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浙”里,遇见最江南
创始人
2025-10-17 09:46:06

(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李则名

丹桂飘香的季节,“浙”里乡村风景正好。作为第三届“良渚论坛”的重要关联活动,联合国旅游组织第五届“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今天在我市安吉县举行。

这是该活动首次在中国举行,在这场美好的“乡”约中,全球旅游业专家齐聚一堂,共话发展、共谋未来,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也将在八方宾客的见证下对外公布。

为何选择在湖州举办此次国际盛事?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湖州坚持全域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生态更美、产业更兴、百姓更富的创新之路。

生态美与百姓富共融共舞

秋日的安吉余村,山峦叠翠、溪水潺湲、竹木青翠,处处皆是宜人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说起最近村里发生的新鲜事,村民都不约而同提到刚开业的瀑布咖啡旗舰店。

这间具有东南亚海滨风情的咖啡馆,建造在昔日的废弃矿坑中,由“90后”创业青年杰森带头打造,集户外露营、植物乐园、艺术体验馆于一体。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这里出现了“一咖难求”的火爆景象。

别开生面的新业态,折射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勃勃生机,村民的腰包更鼓了。去年,余村累计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05年的8000多元增长到7.4万元,旅游收入占村民总收入比重接近70%。

攀升的数字背后,是一座城市的美丽接力。1998年,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有5名在外务工的村民决定返乡,尝试联合开办“农家乐”,当年就贡献税收14万元。

时光荏苒,如今“农家乐”早已遍布乡村,演唱会、咖啡馆、户外赛事、疗愈体验等年轻化、时尚型、爆款式的新业态不断呈现,塑造出更具活力的文旅环境。“在湖州,乡村旅游发展历经农家乐阶段的1.0版、乡村游的2.0版、乡村度假的3.0版,再到如今乡村生活的4.0版,简单说,就是从吃喝到游玩、住宿,再到生活,实现了旅游业态、时间、范围的跨越式发展。”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介绍。

迭代升级中,这种“跨越”带来的改变绚丽多彩。在长兴县太湖街道“太湖有风”青年集市,18个色彩形状各异的集装箱商铺错落有致,吸引了30多个摊位入驻。今年8月以来,这处乡村集市日均客流超6000人次,诸多湖州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称赞其为“夜间打卡首选地”。

眼下,湖州所有乡村都已打造成景区化村庄,市级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从2016年的64.16亿元增长至去年的142亿元,目前农村居民人均乡村旅游收入占其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达15%,超32万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为进一步推动“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近些年,湖州探索出“两入股三收益”机制,即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农民以土地或闲置资产入股,吸引青年踊跃投身到各类文旅项目中,推动获得租金、薪金、股金三方面收益,让生态美与百姓富共融共舞。

好风景与创业梦相得益彰

在南浔区善琏镇窑里村,村口“水漾生活、欢乐窑里”的新标识格外显眼,浓郁的艺术气息裹挟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在村里漫步,特色建筑与斑斓墙绘相映,云水相依,白鹭翩跹,“诗与远方”触手可及。谁能想象,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养猪村”?

窑里之变始于一场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2023年4月,北京大学毕业的硕士黄彬彬带着团队一头扎进这里,在村民的质疑中开启“老村新生”实验。

经过2年多的努力,黄彬彬联合高校陆续发起“艺术乡建·不止概念”等系列行动,创新推出“窑里新村民共创计划”,成功吸引433名艺术家接力驻村,累计接待乡村旅游游客约20万人次,创造经营性收入累计达256万元。

“黄彬彬的背后,是一批具备专业素养和乡土情怀的入乡青年在乡村躬耕实干的奋斗群像。”市农业农村局介绍,曾经,好风景被视作一种隐形的生产力,大家知晓它、谈论它,却对它缺乏具象的感知。如今,这群入乡青年为“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添上新的注脚。

