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10月8日,沈阳塔湾兴顺国际夜市迎来了游客高峰。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穿梭在摊位之间,感受着这最美的人间烟火气。 本报记者 赵敬东 摄
本报记者 崔振波 许蔚冰 白复海 孟祥畔
引子
国庆中秋双节叠加,辽宁文旅市场迎来“井喷式”增长,呈现多点开花、全域火热的生动图景。
据综合统计,截至10月8日15时,全省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7.5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8.2%。双位数的增长态势,既印证了辽宁文旅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更凸显了全省在文旅融合发展、业态创新升级上的显著成效。
辽宁文旅何以持续“圈粉”?游客青睐辽宁的背后,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流量密码”?国庆假期,本报记者深入省内多地热门景区、交通节点与消费场景,探寻辽宁文旅热度攀升的深层逻辑。
景区纷纷开启夜场模式
“咚咚锵!”随着鼓点与电子旋律在葫芦岛市兴城宁远古城墙下碰撞,身着汉服的姑娘们踩着节拍起舞。一场名为“潮涌中秋”的DJ音乐盛典震撼上演,传统与新潮的碰撞为这座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绚丽的激光束划破夜空,强劲的电子旋律响彻钟鼓楼广场。“没想到能在古城里蹦迪,这种穿越感太奇妙了!”河北沧州大学生小戴举着手机记录下这一幕。
国庆假期,辽宁多地景区与文博场所纷纷开启夜场模式,将传统底蕴、自然景观与新潮玩法深度融合,为游客打造了沉浸式夜间文旅体验,让“夜色”成为激活消费活力的新引擎。
从宁远古城的古今交融转向山林之间,当最后一抹晚霞沉入本溪满族自治县的远山,数万人的脚步声、欢笑声,便汇成一股热浪,冲刷着景区的夜晚。这里,灯光是主角,欢乐是主题,一场属于假期的狂欢正以全新方式上演。
不远处,传来一阵阵欢叫与水声,那是小市一庄景区“夜滑森林水道”的起点。一条蜿蜒的滑道从林间穿过,斑斓灯光将其点缀成“发光的河流”,游客乘着皮划艇从高处俯冲而下,水花在夜色中飞溅,凉意与刺激感直击人心。这个假期,每天有超过3万名游客涌入小市一庄,他们所追寻的,正是这样一场打破常规的夜场体验。
热闹不止于山水之间,锦州凌海大夜市的烟火气,同样诠释着“一夜尽欢”的热情。炊烟袅袅,人声鼎沸,交织成一幅活色生香的“夜宴”图。“从早玩到晚,正好来这里补充能量!”带孩子出游的刘女士举着地道的锦州烧烤,脸上写满满足,“孩子玩得舍不得走,我们吃得也开心,这种全方位的体验感特别棒。”烧烤的吱吱声、摊主热情的吆喝、游客满足的谈笑,与食物诱人的香气混合在一起,温暖了微凉的秋夜。
从古城的快节奏碰撞到长城的慢节奏叙事,从夜市的烟火小调再到山林的狂欢强音,各地景区用错落有致的夜场节奏,让“一夜尽欢”变为可触可感的快乐,既填满了游客的假期记忆,更让文旅经济在夜色中焕发蓬勃生机。
高速高铁串联沿线景区
国庆假期前夕,沈佳高铁沈白段、京哈高速改扩建、本桓宽高速、凌绥高速四条重要交通线路通车,把沿线的山水风光、人文古迹串联成了“移动风景线”,一波波客流跟着铁轨、顺着高速,涌进了曾经“藏在深闺”的景区。
