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梦幻云南(八):普达措国家公园、黑龙潭公园,风雪返程路
创始人
2025-11-26 08:49:04

在香格里拉的最后一夜,宿于宾馆。房间里的家用制氧机发出低沉而规律的嗡鸣,在这海拔3300多米的地方,人为地为我们辟出一隅舒适安逸的小气候,倒也像现代文明与高原环境达成的一种微妙和解。

晨起,天色尚显阴沉。我们乘上大巴,怀着几分朝圣般的心情,向着此行在香格里拉的最后一站——普达措国家公园进发。导游格桑姑娘再次柔声叮嘱,普达措海拔(平均3500米,最高达4670米,最低2347米)更高,行动务必缓慢,那小小的氧气瓶,此刻已不只是物品,更像是一份生命的保障,被我们紧紧攥在手里。

普达措国家公园(此图选自网络)

普达措,这片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地的秘境,在我的想象中,应是属都湖的碧波如镜,映着蓝天白云与层层秋林;是弥里塘高山牧场的草甸金黄,牧人与牛羊悠然成画;是碧塔海的幽深静谧,蕴藏着“半湖青山半湖水”的诗境。它被冠以“人间仙境”之名,是所有自然爱好者与摄影师魂牵梦萦的生态天堂。车轮滚滚,我的心神已飞向那片被描述得如同世外桃源的土地。

然而,高原的天气,是位性情最难以捉摸的神祇。车行半途,先是细碎的雪籽敲打车窗,旋即,那雪便成了片片鹅毛,纷扬而下。越近公园,雪势愈猛,窗外已是一片混沌的世界。极目远眺,远近的山川、林木,尽数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雪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先前想象的秋色斑斓,转瞬便被这肃穆的纯白所取代。

及至公园门口,天地间已是白茫茫一片。地上积雪甚厚,公园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在入口处铲雪清道。我们的车在停车场停了片刻,车身便迅速被积雪覆盖,臃肿得像一个白色的模块。领队与司机下车商议片刻,带回了一个无奈的决定:进园参观已无可能,且若不及早返程,待大雪封路,高速关闭,我们恐将困于此地。于是,带着深深的遗憾,旅游团决定放弃游览普达措,即刻折返丽江。

来时满心的憧憬与向往,此刻都化作了车窗上呵出的一团白雾,与窗外那漫天飞舞的、冰冷的精灵。普达措,那个名字里藏着无限诗意与生机的地方,于我,终究成了一个闭合的梦,一处留在念想里的“人间仙境”。这遗憾,像雪一般,静静地落在了心底。

车子小心翼翼地驶离这片银白世界,一路下行。当窗外的雪景渐渐被濛濛的秋雨所取代,我们已回到了海拔较低的丽江。为弥补行程的缺憾,我们转而去了城北的黑龙潭公园。

踏入园中,那普达措未能得见的山水之趣,竟在此处,以另一种清寂的韵味,抚慰了我们。秋雨如丝,绵绵不绝,轻轻洒落在一池幽潭之上,漾开无数细密的、转瞬即逝的涟漪。远处的玉龙雪山隐在雨雾之后,只剩一抹淡淡的影子,与近处的亭台、古树、拱桥共同氤氲成一幅湿漉漉的、意境悠远的水墨长卷。

最动人的,是那潭畔的几树枫红。经了这秋雨的润泽,那红色愈发饱满、浓烈,红得惊心动魄,如一团团在寂静中熊熊燃烧的火焰,与周遭的墨绿、苍青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炽烈的红,完完整整地倒映在幽深的潭水中,水底的艳与岸上的烈虚实交错,迷离梦幻,竟比真实的景象更多了几分凄婉与缠绵。园中游人稀疏,几朵零星的伞花,在雨巷石径间缓缓移动,更添了几分幽深与静谧。

此刻,普达措那未竟的壮阔与风雪声,早已远遁。耳畔只余雨丝敲打树叶的沙沙声,拂过水面的风声,以及自己那逐渐平缓的心跳声。我们在这方小小的、安宁的天地里,卸下了旅途的疲惫与未能如愿的怅惘,获得了片刻难得的沉静。

回程的路上,我望着窗外掠过的风景,心中感慨万千。云南之美,或许正在于此:它给予你石林的奇崛,滇池的欢愉,大理的风月,泸沽湖的静谧,丽江的斑斓,香格里拉的圣洁,也会留下如普达措这般的空白与想念。这圆满与缺憾,所得与未得,共同编织了这次旅行的全部意义,让人回味,也更惹人眷恋。

图:刘女士提供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