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档案里的山东抗战 | 第二十三集:胶东红色乳娘
创始人
2025-11-24 00:48:42

本期档案:胶东育儿所孩子们的合影

年份:1946年

馆藏:胶东育儿所纪念馆

1941年,胶东抗日根据地遭受日军频繁的“扫荡”,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被迫频繁转移,许多机关干部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有的将孩子送给老乡,有的忍痛把孩子放在路边,祈求能被好心人收养。

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在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年轻的乳娘们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哺育八路军后代和烈士遗孤的任务。

当即收容孩子廿四名,所内组织机构也很简单,只有所长一人,会计兼事务一人,发动了十四名保育员……为了避免敌人的袭击,住址是经常移动不固定,所到之处,全是借用民房民具,毫无设施。

——《胶东育儿所调查统计表及保育工作总结报告》

1942年11月,日军对马石山一带实行了拉网式大“扫荡”,胶东育儿所分散在各个村庄的二三十个孩子都在日伪军的合击圈内。

敌人的合击圈越来越紧……有些空手的人们突围跑了,然而她们(乳娘)没能这样做,因为她们带着孩子……越在这样的紧急时机,她们越珍爱孩子,早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了。

——《在战斗中生长壮大起来的育儿所》

危急时刻,八路军战士掩护群众突围。为了保证乳儿不被子弹击中,乳娘们和老乡们将孩子围在中间,然后弯着腰一起往外跑,最终冲出了包围圈,乳儿们全部脱险。

送到胶东育儿所的孩子越来越多,一批又一批乳娘加入进来。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乳娘们立下“人在孩子在”的诺言,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真情大爱保护着乳儿。

乳娘矫月志抱养的孩子患有严重贫血,她为孩子连续输血,育儿所送来了几个鸡蛋想给矫月志补补身子,她全部喂给了孩子;乳娘肖国英在躲逃“扫荡”中,把女儿藏在草窠子里,自己则抱着孩子跑上山,女儿从此落下了终生哮喘的病根;在敌机空袭中,乳娘李秀珍拼命将孩子护在身下,乳儿毫发无损,她自己却负了重伤。

抗战期间,100多名乳娘用乳汁哺育了200多名八路军的后代,这200多名孩子无一伤亡。

胶东育儿所部分工作人员

胶东育儿所《保育工作总结报告》

胶东育儿所的乳娘们

胶东育儿所的孩子们

这些乳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胶东红色乳娘。

弟弟疲倦了,眼睛小。眼睛小,要睡觉,妈妈坐在摇篮边,把摇篮摇。我的小宝宝,安安稳稳快睡觉。

——歌谣

那些回到父母身边的乳儿,成年以后,一批批加入到寻找乳娘的行列之中。

齐鲁大地,南有沂蒙红嫂,东有胶东乳娘。乳娘,不是亲娘,胜似亲娘,她们用生命和鲜血,为革命后代打造了温暖襁褓,用朴实无私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之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