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新加坡的暑气渐消,华裔商人吕文扬已踏上飞往中国西南的航班。作为新加坡“华源药业”的创始人,他此行目的地是广西桂林——那里盛产被誉为“药王推崇的本草”的玉竹,一种以滋阴润燥、延缓衰老著称的珍贵药材,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需求激增。吕文扬的探索始于对传统药材市场的敏锐洞察,他深知玉竹的药用价值与其生长环境、炮制工艺的紧密关联,决心揭开其背后的商业与文化价值。
飞机降落在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后,吕文扬驱车前往阳朔山区。沿途的喀斯特地貌间,成片的玉竹树郁郁葱葱,根茎肉质如竹节,散发着独特的清香。在阳朔的一个村庄,吕文扬戴着草帽,手持笔记本,跟随当地药农深入山林。他仔细观察玉竹的生长环境,详细记录其生长条件:“这里的土壤偏酸性,加上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气候,使得玉竹的多糖和甾体皂苷含量极高。”他采用新加坡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不仅指导农户标准化采集根茎,还引进了低温干燥技术,以最大程度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
吕文扬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2025年10月,一场罕见的台风袭击了阳朔,部分玉竹种植基地受损。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吕文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转而与当地合作社合作,搭建防风固树网,并引入新加坡的智能监测技术,实时调整采集方案。这一创新举措不仅稳定了供应链,更让东南亚的中药企业主动寻求合作。
在阳朔的一周里,吕文扬深入了解了玉竹的传统炮制工艺。传统方法需用酒、醋等辅料反复浸泡,以中和其苦涩味,而他的团队正尝试用现代生物技术优化这一流程,以提升安全性与效率。他复刻了古籍中的用法,开发出便携的玉竹麦冬茶,并推出玉竹蜜膏、玉竹炖排骨料包等药食同源产品,让传统药材适配现代养生场景。
回望这段旅程,吕文扬的办公桌上多了一株来自阳朔的玉竹样本。他的故事不仅是商业与生态的交融,更是一种使命的传承——正如百年前下南洋的潮汕人,总在行囊中藏一包家乡的药材,既为治病,也为铭记根脉。在科技与传统的碰撞中,吕文扬以玉竹为纽带,书写着中医药全球化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