在安吉县灵峰街道横山坞村,设计师陈谷的工作室掩映于连绵的竹海中。2015年,他带领团队进驻这处小山村,秉持“不搞大拆大建”原则,将老建筑加固改造为集36名入乡青年共同参与的乡村旅游度假集群——小瘾·半日村,寓意“小住成瘾,偷得浮生半日闲”。

10年间,各具特色的文旅业态在“小瘾·半日村”渐次绽放光彩,形成安吉白茶、亲子等不同主题的民宿,精准覆盖从“60后”到“00后”的多元客群,把传统的乡村旅游模式逐步升级为“销售乡村生活”“提供情绪价值”的深度体验。

在德清县莫干山镇庾村风情街,当地引入天文馆、美术馆、燎原剧场等文化业态,持续举办美术展览、文创市集、脱口秀表演等活动,通过吸引青年入乡创业的形式,显著拉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湖州青年就业创业新增近39.4万人,其中留乡从业的占比约10%。尤其过去一年多,全市积极为青年入乡提供政策支持,实施了352个返乡入乡青年创业项目,培育现代“新农人”3万余人、“农创客”超8000名、创客团队900余个,为乡村旅游创新带来“源头活水”。

江南韵与新潮流跨界融合

东西向的潞溪蜿蜒穿村,青石街面洁净如洗,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每当有游客到访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村,年轻导游总会满脸自豪提起村里的钱山漾遗址,那里曾出土4000多年前的家蚕丝绢,以此印证村庄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湖州坐拥“丝之源”“笔之源”“茶之源”“瓷之源”的美丽头衔,蕴含丰富文化的美丽乡村数不胜数。市委宣传部介绍,这些乡村不仅承载着桑基鱼塘、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孕育了太湖溇港、江南丝路等“最江南”文化标识,拥有发展旅游的宝贵资源。

“如何发挥出这些资源的优势,取决于梳理好古与今的发展关系。我们村去年游客接待约100万人次,其中8成游客是冲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来的。”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党委书记莫海平介绍,当地探索江南韵与新潮流跨界融合已卓有成效。以去年8月对外运营的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为例,该场馆主要展陈160多件非遗作品,累计吸引访客30万人次,成为年轻人青睐的网红打卡点。

据统计,全市平均每8个行政村就有一座“乡村博物馆”,这些点位既有展现乡村农耕劳作的微观呈现,也有讲述干群团结的情景故事,涵盖着人、乡村、时代等多重文化内涵,成为展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新窗口。

深挖精致从容的江南韵味,我市还坚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吴兴西塞山旅游度假区,当地十年磨一剑,深挖“茶经故里”文化品牌,积极引进“十里芳菲”、长颈鹿庄园等文旅新业态,该度假区打造的“跟着陆羽去问茶”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袅袅的炊烟、连绵的茶垄、活化的古道、热闹的戏台……如今,湖州乡村旅游的文化味越来越浓,底气也越来越足。文化赋能的加持推动下,全市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连续7年位列全省第一,“村游富农”典型经验被全国推广,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连续7年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前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个人的三亚漫游:在游艇上与海... 晨光中的出发 预订一艘可容纳20人的游艇,却选择独自出行——这听起来有些任性,但却是送给自己的最好礼...
陕西秋景“天花板”,十万亩红叶...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秋色渐浓,又是一年出游好时节,而三秦大地陕西的秋天,从雄浑山脉到宁静古...
南京4月必游景点推荐:历史遗迹... 4月初,樱花盛开,粉白色的花朵如云似霞,美不胜收。漫步在樱花大道上,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春天的气...
四川这座村落何以吸引全球目光?... 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在浙江省湖州市公布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四川甘孜的基卡依村,成为本次入选...
东队继续进入全运会热身赛,对手... 广东队大胜赫罗纳队20分,收获5连胜 昨晚,广东队继续进入全运会热身赛,对手是来自西班牙的赫罗纳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