本桓宽高速一通车,本溪老边沟·大石湖风景区直接“火出圈”。道路上,来自黑龙江、吉林及本溪周边城市的自驾车辆排成长龙。“以前来要绕3小时山路,现在沈阳出发1小时直达!”北京游客郑众举着相机,追着阳光拍枫叶——绛紫的、朱红的、橙黄的叶子叠在枝头,映得碎玉潭的水面像撒了把宝石。国庆期间,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八成是自驾而来。
客流涌来了,怎么留住?各地景区聚焦体验升级,精心打造特色新场景、趣味新玩法。辽西九华山风景区推出“一日游全国”,让短途游玩出“长途感”。“小布达拉宫”前,租借藏族服饰的队伍排成长龙;圣水湖畔,微缩长城绕着天坛鎏金宝顶,兵马俑方阵挨着澳门紫荆花雕塑。“开3小时车,逛遍大半个中国!”天津摄影爱好者李民蹲在北魏石窟前,把大凌河湿地的壮阔和石窟的古朴一并收入镜头,直言“这趟来得太值了”。
清永陵景区则把历史文化“搬”进了互动体验里。游客拿着“通关文牒”打卡各个景点,在“模拟考古”区挖出仿制文物,戴上AR眼镜就能看见文物修复的全过程。“以前逛景区就是看碑看建筑,现在能动手又能‘穿越’,太有意思了!”大连游客王琳拿着高铁票免费进园后,连玩了3个项目还意犹未尽。
有趣的体验之外,贴心的服务更让游客心里暖乎乎的。老边沟·大石湖风景区经理李俊岭告诉记者,为了应对激增的游客,景区将开园时间比往常提早了1个小时,新增3处停车场、2000个车位,还安排免费大巴往返接驳停车场与景区入口。“本来担心人多要排队,结果到了发现路牌清清楚楚,志愿者在岔路口指引,一点儿不费劲!”上海游客陈女士第一次来东北看枫叶,原本的顾虑被景区的细致服务打消了。
针对高铁出行的游客,新宾满族自治县推出“专属福利”:持抵达抚顺站或新宾站的高铁票,可免费游览境内A级景区。高铁站前广场开通直达清永陵、赫图阿拉城等热门景区的专线班车,同步调配接驳车辆穿梭往返,确保游客下高铁后无缝衔接,轻松开启游览行程。
这个假期,辽宁用四通八达的路网迎来了八方游客,更用鲜活的体验和暖心的服务,把“流量”变成了“留量”,让文旅热度持续升温。
房车营地成了新景点
高速公路服务区、高铁站前广场、滨海房车营地……这些曾经只承载单一功能的交通节点,如今在辽宁正蝶变成充满烟火气的消费新地标,让旅途的每一站都藏着惊喜。
“师傅,往新站村的采摘园咋走?”京哈高速凌海服务区里,刚停稳车的游客探出头来问路,话音未落,就被服务区里飘来的锦州烧烤香气留住了脚步。
作为辽宁体量最大的开放式高速服务区,京哈高速凌海服务区早已跳出“中转站”的传统定位。这里不仅汇聚着锦州特色美食与文创产品,还设置乡村旅游咨询台,形成“高速通行—服务区消费—乡村体验”的闭环。走出服务区,顺着指引,游客可在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触摸历史,去鹭岭邂逅“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匆匆行程就此变成深度漫游。
沈佳高铁沈白段新宾站的站前广场更热闹,刚下高铁的游客一出站就被歌声吸引。这里搭起了舞台,大合唱、广场舞轮番登场,台下挤满了人。旁边的“后备箱大集”里,农户们掀开后备箱,山野菜、黏豆包、有机小米摆得满满当当,“这是刚从地里收的,扫码就能带回去!”摊主的吆喝声里满是热情。等到夜幕降临,新百夜市的“满族夜宴”开席了,苏子叶饽饽冒着热气,杀猪菜的香味飘出老远,游客们端着碗穿梭在摊位间,“本来就想转一圈,没想到又吃又玩还能买特产,必须多住一天!”一名游客说。
沿着滨海公路自驾的游客,在葫芦岛找到了“移动的家”。国际和平广场旁的房车营地内,暖黄的灯光从房车车窗里透出来,和远处的海景连成一片。沈阳游客李涛正蹲在营位上烤海鲜,吱吱的油花溅起来,香味引得邻座的孩子垂涎欲滴,“扫码就能用水电,卫浴比家里还干净,带娃来太方便了!”