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渝翠整理给游客试穿的汉服。陈徐文倩摄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徐文倩 通讯员 熊瑛
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栖居,还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空灵寂静,抑或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舒适惬意……你心中的向往与憧憬,如今在我市乡村可以一一实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益阳坐拥好山好水,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力。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市民宿行业火热异常,景区周边民宿更是“一房难求”。记者实地采访,从民宿产业的“生长”变化,探寻美丽乡村的发展新貌。
“因地”兴业民宿“长”出地方魂
10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安化县柘溪镇雪峰湖游船码头,坐船6分钟,便到了斯途·凤凰屿民宿。“我们民宿是一个弃用的木材厂改建而成的,目前民宿有loft公寓、树屋等特色房16间,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民宿负责人冯少华告诉记者,离民宿4.2公里处,是中国十大最美茶园之一的唐溪茶场。“我们特意在茶场租了几亩茶园,方便客人体验采茶、制茶,有不少客人是专门奔着体验项目来的。”冯少华说,在凤凰屿,游客可以体验丰富的茶文化,每逢热门假期,民宿都一房难求。
山水之美、资源富饶,赋予了我市乡村独特的“颜值”与“内涵”,而深厚的人文底蕴,则为其增添了迷人的“气质”。在安化县滔溪镇的百花寨景区,海拔800多米的百花山上,茶旅文化主题的民宿群错落有致,依山而建。“民宿里引入山泉水,室外种植了近千棵古茶树,每一处设计都充满了茶文化元素。”百花寨民宿负责人介绍,景区建设的黑茶一号仓收藏4支获得吉尼斯纪录的四万两黑茶,以及10008支安化千两茶,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安化黑茶的独特魅力。除了参观黑茶一号仓,游客还可以参观黄永玉艺术珍藏馆、古木奇石馆等文化空间。来到百花寨的游客纷纷慨叹:“没想到在大山深处住民宿,还能欣赏这么好的艺术作品,十分震撼!”
发展民宿是我市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也是我市增强乡村振兴造血功能的途径之一。“现在每到夏季,我们村就会迎来许多游客,游客在村里溯溪、住民宿、吃柴火饭,村子成为人们夏季纳凉的热门打卡地。”安化县柘溪镇椒园村党支部书记陆金平说。而过去的椒园村不是这样一番景象,以前,村里交通不方便,村集体经济收入就靠光伏项目,每年约1万元,更别说开办民宿、发展农家乐了。转变发生在2022年,椒园村争取整村推进项目资金210万元,依托山水生态优势,通过盘活易地搬迁安置点闲置房屋,建设乡村特色民宿,为村集体带来了持续收入。今年来,民宿接待游客3万余人,创造旅游综合收入15万余元。此外,椒园村还利用易地搬迁安置点闲置门面做厂房,成立椒园茶厂,年产中高档红茶150余公斤,产值15万余元。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
群山起伏,从山中缓缓而来的资江,塑造了安化的柔情和脾性,也塑造了安化民宿的个性。无论是柘溪水库上的独岛工业风民宿,百花寨山顶的小别墅,还是椒园村里的山间小居等,这些风情百变的民宿,如同一扇扇风格迥异的窗口,既向外界展示着安化多元的美,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唤醒“沉睡”老屋留住诗意乡愁
双节期间,沅江市琼湖街道小河咀村热闹非凡,许多游客选择在新开业的渔村有舍民宿观赏湖景、惬意小坐。“我们民宿在设计过程中深度融合当地渔家文化元素,每个户型都可以看见浩江湖,客人可以在湖边垂钓,还可以在附近橘园采摘。”民宿负责人罗怡介绍,民宿项目自6月启动以来,便以打造精品民宿为目标,精心规划建设了14间各具特色的客房,力求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住宿体验。小河咀村是个传统渔村,过去,这里的村民以在洞庭湖上打鱼为生。十年禁捕退捕相关政策实施后,小河咀村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引导上岸渔民发展精品民宿、升级特色农家乐。2024年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一栋老屋,就是一段乡愁。改造闲置农房,不仅成本更低,更重要的是留住了村庄的历史记忆和原始肌理,让游客能真正住进“过去的时光里”,感受乡村的本真味道。今年8月,省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委员会公布,桃江县麓宿竹林秘境被评为五星级旅游民宿,而赫山区清溪书香民宿与桃江县拾旧茶宿则被评为四星级旅游民宿。至此,我市五星级旅游民宿数量增至4家,四星级旅游民宿达8家。
10月19日,临近中午,桃江县桃花江镇横木村拾旧茶宿的厨房里飘出阵阵饭菜香,茶宿负责人刘梦仙正在为客人准备午餐。作为土生土长的横木村人,刘梦仙曾在株洲当服装设计师,闲暇之余,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传统文化。2020年,刘梦仙回到家乡,望着自家破旧的老宅,一个大胆的想法从她心中产生,既然自己和朋友都喜爱传统文化、追忆旧时光,那么不如将爱好变为主业,打造一个舒适、功能多样的平台,把自家老宅改造为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说干就干,刘梦仙花了整整3年,将老宅一点一点地拾掇,紧扣桃江茶文化内核,营造温馨怀旧氛围,从全国各地收集各种老物件,最终改造成了“拾旧茶宿”,并于2023年7月开门营业。“我们这里四季都有的玩,春天可以踏青、夏天可以玩水、秋天能赏景、冬天可挖笋。”刘梦仙笑着说,目前茶宿为游客提供新中式下午茶、地道的特色擂茶、原汁原味的田园餐食,以及舒适的住宿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深受益阳、长沙等地游客欢迎,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长假里,更是一房难求。“5年前我回家的时候,在地图上搜村里只有70多个人标记过。前段时间一看,没想到有700多万人看过我们村。”刘梦仙说,拾旧茶宿承载了她的理想,通过这个“根据地”,能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自己的家乡,她感到很自豪。
多元业态融合享受田园慢时光
为一间房,奔赴一座城,已成为当下许多游客休闲度假的标配。为了让“流量”变“留量”,我市民宿从业者不再只提供单一住宿,而是依靠当地独特的文化优势、生态优势等,融合多元业态发展,提升竞争力,让游客们乐在其中。
在资阳区迎风桥镇新塘村,藏着一处宛如世外桃源的生态农庄——云深不知处。“我们农庄不仅自然风光迷人,娱乐设施也十分完备,游客不仅能在农庄相亲,还能做汉服妆造打卡拍照。”农庄负责人王渝翠是四川人,多年来,她陪伴丈夫白手起家,经历了无数次挑战与磨砺。2018年,王渝翠与丈夫商定:寻一处山水秀美之地,筑几间小屋,共度余生。“起初,农庄选址时我曾在四川、贵州等地纠结,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我爱人的老家。”王渝翠说。2018年,王渝翠与丈夫斥资2000万元倾力打造了这个集美食、游玩、娱乐、住宿于一体的休闲胜地。2019年,随着电视剧《陈情令》的爆红,剧中地名“云深不知处”与农庄名字相同,引得全国各地剧粉前来拍照。为了留住这一波“流量”,农庄新增汉服打卡角,设计“相亲”等主题功能,提升留客能力。此外,王渝翠推行“农户+农庄”的合作模式,吸纳60余位村民就业,开设餐饮、电商直播、手工等技能培训,让乡亲们从“靠天吃饭”的农民,变为掌握一技之长的能人。
乡村民宿的走热,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这些民宿将自然风光转化为优质旅游资源,不仅带动了当地住宿、餐饮、农副产品销售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就业岗位,更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