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被称为“沙漠英雄树”。它们耐旱、耐盐碱、抗风沙,发达的根系深扎地下数十米,既能锁住沙丘,又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我国胡杨林面积约占全球的61%,大部分分布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眼下,新疆各地胡杨进入最佳观赏季。
在塔里木河流域,近1700万亩天然胡杨换上了耀眼的“盛装”,斑斓的胡杨林与天山南北的沙漠、戈壁、碧水相互映衬,仿佛是一幅流动的油画。在沙海中,一汪碧水已是奇迹,水中挺立的胡杨林,更成了这方天地独有的景致。游客乘船而行,仿佛走进金色的“水上森林”。
林区内的候鸟不时掠过枝头,更添灵动。金黄的胡杨枝叶与沙丘的曲线交织成画,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这场“秋日限定”版金色盛宴,最佳观赏期将持续至11月中下旬。
“黄金屏障”护民生
“生命之舟”载生灵
壮美的胡杨林,诠释着“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的生命赞歌,它还有哪些神奇之处?
总台记者 周宇:新疆沙雅县拥有着全世界面积最大的野生胡杨林。这里的胡杨林进入了最佳的观赏时期。当我们走近胡杨,会发现同一棵树上拥有着不同形状的叶子:
在极端环境中傲然挺立的胡杨,享有“生而千年不死”的美誉,这不仅是因为它具备耐干旱、耐盐碱等特性,还因为它有一项“断臂求生”的本领。
沙雅县某胡杨景区负责人 靳志亮:胡杨树在缺水的时候,会放弃某些枝杈,用它仅有的水分来支持其余枝杈的生长。这胡杨树的部分枝杈枯死并断裂,但是另外的枝杈却依然生机勃勃,这是胡杨的一种“断臂求生”的智慧。
根系发达
胡杨化身“黄金屏障”防风固沙
胡杨拥有发达的根系,它的根可以扎入地下数米,并在水平方向延伸数十米。这使得它能紧紧抓住脚下的沙土,成为防风固沙的“黄金屏障”。沙雅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成片的胡杨林有效减缓了沙漠北移,保障了绿洲农业生产和居民安定生活。
沙雅县盖孜库木乡卡尔墩村农户 赵满轩:我们这儿种了9000多亩的棉花地,种了十几年。这片胡杨林对我们的棉花地也非常好,可以阻挡风灾,因为棉花地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胡杨林阻止了沙漠向我们这边吞噬,要是没有胡杨林,这片有可能早就变成沙漠了,我们在这也待不下去。
“拔盐改土”
胡杨打造动植物的“生命方舟”
成片的胡杨林不仅为当地人民的生活保驾护航,也是动植物的“生命方舟”。胡杨具有“拔盐改土”的生态价值,能主动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再以结晶的形式将部分盐排出,从而改良土壤。
沙雅县胡杨林保护中心主任 强利民:一棵成年的胡杨树每年可以排出数十公斤的盐碱。同时,胡杨林可以减少地表水的蒸发,抑制土壤中的盐分上升到地表,减少盐碱化程度;胡杨树叶落叶归根后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近几年,沙雅县胡杨林经常可以看到狐狸、马鹿、黄羊等野生动物。
阿不力克木是沙雅县的一名摄影师,拍摄胡杨林已有二十余年。近些年,随着胡杨林的生态环境逐渐好转,林间的野生动物数量增加,用镜头记录生灵变得容易了许多。
近年来,新疆通过生态补水、防治病虫害、森林抚育等举措,加快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的保护和恢复进程。如今,胡杨林长势明显改善,生命的奇迹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发挥着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