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第一缕金光洒在约旦的沙丘之上,瓦地伦(Wadi Rum)便在无声的光影中苏醒。那是世界上最接近火星表面的地方——一片红色的石与沙构成的奇幻之地,荒凉却充满生命的秘密。
瓦地伦的早晨,总是从寂静开始。沙丘连绵起伏,像时间的波浪。风在低吟,沙粒被吹起,在空气中漂浮,又轻轻落下。你站在一座巨大的砂岩山脚下,脚下的沙如火焰般赤红,远处的山峰在阳光中泛着金光,仿佛大地自己在燃烧。
这片沙漠被称为“月亮谷”,因为在夜色下它会泛出银色的光辉。白天则是另一种诗意:岩石在阳光的炙烤下变成深红,阴影处则呈现出柔和的紫。那些巨大的石壁仿佛天工雕琢,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塔楼,有的像一位沉思的巨人,俯瞰着这无尽的沙海。
你登上一座红岩山,风在耳边呼啸。远处的骆驼队正缓缓移动,它们的身影在阳光中拉得很长。导游是个贝都因人,皮肤被烈日晒得黝黑,眼神深邃。他微笑着说:“这片沙漠,会记住每一个经过的人。”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像这片土地本身。
中午,阳光变得刺眼。沙丘的表面温度足以让人炙痛,但空气却仍带着奇异的清爽。贝都因人熟练地在阴影下搭起帐篷,燃起篝火煮茶。那茶浓烈而甜,带着一丝薄荷香,入口时苦涩,回味却悠长。午餐是一份简单的烤饼与羊肉,配上橄榄油与酸奶。风吹过,帐篷布轻轻晃动,时间仿佛被拉长成一种悠远的节奏。
傍晚,是瓦地伦最动人的时刻。太阳缓缓坠入沙丘之后,天空开始燃烧。金色、橙色、玫瑰红、紫色,一层层叠加在天际。整个沙漠被光吞没,岩石与沙粒都泛着柔和的辉光。你坐在高处,望着那轮火球沉入地平线。风变得温柔,空气中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宁静。那种宁静,不是空无,而是一种深深的安详,像宇宙在呼吸。
夜幕降临,沙漠变成了另一种世界。风停了,温度骤降,星空在头顶铺展开来。那是一片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星海——银河清晰得仿佛可以触摸,流星划过天际,留下短暂的光痕。贝都因人坐在篝火旁弹奏乌德琴,低声吟唱古老的诗歌。火光映在他们的脸上,沙漠的夜因此有了灵魂。
你躺在沙地上,背靠温热的岩石,仰望星空。耳边只有风的低语与心跳的节奏。那一刻,你会突然意识到,所谓的“荒凉”其实是一种极致的丰盈。瓦地伦没有树、没有水,却拥有无限的天空与光——它让人重新理解“存在”的意义。
第二天清晨,第一道阳光再次洒落。沙丘变得柔和,骆驼的蹄印延伸向远方。你骑上一头骆驼,随着队伍穿越岩谷。风从岩石间吹过,带着细沙轻轻拍打脸庞。你路过古老的岩刻,那是两千多年前纳巴泰人留下的痕迹——驯鹿、战士、太阳的符号。历史在这里没有消逝,只是被风和沙慢慢掩埋。
当你离开时,回望那一片赤色的沙海,心中会升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敬畏。瓦地伦不是一处景点,而是一种存在——它让人学会在极简中寻找壮丽,在寂静中聆听永恒。
正如贝都因人所说:“在沙漠中,时间不流动,它只是停在那里,看着你走远。”
而你,也将带走那一份属于沙与星的记忆。
下一篇:王纪民:胡杨林之旅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