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前身)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成为全球外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一步。半个世纪以来,中欧关系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的基石,对世界政治、安全、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和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唯一一所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合作创办的国际化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中欧成功合作的典范,也是中欧合作造福世界的绝佳例证。在日益碎片化的世界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坚定致力于成为连接中欧经济、教育和知识界的重要桥梁,其成功凸显了知识共享和相互尊重的力量,表明了即便面临政治、文化和社会差异,仍可达成富有成效的合作。
中国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发表了题为“中欧战略合作行稳致远”的演讲。他表示,50年来,中欧已成为内生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双方相互尊重,坚持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为中欧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然而,当今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如全球化治理严重缺失,美国单边主义和关税政策重挫全球经济秩序,愈演愈烈的地缘政治和局部战争等。他呼吁,中国与欧洲共同位于亚欧大陆之上,理应团结携手,肩负起历史责任,决不能让人类文明和二战以来的成果倒退。亚洲和欧洲以规则为基础的进一步开放,不仅可造福所在地区的企业和人民,也将极大巩固国际多边经济秩序。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理事长丁奎岭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以化学反应来形象比喻中欧关系:两个原子保持稳定关系的核心有两点,第一是彼此的距离要短(键长短),第二是要能互补共享(电子配对),中欧的合作也是如此。首先要常来常往,缩短人和人、国家和国家的物理距离和情感距离;第二要优势互补,成果共享,深化在教育科技人才各要素间比较优势上的互惠供应模式。大家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关系向好、向前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指出,“致力中欧交流”是学院重要使命之一。学院在中国与欧洲的经贸对话、人文交流、智库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桥梁作用。学院成功打造了一个“世界会客厅”,通过促进国际来访增进互信合作;学院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增进教育与人文交流;学院持续传播中国智慧,打造国际化智库,并通过 “欧洲论坛”搭建政商学界高端对话平台。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推动中欧在关键领域的对话合作,努力建设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国际商学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杜道明在致辞中回顾并展望了中欧关系的过去和未来,指出学院是中欧合作的一大硕果。他强调,在当今复杂的全球形势下,保持乐观是大家的共同责任。他指出,“相互尊重”“妥协精神”“开放态度”“沟通交流”与“信任构建”,这些因素对中欧在逆境中把握机遇、共创未来至关重要。学院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借助强大的校友网络,保持与商界的深度联结,保持敏捷性,保持蓬勃发展,始终走在全球管理教育的前列。
论坛还举行了两场圆桌讨论,与会嘉宾就中欧在能源、经贸、投资、绿色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嘉宾们一致认为,中欧应坚持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构建新型国际商业合作模式,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人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88933003 举报邮箱:jubao@myhexin.com
网站备案号: 浙ICP备18032105号-4 证券投资咨询服务提供:浙江同花顺云软件有限公司 (中国证监会核发证书编号:ZX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