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右江区借势文旅大会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
创始人
2025-11-26 08:50:48

在2025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璀璨星光下,百色市右江区这片浸润红色基因、铺展生态画卷、沉淀民族韵味的热土,交出了亮眼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1280.95万人次,同比增长15.05%;旅游收入140.88亿元,同比增长15.83%。作为大会核心举办区域,右江区秉持“红色基因铸魂、绿色生态打底、民族文化赋能”发展理念,成功实现从“过境游”到“过夜游”的华丽蝶变,以实干为笔、以融合为墨,在革命老区大地上书写了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

在福禄河湿地公园演出。梁卓豪 摄

右江区的文旅魅力,源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深度融合的发展智慧。红色是这片土地最鲜明的底色,百色起义纪念馆、粤东会馆等红色地标星罗棋布,成为游客追寻初心、缅怀先烈的红色课堂。依托这些宝贵资源,右江区精心打造“红色+绿色”精品线路,将红色研学与生态观光巧妙串联,让游客在聆听革命故事的同时,沉浸式感受大王岭原始森林的葱郁与澄碧湖的烟波浩渺。

福禄河湿地公园航拍。梁卓豪 摄

绿色是右江区最动人的颜色。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经生态修复与景观改造,山水交融、繁花似锦,湿地栈道与观景平台沿水而建,白鹭翩跹的生态画卷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美景。从“城市绿肺”到乡村田园,右江区整合澄碧湖风景区、万亩富硒稻渔示范园等生态资源,构建起多层次生态旅游体系,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右江畔落地生根。

彩神麽乜情景剧。梁卓豪 摄

民族文化是右江区最深厚的底蕴。壮族麽乜制作、扎染等非遗技艺通过“传承人+基地+高校”模式焕发新生,麽乜发簪、壮纹陶器等文创产品走红市场,年总产值突破300万元。“三月三”山歌节、端午龙舟赛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沉浸式民族非遗实景剧《彩神麽乜》精彩亮相,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壮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那西屯航拍。梁卓豪 摄

以文旅大会为契机,右江区大刀阔斧推进业态创新,让旅游供给更具吸引力、体验感。“印象·那西”乡村文旅示范点内,扎染馆、陶艺馆、红色文创馆次第排开,游客可亲手体验传统技艺、制作壮族手作,42组新加坡家庭与当地村民携手完成民族服饰走秀,让乡村舞台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这里联动芒果梦工厂与生态蔬菜基地,构建“果蔬加工+文旅体验+电商合作”新模式,昔日宁静村落变身集民俗展示、农事体验、工业研学于一体的文旅新地标。

夜间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旅游增收注入强劲动力。解放街骑楼区升级改造后,红色文化、非遗体验与夜间灯光秀交相辉映,成为兼具历史韵味与时尚气息的消费聚集地。鼎盛天街、爱琴海购物公园等夜间经济集聚区人头攒动,美食小吃、文创展销、民俗展演轮番登场,推动酒店入住率持续攀升至76%以上。从梵木·百色水岸城的潮流文创到江枫渔火生态农场的田园露营,多元业态融合让“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不断完善,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质量。

右江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党建引领的强劲动力与精益求精的服务保障。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员冲在第一线”,23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福禄河湿地公园、芒果梦工厂等重点项目一线,破解各类难题38个,推动126项攻坚任务按时落地。党员带头践行“门前三包”责任,带动2万余名群众参与环境提升行动,累计清理垃圾死角176处,让城乡环境颜值与游览舒适度同步提升。

景区景点与游客集散中心的党员志愿服务站点温情矗立,便民服务箱、应急药品等物资齐备,800余人次党员志愿者提供路线指引、信息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累计服务游客1.2万余人次。通过专题培训,24名“潮先锋讲解员”用专业生动的讲解向八方来客讲述右江故事;公安、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组建党员安全保障小组,对230余家场所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为大会顺利举办与游客安心出游筑牢安全防线。

文旅发展的成果,最终惠及一方百姓。右江区通过“以旅富民”的良性循环,让群众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共享红利。“印象·那西”项目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那西屯202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非遗体验、乡村旅游等业态让161名非遗传承人与23名乡村工匠有用武之地,形成“以人传艺、以技促旅、以旅富民”的生动格局。江枫渔火生态农场等项目带动周边3000余人次就业,百色芒果、富硒农产品通过旅游渠道实现就地增值,让农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右江区将以此次文旅大会为契机,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着力打造滇黔桂区域重要旅游目的地与全国红色绿色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区,在文旅振兴的道路上续写老区发展新辉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