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云河 我是云河 2025年10月26日 00:36 上海
“自古以来,昔日上海滩的“繁荣昌盛”成就,最主要靠的是吴语区的上海本地人(江浙沪人)的非凡的勤劳和智慧和进取所创造出来的,不是靠全国外地人的支援和努力 在上海滩开埠之前,上海就有上千年悠久的吴越历史文化风貌底蕴,这个地方有“良啫文化、崧泽文化、广富林文化遗迹了……,当时那里早就不是人迹罕至的小渔村,早就是熙熙攘攘“商贾云集”的大市了,懂不懂啊!”
这是一个上海网友的跟帖。
这是因为老乡们说,上海就是一个小渔村,你们上海人的祖先也都是外地人,上海的繁华就是全国各地的外地人建设的,所以,上海不是你们上海人的上海,而是全国人民的上海,所以上海的富裕繁华不能让你们上海独吞,而是大家都有份!
所以,老乡们就是不愿意返回老家,就是不愿意离开上海,因为上海也是我们外地人的啊!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我们凭什么不能待?
所以,这个上海网友就发了这个帖子,质问外地人“你们懂不懂啊?”
先说说这个上海网友,他为啥要这么说?他真的只是傲慢吗?我倒觉得,这背后是一种深深的焦虑和失落感。你想想,你从小长大的地方,说的方言,习惯的生活方式,突然间,周围全都是陌生的口音,你感觉自己快成了“少数派”。那种被稀释、被边缘化的恐慌,让他只能拼命抓住“历史”这根稻草,想证明“我才是这里的主人”。这是一种防御,一种自我保护。他说上海开埠前不是小渔村,有良渚、崧泽文化,这确实没说错,但他把近代上海的辉煌完全归功于本地人,这就有点偏了。
那老乡们的观点呢?他们说得没道理吗?太有道理了!近代上海的崛起,哪一步离得开全国各地的资本、人才和劳动力?从苏北的码头工人,到宁波的商帮,再到后来的“五湖四海”,上海就是一座移民城市。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浇灌了这座城市,他们觉得“上海也有我一份”,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但是,老乡们却混淆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同样都是外地人,有“以前的外地人”和“现在的外地人”,建设上海的是“以前的外地人”,如今要求共享的是“现在的外地人”,这完全是两个概念,也是不能划等号的。
所以,这事儿吵来吵去,吵的根本不是几百年前的历史,而是现在的资源分配和身份认同。当一座城市的蛋糕不够分,当“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标签被一次次贴上,矛盾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这时候,我特别想说那句,“老乡们,去爱自己的家乡吧!去建设自己的家乡吧!”这话不是让你们“滚回老家”,恰恰相反,这是一种更深的期盼。什么时候,你们的家乡也能有像上海一样好的机会,一样好的教育医疗,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在别人的屋檐下,为“谁的城市”这个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呢?
那些坚持留在上海的老乡们,如果能把在上海学到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带回家乡,建设自己的故土,那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挤在一个地方呢?人都往大城市涌,老家空了,大城市堵了,大家都感受着这座城市的阵痛,非得要在阵痛中淡化“故乡”的概念吗?
国家也下发了红头文件,号召老乡们“返乡创业”,老乡们是不是也会把这个理解成是让你们“滚回老家”呢?
我是云河
日常的生活,随意的心情
401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